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87章 江南捷报呈御览 贤才应诏赴北疆

书名: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张望恭敬地躬身,从赵桓手中接过那封火漆封口的江南密函。他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取出里面的信纸,清了清嗓子,对着灯火,开始抑扬顿挫地宣读起来:

“具呈江南诸路财赋经略使臣齐安、特遣监察御史臣费鼎宋,谨奏陛下:臣等奉旨南下,巡查江南财赋,整顿吏治。赖陛下天威,前期清查田亩、打击豪强隐匿逃税等事,已初见成效,江南诸路顽固之徒多已震慑,各地‘献产输诚’、补缴欠赋亦在稳步推行,国库钱粮正陆续解送京师,此皆仰赖圣上明断。”

赵桓听到此处,神色略微舒展。看来江南的初步整顿还算顺利,没有出太大的幺蛾子。

张望继续念道:“然,近日臣等在着手整顿两淮及江南东路漕运、并试行盐铁‘官督商办’新法之际,却遇极大阻滞。查,此地漕运历来为地方水帮与部分退隐官员、大户所把持,其间侵渔舞弊,私设关卡,层层盘剥,已成痼疾。臣等虽欲以雷霆手段肃清,然此辈多纠集亡命之徒,公然对抗盘查,甚至与地方巡检兵丁暗通款曲,若无得力将才并精锐兵士弹压,恐再生事端,贻误漕运大计,有负陛下所托。”

“哼!一群蠹虫!”赵桓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竟敢公然对抗朝廷新政!”

陈过庭亦是眉头微蹙,江南之地,果然盘根错节。

张望清了清嗓子,接着念道密信的后半部分,语气略微上扬:“臣等忧心忡忡,正思对策之际,于扬州查访地方团练武备之时,偶得一人,或可解此燃眉之急,亦堪为国之干城。此人姓刘名讣,字忠习,年二十有七,乃靖康元年扬州团结练度。此人原为骑军出身,弓马娴熟,于行伍军旅之事颇为精通。闻陛下勤王诏书,曾毅然率部北上,意图勤王。后因河北战局变化,其部辗转滞留于扬州左近,然其约束部众,秋毫无犯,且曾数次协助地方弹压匪盗,在扬州一带颇孚众望。”

赵桓听到“刘讣,字忠习,扬州团结练度,骑军善射”这些信息,眉毛微微一挑。这个名字和履历,他似乎有些印象。

张望继续念着:“臣等曾以军略及地方弹压之策考之,刘讣对答如流,见解不凡。其言漕运之弊,非仅在贪墨,更在武备废弛,使宵小有机可乘。若能以精兵强将,沿运河设卡巡防,严打水匪漕盗,则漕运自畅。其又言,‘官督商办’之要,在于恩威并施,既要让商贾有利可图,使其乐于效力,亦需有强力手段震慑其不敢逾矩。臣等观其言谈,忠勇果敢,且熟悉地方情形,若委以重任,专司江南漕运沿线弹压及协助推行‘官督商办’护卫之事,必能事半功倍。费御史亦以为此人忠勇可靠,堪当此任。为免耽搁,臣等已说服刘讣,**由其亲自护送此密信及部分紧急解送京师之财物入京,此刻想必已在宫门外候旨。**若陛下以为可用,或可先命其在江南效力,待功绩卓着,再行擢升。臣等以为,此人若用之得当,必不负圣恩。”

“哦?送信之人便是这刘讣?”赵桓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转为浓厚的兴趣,“如此说来,此人不仅有才,还有胆识担当。好!张望,即刻宣他觐见!朕要亲自考较一番!”

“奴婢遵旨!”张望连忙应下,快步退出殿外宣召。

陈过庭在一旁道:“官家,若此人真如齐、费二位大人所言,倒确是一员干将。如今河北初定,岳都统麾下正需这等熟悉骑战又懂地方事务的将领。”

赵桓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正是。江南漕运之事,朕也自有考量。若这刘讣堪用,朕更倾向于将其放到北疆去磨砺一番。大宋的骑兵,也该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了。”

不多时,张望便引着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青年武将走了进来。那武将身着寻常的青布武官服,风尘仆仆,眉宇间却带着一股不卑不亢的英气。正是那扬州团结练度刘讣。

“草民刘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刘讣一进殿,便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刘壮士平身,赐座。”赵桓打量着眼前的刘讣,见其气度不凡,心中已然先信了三分。

刘讣谢恩后,依言在下首的锦墩坐了半个臀,身形依旧挺拔,目光炯炯地望向御座之上的年轻天子,心中既有激动,亦有几分忐忑。他一路护送密信财物北上,早已听闻当今官家扫平内忧外患、重振朝纲的种种传闻,今日得见天颜,方知传言不虚。眼前这位官家,虽则年轻,但那份沉稳威严之气,以及眼神中偶尔闪过的锐利锋芒,都让人不敢小觑。

“刘壮士一路护送密信财物入京,辛苦了。”赵桓的语气温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审视意味,“朕已阅过齐卿与费卿的奏疏,他们对你评价甚高,称你弓马娴熟,于行伍军旅之事颇为精通,且在扬州颇孚众望,不知可确有此事?”

刘讣闻言,连忙起身离座,再次躬身道:“回陛下,草民不敢当齐大人与费大人谬赞。草民自幼好武,略通弓马骑射,靖康初年,金虏南侵,国难当头,草民与一众乡梓义士,自发结成团练,意欲北上勤王,为国效死。只恨路途遥远,未能及时为陛下分忧,实乃憾事。至于在扬州弹压匪盗,不过是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他的声音洪亮,言辞恳切,不卑不亢,倒让赵桓高看了一眼。

“嗯,忠勇可嘉。”赵桓微微颔首,“齐卿在奏疏中提及,你对江南防务及北伐方略,亦有独到见解,不妨说与朕和陈卿听听。”他示意一旁的陈过庭。

陈过庭自刘讣入殿,便一直在暗中观察此人。见其气度沉稳,应对得体,心中也暗暗点头,知道齐安、费鼎宋二人所荐非虚。

刘讣略一沉吟,整理了一下思绪,朗声道:“陛下容禀。草民以为,江南水网纵横,河湖密布,乃天赐之防线。若金虏南下,当以水师为屏障,扼守长江淮河各处津要渡口,再于沿江州府屯驻精兵,辅以新式火器,使其难越雷池一步。所谓‘守江必守淮’,淮南稳固,则江南无虞。”

“至于北伐,”刘讣的眼中闪过一丝神采,“金人虽则势大,然其入主中原,日久民心必失。河北、河东之地,多有心向故国之忠义之士。若我大宋王师北上,当避实击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其统治薄弱之腹心,或断其粮道,或袭其后方。金人骑兵虽则精锐,然其不善攻坚,亦不耐久战。若我军能上下一心,内外夹击,则收复失地,光复燕云,亦非难事!”

赵桓静静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这刘讣所言,虽无太多惊世骇俗之语,却也条理清晰,切中要害,与他心中所想多有暗合之处。尤其是那句“金人入主中原,日久民心必失”,更是说到了点子上。

“你方才言及,曾率部北上勤王,后滞留扬州。可知军中之事,最重军纪法度。你所部团练,如今状况如何?可能约束部众,听从号令?”赵桓话锋一转,问起了更实际的问题。

刘讣面色一肃,答道:“回陛下,草民所部团练,皆是扬州及左近州县热血乡勇,感念国恩,自愿从军。草民约束部众,一向以军法从事,秋毫无犯,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所部尚有堪战之士八百余人,皆能听从号令,为陛下效死!”

“八百余人,皆是骑兵么?”陈过庭在一旁适时问道。

刘讣略带几分遗憾地摇了摇头:“回陈指挥使,骑兵不足三百,余者多为步卒。江南之地,良马难得,草民亦是勉力维持。”

赵桓闻言,心中已有了计较。此人有忠勇之心,有战略眼光,亦有统兵经验,虽所部兵力不多,但骑兵正是他目前急需加强的短板。

“刘讣。”赵桓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草民在!”刘讣再次躬身。

“朕问你,你可愿为我大宋,为这天下苍生,去那北疆苦寒之地,与金虏真刀真枪地搏杀一场?”

刘讣闻言,眼中瞬间爆发出炽热的光芒,他猛地抬起头,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陛下!草民……草民日夜所盼,便是能追随陛下,驱逐鞑虏,收复河山!纵马革裹尸,亦万死不辞!”

“好!”赵桓赞道,“朕便给你这个机会!”

他站起身,踱到刘讣面前,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朕欲命你,即刻启程,赶赴河北真定府,至神武右军都统制岳飞麾下听用。你所部八百将士,可作为你本部兵马,一并带去。所需粮草军械,朕会下旨沿途州府供给。到了岳都统那里,你当恪尽职守,辅佐岳卿,为朕在河北,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铁骑来!”

“命你为……嗯……”赵桓略一沉吟,宋代武官官阶品级复杂,需得仔细斟酌,“朕且先授你‘武功大夫’,遥领‘吉州刺史’,暂为神武右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待你日后立下功勋,朕再行封赏,如何?”

武功大夫乃正七品武阶,遥领刺史则是虚衔,而马军副都指挥使,则是在岳飞神武右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职,专管骑兵。这个任命,对于一个地方团练使而言,已是破格提拔。

刘讣闻言,激动得难以自持,再次跪倒在地,声音哽咽:“陛下……陛下隆恩浩荡,草民……臣刘讣,粉身碎骨,难以报答万一!臣领旨谢恩!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岳都统期望,为大宋练出一支纵横北疆的无敌铁骑!”

“起来吧。”赵桓亲自上前,将他扶起,“河北战事方歇,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你此去,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朕希望,日后在燕京城下,能看到你刘忠习的旗帜!”

“臣,必不辱使命!”刘讣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赵桓又看向陈过庭:“陈卿,刘讣入京之事,以及其家眷安,你皇城司可一并协助办理妥当。务必让他安心北上,无后顾之忧。”

“臣遵旨。”陈过庭应道。

赵桓点了点头,对刘讣道:“朕知你一路劳顿,今日便在京中歇息一日,明日一早,便启程赶赴河北。朕会亲笔书信一封与岳卿,举荐你之才能。到了河北,一切听从岳卿调度。”

“臣明白!”

赵桓目光再次扫过刘讣,这个意外得来的人才,让他对未来的北伐又多了几分信心。

“好了,你们都退下吧。”赵桓略带几分疲惫地摆了摆手,“张望,传朕旨意,今日朕有些乏了,晚膳便在偏殿用,不必铺张。”

“奴婢遵旨。”

刘讣与陈过庭、张望一同躬身告退。

待众人离去,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赵桓独自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那渐渐偏西的日头。

江南的钱袋子开始充盈,河北的叛逆已被荡平,格致院的利器正在研制,如今又得一员可能堪用的骑将……这盘棋,似乎正一步步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向演进。

“岳飞……刘讣……”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朕的北伐大军,又添了新的羽翼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45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