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57章 初平改元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一个接一个,袁绍的心腹们获得了相应的职位。

田丰为太中大夫,许攸为谏议大夫,沮授为光禄勋……每封一人,殿中的气氛就微妙地变化一分。这些官职看似由皇帝赐予,实则完全按照袁绍事先拟定的名单分配。

当袁绍的长子袁昊被封为卫将军时,殿内响起一片惊叹。这个掌管京城防务的要职,向来只授予最受信任的皇亲国戚。

封赏进行到一半时,一个意外的名字被叫到:“刘备,上前听封!”

站在角落的刘备明显一怔。这位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落魄宗亲,只带着颜良、文丑两个义弟前来邺城,在满殿权贵中毫不起眼。

“卿乃汉室宗亲,忠心可嘉,特封为平原相。”

刘备扑通跪下,额头重重磕在地上:“臣……臣……”他声音哽咽,竟一时说不出话来。颜良在一旁扶起兄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

袁绍心中冷笑。平原郡远在青州,与他的势力范围相距甚远。这个空头人情,既安抚了刘氏宗亲,又不会威胁到他的权力。

当最后一份诏书颁发完毕,袁绍转身向刘协行礼:“陛下,封赏已毕,请训示。”

刘协茫然地眨了眨眼,稚嫩的脸上闪过一丝慌乱。郭图立即凑上前,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小皇帝这才开口,声音细若蚊蝇:“众……众卿平身……”

百官起身时,袁绍注意到许多人第一眼看的不是龙椅上的皇帝,而是站在丹墀前的自己。这个细节让他胸口涌起一股热流——权力,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权力。

袁绍一一封赏,将朝廷要职分派给自己的支持者。每封一人,他的权威便巩固一分。这些诸侯们接过的不仅是官职,更是对新朝廷的承认。

宴席将散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匆匆走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袁绍眉头微皱,随即恢复如常。

“诸位,”他起身道,“刚收到消息,董卓已得知邺城之事,暴跳如雷,扬言要率军东进。为保陛下安全,我已命颜良、加强邺城防务。也请诸位各回本镇,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共讨国贼!”

诸侯们纷纷表态遵命。袁绍目送他们离开,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董卓真的出兵了?”回到内室,袁绍沉声问道。

许攸摇头:“尚未有确切军报。但洛阳方向确有兵马调动迹象。”

袁绍冷笑:“无妨。邺城城高池深,粮草充足,董卓若敢来,正好让他见识下我河北儿郎的厉害。”

夜深了,袁绍独自站在庭院中,望着邺城皇宫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象征着这个新生朝廷的活力。他知道,从今日起,天下将有两个汉室朝廷——一个在洛阳,被董卓操控;一个在邺城,由他袁本初执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袁绍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志得意满的笑容。

然而,在皇宫深处,年幼的刘协站在窗前,望着同一轮明月。身旁的老宦官低声道:“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刘协没有回答,只是望着月亮出神。许久,他才轻声问道:“左丰,你说……袁将军是真心辅佐朕的吗?”

老宦官身子一颤,不敢作答。

刘协稚嫩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与年龄不符的苦笑:“朕知道了。你去吧,朕想一个人静一静。”

洛阳...太极殿内,金龙盘柱,熏香缭绕。

董卓庞大身躯压在鎏金御座上,九旒冕冠下的双眼眯成一条缝,盯着跪伏在丹墀下的信使。

“陛、陛下,冀州八百里加急!”信使的额头紧贴汉白玉地面,声音颤抖如秋风中的枯叶,“袁绍在邺城拥立刘协为帝,自称大司马,已传檄天下……”

殿内骤然死寂。侍立两侧的宫女太监屏住呼吸,连熏香炉里升起的青烟都仿佛凝固。

“呵……”董卓喉咙里滚出一声低笑,戴着玉扳指的手缓缓摩挲御座扶手,“袁本初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

他忽然暴起,一脚踹翻面前的紫檀御案!案上金杯玉盏轰然坠地,琼浆泼洒在织金地毯上,如同鲜血。

“朕受命于天,统御四海!一个被废的傀儡,也敢妄称天命?!”董卓的咆哮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他一把扯下碍事的冕冠砸向信使,十二串白玉珠旒在空中崩散,“来人!传李傕、郭汜、张济即刻觐见!还有李儒!”

不到半个时辰,太极殿侧殿已跪满了文武大臣。真正的汉室旧臣缩在最后,而董卓的西凉心腹则趾高气扬地列于前排。李儒捧着象牙笏板趋前两步:“臣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袁绍此举,恰是给了陛下名正言顺铲除异己的良机。”

董卓喘着粗气,冠冕已重新戴好,只是少了三串珠旒。他盯着墙上悬挂的巨幅《山河社稷图》,忽然冷笑:“拟旨。”

侍诏太监慌忙捧来绢帛笔墨。

“逆贼袁绍,欺天罔上,擅立伪帝……”董卓每说一个字,脸上的横肉就抖动一下,“着征东将军李傕、镇北将军郭汜率五万禁军出虎牢关,讨逆平叛!凡附逆者,诛九族!”

李傕郭汜立刻出列,甲胄铿锵:“臣领旨!”

董卓的肥手在地图上重重一拍,从虎牢关划向邺城:“给朕碾过去!沿途郡县,凡有供给袁绍一粒粮、一束草的——”他忽然咧嘴,露出镶金的犬齿,“屠城三日,筑京观以儆效尤!”

文官队列中,一位白发老臣突然瘫软在地。董卓斜眼瞥去:“杨司徒这是怎么了?”

李儒阴测测地笑:“杨大人想必是忧心国事,劳累过度。”

“那就送杨司徒回府静养。”董卓摆摆手,两名禁卫立刻架起昏迷的老臣,“即日起,由李爱卿兼任司徒。”

“刘协小儿……”董卓的指甲在紫檀木上刮出白痕,“你以为逃到河北就能翻天了?”

他突然暴怒,掀翻整张御案:“玉玺是朕的!天命是朕的!这万里河山都是朕的!”

次日拂晓,虎牢关城门在晨雾中轰然洞开。五万西凉铁骑如黑潮涌出,李傕的帅旗与郭汜的将旗并排前行,后面是董卓新赐的“奉天讨逆”大纛。

“传陛下口谕!”李傕勒马高呼,声音在关隘间回荡,“凡逆贼所属,男丁尽屠,女子充营,婴孩贯槊!以儆效尤!”

沿途村庄闻风而逃,只留下未收割的麦田。郭汜狞笑着挥动令旗:“烧!让这些贱民知道,对抗陛下的下场!”

黑烟腾空时,先锋骑兵已押来十几个没来得及逃走的农夫。

“将军饶命!小的们只是种地的……”

李傕俯视着这些磕头如捣蒜的百姓,忽然和颜悦色:“本将军最是心善。”他转头对亲兵道,“给他们个痛快,吊在村口就行。”

惨叫声中,郭汜展开地图:“按这个速度,三日后可抵河内。探子报王匡那老东西闭城自守……”

“不必理会。”李傕马鞭一指,“绕过去,直扑黎阳。陛下要的是速战速决,不是和这些墙头草纠缠。”

当夜,军中快马将最新战报送回洛阳。董卓正在新建的“鹿台”上与嫔妃饮宴,读罢战报哈哈大笑:“好!告诉李傕,朕已派胡轸率‘飞熊军’增援,要他务必在黎阳给朕全歼颜良部!”

他摔碎酒杯,拽过身旁吓得发抖的宫女:“等玉玺回来,朕要用它来镇酒!”狂笑声中,宫女腕骨发出不堪重负的脆响。

三日后,河内郡守王匡的密奏与李傕的战报同时送到御前。董卓赤脚踩在羊绒地衣上,先拆了王匡的绢书。

“呵……这老狗说愿献粮十万石,求朕宽恕他未曾及时表态?”董卓将绢书掷给李儒,“拟旨,让他把儿子送来洛阳当质子,再献上嫡女入宫伺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7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