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02章 崇政殿廷议起狼烟 战和两派斥龙颜

书名: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翌日,昧爽时分。

兴庆府,皇城之内,那座象征着大白高国至高权力的崇政殿,早已灯火通明。殿外,顶盔贯甲的御前卫士“铁鹞子”按序肃立,晨风吹拂着他们盔缨上的白色牦牛尾,平添了几分萧杀之气。

殿内,香炉中升腾的檀香烟雾缭绕,却驱不散那份凝重到几乎令人窒息的氛围。

夏崇宗李乾顺身着一袭绣有日月山河图案的赭黄色龙袍,端坐于高高的御座之上。他面沉似水,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下方分列两班的文武百官。他手中紧紧攥着昨夜李仁爱、李仁孝、野利蒲哇三人联名呈上的那份“十万火急”的奏疏,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群臣亦是神色各异。站在武将班列前方的翊卫将军察哥,以及枢密院几位领军使,一个个都是面带怒容,眼神中闪烁着好斗的光芒,仿佛随时准备择人而噬。而文臣班列中的国相拓跋守寂、礼部尚书李仁爱等人,则大多面色凝重,眉宇间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诸位爱卿,”李乾顺终于开口了,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闷雷,“想必昨夜枢密院自熙河路传回的军情,尔等已有所耳闻。南朝宋人,欺我太甚!”

他猛地将手中的奏疏掷在御案之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刺耳。

“陛下息怒!”御座之下,群臣齐齐躬身。

“息怒?”李乾顺冷哼一声,“宋军越境百里,焚我营寨,掠我子民,杀我将士!那领军的宋将,更是口出狂言,要将战火烧到我兴庆府城下!如此奇耻大辱,朕焉能不怒?!”

此言一出,武将班列中立刻如同炸开了锅。

翊卫将军察哥第一个踏前一步,豹眼圆睁,声若洪钟:“陛下!南朝小儿,安敢如此猖狂!臣请陛下即刻发兵,点齐我大夏铁骑,臣愿亲为先锋,直捣熙河路,擒杀那狂悖宋将,以雪此恨!让我大夏军威,重振于贺兰山下!”

“正是!陛下!”枢密院左厢领军使赫连雄亦是高声附和,“南朝新胜,便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我大夏将士,何曾惧过强敌?想当年太祖皇帝……”

“住口!”不等赫连雄说完,御史台都勾野利蒲哇已然出班,厉声喝止,他昨日与李仁爱、李仁孝商议之后,今日便是抱着死谏的决心而来,“赫连领军使!此一时彼一时也!太祖皇帝之时,南朝积弱,我大夏方能纵横捭阖。如今南朝新帝当政,手段酷烈,军容鼎盛,连金国两路大军皆被其击溃,河北伪朝亦是弹指间灰飞烟灭!尔等只知逞匹夫之勇,可知一旦战端再起,我大白高国将面临何等危局?!”

察哥闻言大怒,指着野利蒲哇骂道:“野利蒲哇!你这酸儒!平日里只知舞文弄墨,摇唇鼓舌!如今敌军欺到家门口,你却在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莫非你是被南朝的阵仗吓破了胆,想做那卖国求荣的贰臣不成?!”

“你……你血口喷人!”野利蒲哇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察哥,厉声道,“本官一心为国,何曾有过半点私心!倒是尔等武夫,只知喊打喊杀,可曾想过,一旦战败,我大夏百万军民将流离失所,宗庙社稷将毁于一旦!此等滔天大祸,尔等担当得起吗?!”

“有何担当不起!”察哥上前一步,与野利蒲哇怒目而视,几乎要贴到一起,“我大夏男儿,生来便是为了征战沙场,马革裹尸!便是战死,也强过屈膝受辱!今日南朝欺我,若不给他们一个血的教训,他日岂不更要得寸进尺,将我大夏视为鱼肉,任意宰割?!”

“察哥将军此言差矣!”礼部尚书李仁爱终于出班,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疲惫,“本官身为出使南朝正使,亲眼所见那宋帝赵桓之威,亲耳所闻其雷霆之言。那绝非虚张声势!其人年纪虽轻,却心思深沉,手段狠辣,绝非易与之辈。其麾下将士,亦非昔日可比,军纪严明,士气高昂。更何况,其在河北大破伪朝,生擒逆王赵构,斩杀金将完颜塞赫,此等战绩,岂是侥幸?”

他顿了顿,环视四周,继续道:“诸位同僚,我等在汴京之时,便已听闻宋帝欲效仿汉唐,重开西域,恢复丝路。其志向之远大,可见一斑。如今我大夏与之为邻,若不能审时度势,睦邻友好,反而处处挑衅,恐怕……正中其下怀啊!”

“李尚书此言,莫非是让我大夏向南朝俯首称臣不成?”一位年轻的党项贵族将领冷笑道,“我大夏立国百年,何曾向人低过头?便是那不可一世的辽人、金人,我等也敢与之一战!如今区区一个南朝,便要我等卑躬屈膝,岂非天大的笑话!”

“正是!”赫连雄再次高声道,“李尚书在南朝待了几日,莫不是被那宋帝的几句恐吓之言吓住了?依我看,南朝不过是外强中干,打败金人,不过是侥幸!只要我等万众一心,必能让他们知道我大夏的厉害!”

御座之上的李乾顺,听着殿下两派争论不休,眉头紧锁,脸色阴晴不定。他时而看看慷慨激昂的察哥等人,似乎被他们的豪情所感染;时而又看看忧心忡忡的李仁爱等人,心中又不禁升起几分忌惮。

“陛下!”国相拓跋守寂终于出班,他年事已高,声音略显苍老,却自有一股威严,“老臣以为,李尚书所言,乃是金玉良言,亦是为我大夏万世基业着想。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如今南朝新锐,其锋正盛,我大夏实不宜与其硬碰。边境之事,确是我等有错在先,部族袭扰,本就有违邦交礼仪。如今宋军反击,虽有越境之嫌,却也师出有名。”

他顿了顿,继续道:“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立刻遣使前往汴京,向宋帝解释误会,表明我大夏并无与之为敌之意。同时,严惩肇事的部族首领,以平息宋帝之怒。至于赔偿……亦可酌情商议。待两国关系缓和之后,再徐图恢复榷场贸易,方是上策。”

“国相大人此言,恕末将不敢苟同!”察哥再次反驳道,“如今是宋军越境在先,杀我将士,掠我子民!我等不思反击,反而要遣使谢罪,割地赔款?此等丧权辱国之举,若传扬出去,我大夏颜面何存?陛下威严何在?日后还有何面目立于这西北之地?!”

“察哥将军!”李仁孝亦出班,与野利蒲哇并肩而立,沉声道,“颜面事小,国祚事大!若为一时之气,将国家拖入战火,致使生灵涂炭,那才是真正的罪人!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年太祖皇帝为立国,也曾向辽宋称臣纳贡,何曾有损其英名?如今不过是权宜之计,待我大夏休养生息,国力充盈,再图长远亦不为迟!”

“权宜之计?怕只怕,一旦低头,便再也抬不起来了!”察哥怒视李仁孝,“南朝狼子野心,一旦让他们得逞,必将步步紧逼!今日要我等割让熙河,明日便要我等称臣,后日……便是要我大夏俯首帖耳,任其宰割了!”

“你……你这是危言耸听!”野利蒲哇指着察哥,气得胡须乱颤。

“本将军所言,句句属实!”察哥毫不退让,他猛地转向御座上的李乾顺,单膝跪地,声泪俱下地恳求道:“陛下!臣请陛下三思啊!我大夏的江山,是靠着战刀和马蹄打下来的,不是靠着摇尾乞怜换来的!若要战,臣愿为陛下死战!若要和,臣……臣宁愿解甲归田,也不愿眼睁睁看着我大夏受此奇耻大辱!”

他这一番激昂之言,顿时引得殿内武将纷纷附和。

“臣等愿为陛下一战!”

“请陛下降旨,与南朝决一死战!”

呼声此起彼伏,大有不惜与宋朝玉石俱焚之势。

李仁爱、拓跋守寂等人见状,皆是面色惨白,心中暗道不好。这般群情激奋之下,陛下怕是更难做出理智的判断了。

李乾顺看着下方剑拔弩张的文武两班,只觉得头痛欲裂。他何尝不想给南朝一个教训?但他更清楚,如今的西夏,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那个年轻的宋帝,却像一头刚刚磨砺出爪牙的猛兽,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危险。

他深吸一口气,强自压下心中的烦躁,沉声道:“诸位爱卿之言,朕都听到了。战与和,皆是为我大夏江山社稷。此事体大,关乎国运,非同小可。容朕……再仔细思量一日!”

他顿了顿,又道:“枢密院即刻传令边境各路守军,严加戒备,不得再生事端!若宋军再敢越境挑衅,可……可酌情自卫,但务必将详情火速上报,不得擅自开战!”

他又看向李仁爱:“礼部……亦可先将那联姻的章程,以及……出使南朝谢罪的国书草稿,一并拟出来,以备不时之需。”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主战派将领如遭冷水泼头,一个个目瞪口呆,随即脸上露出失望与不甘之色。

而李仁爱、拓跋守寂等人,则是心中稍安,却也知道,这不过是陛下的权宜之计,并未真正下定决心。

“陛下……”察哥还想再争辩。

“退朝!”李乾顺却已不耐烦地一挥手,起身便向后殿走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878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