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83章 冀州危机

书名: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8

冀州,邺城。

袁绍的府邸内,檀香袅袅,几名侍女手持羽扇,轻轻为这位北方霸主扇风纳凉。袁绍斜倚在锦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印,那是他从韩馥手中夺来的冀州牧印信,象征着他在河北的无上权威。

“主公,有紧急军报。”谋士审配快步走入内室,手中捧着一卷竹简,面色凝重。

袁绍懒洋洋地抬起眼皮,“何事如此慌张?”

“探子来报,曹操已攻下河东郡,又趁势拿下弘农郡,却未向主公禀报。”审配将竹简呈上,“这是详细军情。”

袁绍手中的玉印“啪”地一声落在案几上。他猛地坐直身体,接过竹简迅速浏览,眉头越皱越紧。竹简上的墨迹似乎都在跳动,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刺入他的眼睛。

“好个曹阿瞒!”袁绍将竹简重重摔在地上,竹片四散飞溅,吓得几名侍女慌忙退后。“我供他粮草,助他立足兖州,他竟敢背着我私自扩张地盘!”

审配俯身拾起散落的竹片,低声道:“主公息怒。曹操此举确实不妥,但眼下他与我们仍是同盟……”

“同盟?”袁绍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他这是翅膀硬了,又想单飞!”

袁绍站起身,在厅内来回踱步。阳光透过窗棂,在他华贵的锦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想起当年在洛阳,曹操不过是他袁氏门下的一个小小校尉,如今竟敢如此放肆。

“传令下去,”袁绍突然停下脚步,声音冷得像冰,“即刻停止向曹军供应粮草。”

审配一惊:“主公,这……”

“就说黑山军猖獗,劫掠了我军粮道,暂时无法运送粮草。”袁绍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让曹阿瞒自己在司隶筹措粮草吧。他不是能征善战吗?我倒要看看,没有我袁本初的粮草,他还能蹦跶多久!”

谋士许攸此时也闻讯赶来,听到袁绍的决定,连忙劝道:“主公三思。曹操虽有不妥,但眼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暴君董卓。若此时与曹操交恶……”

“许子远!”袁绍厉声打断,“你莫非收了曹操的好处?处处为他说话!”

许攸脸色一变,连忙躬身:“属下不敢。只是为大局着想……”

袁绍冷哼一声,转身望向窗外。邺城的繁华街景尽收眼底,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这些都是他统治下的盛世景象。他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岂能容忍曹操这般挑衅?

“我意已决。”袁绍背对着众人,声音低沉而坚决,“传令各部,加强边境戒备。另外,派人去给曹操送信,就说粮草被劫,爱莫能助,望他见谅。”

审配与许攸交换了一个忧虑的眼神,但都不敢再多言,只得躬身领命。

待众人退下后,袁绍独自站在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他想起曹操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想起他谈笑间运筹帷幄的自信。曾几何时,他们还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共同讨伐董卓。如今,却已势同水火。

“曹阿瞒啊曹阿瞒,”袁绍喃喃自语,“你以为拿下河东、弘农就能与我袁本初抗衡了吗?我会让你知道,谁才是这北方真正的主人!”

与此同时,正在函谷关死守的曹操正站在城楼上,眺望北方。他手中握着一封刚刚收到的书信,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袁本初果然沉不住气了。”曹操对身旁的荀彧说道,“断了我们的粮草,借口倒是找得漂亮。”

“传令,召集程昱、陈群、钟繇、刘晔,即刻来中军帐议事。”

帐内,烛火摇曳。曹操端坐案前,面前摊开的地图上函谷关被朱砂重重圈出。四位谋士陆续入内,各自行礼后静立两侧。

程昱率先开口,这位年近五旬的老臣眼中闪烁着怒火:“袁本初此举,分明是要置我军于死地!主公,不如立即回师,讨个说法!”

曹操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目光转向陈群:“长文,你怎么看?”

陈群抚须沉思,眉头紧锁:“袁绍此举虽不义,但眼下我军粮草仅够三日之用。强行回师,恐遭徐荣追击。不如遣使与袁绍谈判,晓以利害。”

“谈判?”程昱冷笑,“与背信弃义之人有何可谈?”

帐内气氛骤然紧张。钟繇轻咳一声,打破沉默:“主公,在下以为,当务之急是解决粮草问题。可否精简军队,让老弱病残先行撤离?”

曹操的目光在地图上游移,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刘晔身上:“子扬,可有良策?”

刘晔上前一步,手指点在地图上一处山谷:“此处名为‘饿虎涧’,地势险要。探马来报,明日将有一支西凉军粮队经此而过。若我军设伏……”

“劫粮?”程昱皱眉,“风险太大。”

“非劫粮,而是换粮。”刘晔眼中精光闪烁,“我军可伪装成徐荣部众,夺取粮草后留下部分我军缴获的徐荣军旗帜。西凉军必以为是徐荣所为,内讧可期。”

帐内一时寂静,只听得见烛火噼啪作响。曹操的手指轻轻敲击案几,每一声都像是命运的倒计时。

“好一个‘驱虎吞狼’之计。”曹操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决断,“子扬此计甚妙。不过……”他环视众人,“为防万一,长文可修书一封与袁绍,言辞恳切;元常负责精简军队;仲德加强营防,以防徐荣察觉我军异动。”

四位谋士齐声应诺。曹操起身,腰间的玉佩相撞,发出清脆声响。他走到帐门前,掀开帘子,函谷关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诸位,”曹操背对众人,声音低沉而有力,“此番危机,正是考验我等之时。袁绍负我,苍天可鉴。但大丈夫处世,当以天下为己任。今日之困,不过是我曹孟德命途中的一道坎。”

他转身,烛光映照下的面容坚毅如铁:“传令三军,明日拂晓,按计行事。我曹操在此立誓:必带诸位走出困境,共创大业!”

谋士们眼中燃起希望之火,齐齐拱手:“愿随主公,赴汤蹈火!”

当夜,曹操独坐帐中,手指摩挲着袁绍昔日送他的玉佩。帐外风声呜咽,仿佛在诉说乱世中友情的脆弱。他提起笔,在竹简上重重写下:“绍之负我,其罪当诛。然天下未定,岂可因私废公?”

墨迹未干,一滴烛泪落下,在“诛”字上晕开,如同血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24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