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01章 雄关夜话定北策 龙驾东归近帝畿

书名: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靖康二年,正月十三,黄昏。汜水关下,西征大军安营扎寨。

中军大帐内,炭火正旺。赵桓身着玄色常服,立于舆图之前,目光凝视着北方那片黑压压的标记。

\"官家,斥候营杨都头回来了。\"张望轻步入内禀报。

\"让他进来。\"

一名风尘仆仆的年轻校尉疾步入帐,单膝跪地:\"末将杨七,叩见官家!京师一切安好,李相公率百官在长亭恭候。汴京百姓闻王师将至,万众欢腾!\"

\"辛苦了,下去歇息。\"赵桓挥手示意,转向帐内诸将,\"诸卿,明日朕便还都了。西夏虽平,然真正的考验,方才开始。\"

西征大元帅折可求起身拱手:\"陛下,某这一路思虑,西夏既灭,金人必有动作。河北岳飞、河东韩世忠,皆是能征善战之将,然二人各据一方,缺乏统筹。若金人两路齐攻,恐难兼顾。\"

参赞胡寅却摇头道:\"折元帅所虑过深了。岳飞年虽不长,然用兵如神,前番野狼谷一战,伪帝赵构与金将塞赫联军尽没,足见其能。韩世忠亦是宿将,太原一役威震金营。二将各守一方,金人焉敢轻动?\"

杨再兴在旁听得皱眉:\"胡参赞此言差矣。某虽武夫,却知兵法云'分则力散,合则力聚'。岳都统、韩都统虽皆良将,然各自为战,终非长策。\"

\"某就不信了!\"胡寅争辩道,\"当年韩信背水一战,不也是孤军作战?良将用兵,岂在人多?\"

折可求捻须道:\"胡参赞,韩信虽是孤军,然其面对的是赵军,非如今金人这般劲敌。况且,某所虑者,非是二将之能,而是无人总揽全局,统筹调度。\"

\"那依折元帅之见,当如何?\"胡寅不服气地问道。

\"当派一位德高望重之宿将,总领河东、河北两路军务。如此,岳飞、韩世忠便可专心对敌,无须分心他事。\"折可求正色道。

杨再兴点头:\"某赞同折元帅之言。在西征军中,某亲见各部协同之重要。若有统帅调度,事半功倍;若各自为战,常有掣肘。\"

赵桓听着三人争论,并未插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舆图。良久,他才开口:\"诸卿所言,各有道理。然某心中有一疑问——满朝文武,谁人可担此重任?\"

折可求沉吟道:\"若论资历威望,种师中老帅自是首选。然种帅年事已高,且久镇太原,恐难分身。\"

\"李纲李相公呢?\"杨再兴问道。

胡寅摇头:\"李相公需坐镇中枢,岂能远赴边地?况且,李相公虽有韬略,然其所长在内政,非军阵征伐。\"

\"那还有谁?\"折可求也犯了愁,\"朝中宿将,某一时想不出合适人选。\"

赵桓忽然问道:\"诸卿可还记得,宣和末年,曾有何人亲赴金营?\"

三人一愣,胡寅最先反应过来:\"陛下是说......张叔夜张枢相?\"

\"正是。\"赵桓点头,\"张叔夜以割地使身份,独入虎穴,舌战群酋,威武不屈。归来后上疏言金人必为大患,可惜其时朝政昏暗,不为所用。\"

折可求恍然大悟:\"对啊!某怎把张枢相忘了?此人不仅有胆识,更深知金人虚实,确实是不二人选。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张枢相如今何在?某记得靖康初年,朝中并未见其踪影。\"折可求疑惑道。

杨再兴也好奇:\"是啊,这等忠臣良将,为何不在朝中?\"

赵桓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靖康元年,某本欲召其入京,委以重任。然彼时太上皇犹在,朝中主和声浪甚高,朕担心张叔夜入朝,反遭小人构陷。\"

胡寅点头:\"陛下深虑。张枢相性情刚直,若在朝中,必与李邦彦等人争执,于国事无益。\"

\"更重要的是,\"赵桓继续道,\"朕当时便料定,金人必不甘心,迟早还要南犯。届时必需大量兵源。而朝中禁军虽多,然多年承平,战力堪忧。朕思来想去,决定让张叔夜远赴邓州。\"

\"邓州?\"三人都不解。

\"邓州地处要冲,民风彪悍。更重要的是,某听闻那里聚集了不少因灾流徙的百姓。这些人衣食无着,若能收为己用,便是一支劲旅。\"赵桓解释道。

折可求恍然:\"陛下是让张枢相去那里招募新军?\"

\"正是。朕密令其以安抚使名义赴任,表面上是救济灾民,实则是为某练兵。\"赵桓道,\"如今已一年有余,想必颇有成效。\"

杨再兴激动道:\"如此说来,张枢相手中已有兵马?\"

\"某估计,至少数千人。\"赵桓道,\"而且这些人经张叔夜亲自调教,必非等闲之辈。\"

胡寅却有些担心:\"陛下,某担心此事若传开,恐有人说陛下养寇自重......\"

\"胡参赞多虑了。\"折可求反驳道,\"邓州练兵,乃为国家计,何来养寇之说?况且,张枢相忠义素着,岂会有二心?\"

\"某也觉得胡参赞想多了。\"杨再兴道,\"官家未雨绸缪,正是英明之举。如今西夏已平,正是张枢相出山之时。\"

赵桓看着三人,缓缓道:\"朕意已决。明日回京后,便遣人赴邓州,召张叔夜北上,总领河东河北两路军务。\"

\"此策甚好!\"折可求拍手道,\"有张枢相总揽全局,岳飞、韩世忠便可专心杀敌,某军必能大破金人!\"

胡寅虽有疑虑,但也不得不承认:\"张枢相确实是合适人选。只是不知他是否愿意出山?\"

\"我了解张叔夜。\"赵桓自信地说,\"此人心忧天下,志在恢复。给他这个机会,他岂会推辞?\"

杨再兴忽然问道:\"那张枢相北上后,邓州如何?\"

赵桓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再兴,朕观你在西征中表现,颇有大将之风。你觉得,邓州那支兵马,该交给谁?\"

杨再兴一愣,随即脸红道:\"陛下......某......某只是一介武夫......\"

\"朕用人不拘一格。\"赵桓断然道,\"你若愿意,朕便让你接手邓州兵马。\"

\"这......\"杨再兴有些不敢置信。

折可求笑道:\"再兴,陛下看重你,还不快谢恩?\"

胡寅却皱眉道:\"杨都头虽勇,然资历尚浅,恐难服众。\"

\"胡参赞此言差矣!\"折可求反驳,\"某在西征中亲眼所见,再兴用兵,颇有章法。年纪虽轻,然能力已然不俗。况且邓州新军,本就是张枢相所练,只要张枢相一句话,谁敢不服?\"

\"某觉得胡参赞想多了。\"杨再兴涨红着脸道,\"若蒙陛下不弃,某愿意一试。纵然不能如张枢相那般统军,也要为陛下守好这一方土地。\"

赵桓满意地点头:\"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他转向张望:\"传朕旨意,召陈过庭来见。\"

不多时,皇城司指挥使陈过庭闪身入帐:\"臣在!\"

\"朕命你率五十缇骑,一人三马,连夜赶赴邓州,将此密诏交予张叔夜。\"赵桓提笔疾书,片刻便写就一道诏书,\"告诉他,朕在汴京等他!\"

陈过庭接过密诏:\"臣遵旨!\"说完便消失在夜色中。

帐内重新安静下来。赵桓看着舆图,慢慢说道:\"金人求和,朕早有预料。如今某要趁此机会,将北方防务重新布置。待张叔夜就位,朕便要让金人知道,什么叫作茧自缚!\"

折可求感叹道:\"陛下运筹帷幄,臣等佩服。\"

\"运筹倒谈不上,只是提前做些准备罢了。\"赵桓道,\"诸卿也累了,都去歇息吧。明日还要早起,某要让汴京百姓,看到一个凯旋的天子!\"

三人告退。赵桓独自站在舆图前,目光深邃。

张叔夜啊张叔夜,朕终于要让你出山了。这盘棋,某布了一年,也该收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31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