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00章 忧国尚书愁酌酒 兴庆府内议宋策

书名: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兴庆府,礼部尚书府。后园静谧,月色如水。

李仁爱独坐石亭之中,面前的酒盏已空了数巡。他身着一件素色便服,发髻微松,全然不似朝堂之上那位注重仪容的礼部尚书。眉宇间的忧色,如同园中拂不去的暗影,在灯火下显得格外凝重。

自南朝汴京返回,屈指一算,竟已近两月。

那一场出使,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噩梦,至今想来,仍让他心有余悸。

“宋帝赵桓……”李仁爱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将手中的酒杯捏得死紧。那年轻帝王在紫宸殿上不怒自威的神情,那一番直斥西夏勾结金人、图谋不轨的言辞,字字句句,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他的心上。

“百万兵,踏贺兰,饮弱水……”他苦笑一声,这哪里是外交辞令,分明是赤裸裸的最后通牒!

“老爷,夜已深沉,更寒露重,您还是早些安歇吧。”老管家李福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亭外,手中捧着一件貂皮的氅衣。

李仁爱摆了摆手,声音带着几分沙哑:“福伯,再为我温一壶酒吧。这心头憋闷,不饮几杯,怕是难以入眠。”

李福见状,轻叹一声,依言取过酒壶,转身去重新温酒。他知道自家老爷,自打从南朝回来之后,便时常如此。白日里强颜欢笑,应付朝堂诸事,到了夜深人静,便独自在此枯坐,唉声叹气。

不多时,李福将温好的酒送了上来,又为李仁爱斟满一杯,劝道:“老爷,纵有天大的烦心事,也需保重身体。您是我李家的顶梁柱,更是……更是朝中少数几个还能说上几句实话的人了。”

李仁爱端起酒杯,却没有立刻饮下,只是看着杯中晃动的酒液,幽幽说道:“福伯啊,实话……如今这朝堂之上,又有几人愿意听实话?又有几人,能看清眼前的局势?”

他想起数日前,在崇政殿上,他与副使察哥将汴京之行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奏禀了主上。当他提及宋帝赵桓已然坐稳江山,手段酷烈,整合内部,且宋军新胜,士气如虹,河北伪朝旦夕覆灭之时,殿上诸公,无不为之色变。

“主上……陛下他,当时是龙颜大怒。”李仁爱回忆着,“他拍案痛斥宋帝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如此折辱我大白高国使臣。”

李福在一旁低声道:“陛下乃天可汗之后,自然有其威严。”

“威严?”李仁爱摇了摇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福伯,真正的威严,是靠国力军威撑起来的!不是靠着关起门来,在自家殿上发几句狠话!那宋帝为何敢如此强硬?因为他手里有能战的兵,有能臣,更有那份席卷天下的雄心!”

“可陛下呢?听完了我的禀报,盛怒之后,却又没了下文!”李仁爱声音中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对于宋帝的警告,对于如何应对南朝未来的国策,陛下他……竟是含糊其辞,让群臣‘各抒己见,从长计议’!”

“这……”李福也不知该如何接话。

李仁爱继续道:“朝堂之上,更是因此吵得不可开交!翊卫将军察哥他们,还有枢密院那几位好战的领军使,一个个摩拳擦掌,叫嚣着要在熙河、兰州一带,给南朝些颜色看看,说什么‘正好趁宋军主力在河北,我大夏铁鹞子出击,必能一雪前耻’!简直是……愚不可及!”

“那国相拓跋大人呢?”李福问道。国相拓跋守寂一向以稳健着称。

“国相与几位老成些的宗室王公,自然是主张遣使修好,甚至……甚至有人提议,效仿前朝旧例,遣宗室贵女入宋,以联姻之策,缓和两国关系。”李仁爱说到此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这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只是……时机怕是不对,诚意也未必能让那位宋帝看在眼里。”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最让我忧心的,是陛下他……他似乎对边境那些蠢蠢欲动的小动作,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我听闻,灵州和夏州那边,已经有几个部族首领,打着操演为名,在边境线上蠢蠢欲动了!”

“老爷!这……这可如何是好?”李福大惊失色,“若真因此激怒了宋帝……”

“激怒?”李仁爱冷哼一声,“福伯,你以为那位宋帝,会不清楚我大夏的底细?会不知道我等在边境的小动作?他之所以尚未发作,恐怕是在等,在看!看我大夏,究竟是真心臣服,还是想继续玩弄那套首鼠两端的把戏!”

“那……那陛下究竟是如何想的?”

“陛下……”李仁爱长叹一声,“陛下他,既怕宋帝的雷霆之怒,又舍不得那些唾手可得的边境利益。他总想着,或许南朝内部会再生变故,或许金人会卷土重来,或许……他能从中渔利。”

“可他却忘了,如今的南朝,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可以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那位赵官家……不,那位宋帝,”李仁爱及时纠正了自己的称呼,虽然在汴京时常听闻“官家”二字,但两国君主,自当有别,“他既然能将金国两路大军打得落花流水,能将康王赵构的伪朝连根拔起,又岂会容忍我大夏在其卧榻之侧,时时挑衅?”

他越想心中越是焦躁,猛地起身,在亭中来回踱步。

“一面默许边境生事,一面又在朝中讨论是否要遣女联姻……如此自相矛盾,反复无常,传到汴京,岂不更让那宋帝耻笑我大夏无人,君臣昏聩?”

“老爷,那……那您可曾再次向陛下进言?”李福担忧地问道。

“如何没有?”李仁爱苦笑,“述职之后,我已连上三道奏疏,力陈与南朝修好之利,剖析边境妄动之害。可结果呢?奏疏如石沉大海,陛下只是召我入宫,温言抚慰几句,说什么‘卿乃国之忠臣,朕知卿心意,此事朕自有考量’,便再无下文!”

他一拳捶在石桌上,震得杯盘作响。

“我只怕,陛下这是在玩火!一旦那宋帝耐心耗尽,挥师西来,我大白高国数代先祖辛苦经营的基业,怕是真的要……烟消云散了!”

李福见状,也不敢再多劝,只能默默地为李仁爱又斟上一杯酒。

就在此时,一名家丁提着灯笼,脚步匆匆地从前院方向走了过来,在亭外数步远的地方停下,躬身禀报道:“启禀尚书,门外有客来访。一位是中书省的李评事,另一位是御史台的野利都勾,他们说……有十万火急之事,需立刻面见尚书。”

李仁爱闻言,眉头猛地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浓浓的讶异。

中书省的李评事,他知道,那是国相拓跋守寂的得力臂助,为人素来谨慎。而御史台的野利都勾,更是以刚直不阿着称,平日里与他们这些礼部官员往来并不算密切。

这二人,深夜联袂到访,还声称有“十万火急之事”,所为何来?

莫非……是朝中又发生了什么变故?还是……与南朝有关?

李仁爱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强自压下心中的波澜,沉声道:“福伯,请他们到前厅奉茶,我更衣之后,即刻便去。”

“是,老爷。”李福应声,连忙引着那家丁向前厅去了。

李仁爱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又抬头望了望那深邃的夜空,只觉得胸口压抑得更厉害了。

他将杯中最后一点残酒饮尽,那辛辣的滋味在舌尖弥漫开来,却丝毫无法驱散他心中的寒意。

看来,这兴庆府的夜,今日是注定无法平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2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