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15章 寝宫夜语定西征 密诏星火召良将

书名: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秋夜渐深,汴京城早已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唯有皇城深处的皇后殿内,烛火轻摇,映照着明黄的帐幔。

龙榻之上,赵桓久久未能入眠。白日里格致院中那“神威将军筒”石破天惊的轰鸣,尚在他脑海中盘旋。

这无疑为他即将发动的雷霆之举,增添了十足的底气。

然而,刘法那封字字泣血的“死字奏”,以及秦桧、王彦升两位股肱之臣惨死西夏的噩耗,却如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胸中的怒火与悲愤,如地底岩浆般翻腾不休。

“官家……”身侧的朱皇后被他不安的辗转惊醒,轻柔地伸出手,握住了他略显冰凉的手掌,温婉的声音带着几分担忧,“夜已三更,您还在为国事烦忧么?龙体要紧啊。”

赵桓反手握住皇后的柔荑,长长地吁了口气,声音因压抑而显得有些沙哑:“梓童,你也知晓了,西夏贼酋李乾顺,竟敢如此猖狂,杀我大宋天使!此等奇耻大辱,朕若不亲率六军,踏平贺兰,生擒此獠,何以告慰忠臣在天之灵?何以立我大宋国威于天下?!”

朱皇后将头轻轻依偎在他的肩上,柔声道:“臣妾听闻此事,亦是心痛不已。秦少监与王主簿碧血丹心,为国尽忠,实乃我大宋之殇。官家欲兴雷霆之师,讨伐不义,乃是天理昭彰。只是,西夏之地,素来民风彪悍,其军中‘铁鹞子’更是天下闻名的精锐骑兵,官家若要御驾亲征,还需万分谨慎,切不可轻敌。”她的声音轻柔,却字字透着关切。

“梓童放心,”赵桓感受到来自皇后的温情与理解,心中的戾气稍减,语气却依旧坚凝,“朕非鲁莽之辈。今日朕在格致院所见,那‘神威将军筒’与‘霹雳掌心雷’,皆是前所未有之利器,足以撼动坚城,震慑敌胆!有此等神器相助,区区西夏,朕还不放在眼里!朕定要让那李乾顺知道,龙有逆鳞,触之必怒!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朱皇后沉默了片刻,轻声道:“臣妾知官家心中已有定计。只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此番西征,路途遥远,战事凶险,不知官家心中,可有合适的统帅人选?”

这个问题,也正是赵桓辗转反侧,苦苦思索的关键。他缓缓道:“朕欲起大军,直捣兴庆府。这统帅之人,须得熟悉西北地理军情,且能服众,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他略作停顿,眼神一凝,续道:“朕反复思量,太原的折可求将军,或可担此重任。折家世代忠良,其先祖便扼守府州,为我大宋屏障西北,与西夏贼寇周旋百年,可谓知己知彼。折可求本人更是深谙兵略,太原一役,他阵斩金贼大将蒲察石家奴,力挽狂澜,功盖三军。由他统领西征大军,朕较为安心。”

“折将军确是国之柱石。”朱皇后微微颔首,声音中带着一丝释然,“折家世代为国戍边,对西夏作战经验丰富。只是,他新近方在太原立下大功,便又要委以西征重任,不知其麾下兵马是否足以支撑?且从太原调其入京,河东路的防务,官家可有安排?金人狡诈,不得不防啊。”

“梓童所虑,亦是朕所忧。”赵桓眉头微蹙,沉声道,“此事确需周全。朕打算先将折可求密召回京,当面考较一番,听听他对西征的方略,也与李相公他们商议一下河东的布防。待一切妥当,朕再正式下旨,任命其为西征大元帅。”

说到此处,赵桓再也按捺不住,他猛地从榻上坐起,声音里带着一股决然:“时不我待!此事不能再拖延!”

他披上外袍,对皇后道:“梓童,你先安歇。朕去福宁殿偏殿处理些紧急军务,去去就回。”

朱皇后望着赵桓坚毅的背影,知道他已下定决心,便不再多言,只柔声道:“夜深了,官家莫要太过劳累。”

赵桓点了点头,快步走出皇后殿,径直往福宁殿偏殿而去。宫灯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福宁殿偏殿之内,灯火通明,内臣张望早已得了消息,带着两名小黄门在此恭候,见赵桓进来,连忙躬身行礼。

“张望,”赵桓一进殿,未曾落座,便道:“立刻传朕口谕,命皇城司指挥使陈过庭,一刻钟之内,到此地见驾!不得有丝毫延误!”

“奴婢遵旨!”张望见官家神色凝重,语气急促,自是不敢怠慢,连忙躬身领命,亲自去安排人火速传召。能让官家深夜在偏殿而非御书房紧急召见皇城司指挥使,必是天大的事情。

赵桓在灯火通明的偏殿内负手踱步,脑海中飞速盘算着。密召折可求回京,行程至少也需五六日。

这段时间,自己也不能闲着。西征的各项准备,可以先进行起来。明日的常朝,还是要照常举行,只是,关于西夏之事,自己可以先在朝堂上敲打一番,统一一下朝臣们的思想,为后续的雷霆行动做好铺垫。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墨汁般的夜空,胸中一股郁气稍稍纾解。西夏,李乾顺,你们的末日,已然不远了!

不多时,一阵轻微而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几乎细不可闻。皇城司指挥使陈过庭一身干练的黑色劲装,如同融入夜色的影子般出现在偏殿门口,单膝跪地,声音压得极低:“臣皇城司指挥使陈过庭,叩见陛下!不知陛下深夜急召,有何圣谕?”

“陈卿平身。”赵桓示意他起身,锐利的目光扫过陈过庭那张永远波澜不惊的脸,直接道:“朕有一桩十万火急的密事,需你即刻去办,而且务必办得滴水不漏!”

陈过庭心中一凛,抬眼看向官家,他知道,官家这般郑重其事,所托之事必然非同小可。连忙躬身道:“请陛下吩咐,臣万死不辞!”

赵桓走到御案前,迅速取过笔墨纸砚,亲自写下一道简短的手令,又从腰间解下一枚雕刻着苍鹰的玄铁腰牌,一并交给陈过庭,沉声道:“你立刻挑选皇城司内最精锐可靠的缇骑,至少十人,一人三骑,备足盘缠干粮。持朕此手令及这枚苍鹰腰牌,星夜赶赴太原府,不得有片刻耽搁,将此二物亲手交予折可求将军。”

他看着陈过庭,说道:“告诉折可求,见朕手令如见朕亲临!命他接到手令之后,即刻将太原军务暂交其最为信任之副将,然后不得惊动任何人,只带数名亲卫,轻车简从,秘密返回京师!沿途所有州府县驿,见此腰牌,必须全力配合,提供上等快马及一切便利,任何人不得盘问阻拦,违者,先斩后奏!”

“此事,干系到我大宋西征大计的成败,更是朕的最高机密!”赵桓的目光如利剑般刺向陈过庭,“从你出这殿门开始,到折可求安然抵达汴京之前,除了你我二人,以及奉命送信的缇骑,不得让任何外人知晓朕密召折可求回京的真正意图!若有半点泄露,朕唯你是问!”

陈过庭接过手令和腰牌,只觉得掌心沉甸甸的,他略一停顿,郑重道:“臣,领旨!请陛下放心,臣便是拼上这条性命,也必将折将军安然无恙、神不知鬼不觉地请回京中!若有差池,臣提头来见!”

“好!”赵桓微微颔首,“去吧。朕在京中,等你的好消息。”

陈过庭再次躬身一礼,没有多余的言语,身形一闪,便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偏殿,迅速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赵桓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发出轻微的“笃笃”声。心中暗忖:“折可求乃西陲宿将,其家族更是百年屏障。朕此番调他,河东防务还需妥善安排。韩世忠、种师中二将责任重大,仍需在太行一线盯紧金人动向,绝不可给完颜兀术那厮可趁之机。待折可求抵京,朕还需与李相公他们再仔细商议,如何抽调兵马,既能保证西征主力强劲,又不至使河东对金防线出现大的纰漏……”

他微微蹙眉,又想到:“折家军骁勇,乃西征的骨干。此番折可求入京,可令其先带一部分亲信精锐前来,其余兵马,可暂由其副将统领,或与韩、种二部协同布防,加强太原的守备力量。如此,既能为西征储备核心战力,亦不至于使太原门户洞开,被金人所乘。”

夜色更浓,宫灯如豆,映照着年轻帝王深思的脸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26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