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07章 天使登殿斥骄横 崇政殿内起风雷

书名: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翌日,辰时初刻。

兴庆府皇城,崇政殿。这座象征着大白高国无上权力的殿堂,沐浴在清晨高原特有的澄澈阳光之下,殿顶铺设的青黛色琉璃瓦反射着冷冽的光芒,与远处巍峨的贺兰山影相映,平添了几分苍凉与肃穆。

殿外广场之上,两列顶盔贯甲的西夏御前卫士——“铁鹞子”,身形剽悍,手持长柄铁骨朵,如雕塑般伫立。他们头戴的铁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盔顶的白色牦牛尾随着晨风微微拂动,无声地昭示着此地的威严。

大宋钦差便宜行事使秦桧,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袭由官家赵桓特赐的紫色团花纹朝服,腰束七梁金玉带,头戴双翅展脚幞头。

这身本非其秘书少监品级所能穿着的服色,正是临行前陛下特恩,以壮行色,以示天朝使臣之尊。他神情从容,目光沉静,在西夏鸿胪寺卿独孤信略显复杂的目光引导下,缓步踏上了通往崇政殿的白石御阶。

副使鸿胪寺主簿王彦升,身着绯色公服,与两名青袍书吏紧随其后,皆是神情肃然。那二十名精选的殿前司护卫,则按西夏国礼,佩刀立于殿外指定之处,身姿挺拔如松,目光炯炯,自有一股百战精锐的凌厉气势。

秦桧深吸一口略带寒意的空气,迈步跨入崇政殿高大的门槛。

殿内比之外面,光线骤然一暗。数十根合抱粗细的朱漆巨柱,支撑着高不可攀的穹顶,穹顶之上,绘满了色彩浓烈、线条粗犷的党项神话图腾——飞腾的白耗牛、盘旋的苍鹰,以及佛陀讲经、菩萨低眉的佛教壁画,充满了神秘而威严的异域风情。

御座设于殿堂最北端的高台之上,以沉香木雕刻而成,椅背上镶嵌着硕大的绿松石和红珊瑚,显得华贵而古朴。夏崇宗李乾顺,身着一袭与宋制略有不同的赭黄色盘龙袍,头戴嵌宝金冠,面色平静地端坐其上,锐利的目光如同高原上的鹰隼,紧紧锁定了缓步走来的宋朝使臣。

御座之下,文武百官按官阶品级,分列左右。左为文臣,以须发皆白、身着紫色貂裘的国相拓跋守寂为首,其后便是面带忧色的礼部尚书李仁爱,以及中书省右评事李仁孝、御史台都勾野利蒲哇等人,他们大多神情凝重,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与不安。

右为武将,为首者正是那日与秦桧有过一面之缘的翊卫将军察哥,他今日亦是一身簇新的皮甲,腰间佩着嵌金弯刀,豹眼圆睁,神情倨傲,其身后诸将,如枢密院左厢领军使赫连雄等人,也大多是满脸横肉,目露凶光,毫不掩饰对宋使的敌意。

整个大殿之内,鸦雀无声,唯有秦桧一行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殿堂中轻轻回荡。一股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笼罩而来。

秦桧行至殿中,距离御座约十数步处停下,与王彦升一同,按照宋朝使臣觐见外邦君主的礼仪,躬身长揖,朗声道:“大宋皇帝陛下遣钦差便宜行事使臣秦桧,参见西夏国主陛下。”他的声音清晰、沉稳,不带丝毫卑怯,亦无半分倨傲,如清泉流石,在这压抑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天使免礼,平身。”御座上的李乾顺缓缓开口,声音略显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赐座。”

立刻有两名身着党项特色服饰的内侍,悄无声息地搬来两只铺着精美毛毡的锦墩,设于殿中左侧。

秦桧与王彦升谢恩后,从容落座。秦桧腰背挺直,目光平静地回视着御座上的李乾顺,以及两旁那些神色各异的西夏大臣。

李乾顺端起御案上的一只金杯,轻轻呷了一口,似是马乳酒一类的饮品,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天使远来,一路跋涉,想必辛苦。不知南朝皇帝遣天使前来我大白高国,所为何事啊?”他依旧称呼宋帝为“南朝皇帝”,言语间带着几分刻意的疏离和试探。

秦桧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用明黄色绫锦包裹的国书,起身再次一揖,朗声道:“臣奉大宋皇帝陛下之命,特为宋夏两国睦邻友好,边境永安而来。陛下有国书一封,请西夏国主陛下御览。”

一名随行的宋朝书吏上前,双手高捧国书漆盒,恭敬地呈递给趋步上前的西夏内侍。那内侍小心翼翼地接过,转身快步呈至御案之上。

李乾顺却并未立刻打开那封国书,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依旧紧紧地盯着秦桧,仿佛要从这位年轻的宋使脸上,看出些什么端倪来。

殿内的气氛,愈发凝滞和沉重。

终于,武将班列中,翊卫将军察哥再也按捺不住,他猛地踏前一步,粗犷的声音如同平地起雷,打破了殿内的沉寂:“秦天使!你口口声声说为‘睦邻友好’而来,那本将倒要问问你!尔南朝大将刘法,无端率军越过疆界,袭我部族,杀我勇士,焚我庐帐!此等野蛮行径,也配称得上‘睦邻友好’四字?!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察哥此言一出,犹如在滚油中投入了一星火苗,右班武将顿时群情激奋,纷纷出言附和。

“正是!宋人欺我太甚!简直不把我大夏放在眼里!”枢密院左厢领军使赫连雄亦是满面怒容,高声喝道。

“先是在边境挑衅,如今又派使臣来耀武扬威不成?”

“若不给我等一个满意的交代,休想让尔等安然离开这兴庆府!”

叫嚣之声此起彼伏,大有将秦桧生吞活剥之势。

面对这汹涌而来的敌意,秦桧却依旧端坐于锦墩之上,面色平静如常,仿佛未闻。他甚至还有闲暇,端起面前案几上的一杯西夏特有的砖茶,轻轻吹了吹浮沫。

待那些叫嚣声稍歇,秦桧才不慌不忙地放下茶盏,缓缓起身。他目光清澈,平静地迎向察哥那双几乎要喷出火来的豹眼,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字字清晰地传入每一个西夏大臣的耳中:

“翊卫将军此言,恕秦某不敢苟同。”他微微顿了顿,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方才继续道,“其一,刘法将军乃我大宋熙河路宿将,其职责便是守土安民,保我边境宁靖。贵国边境部族,不思安分守己,反而屡屡越境,袭扰我朝商旅,劫掠财物,甚至……杀害我朝护卫军民!桩桩件件,皆有实证,罪不容诛!刘将军奉朝廷之命,清剿入境流寇,乃是维护正义,护我子民,何错之有?”

“其二,”秦桧的语气陡然加重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冽,“所谓‘无端越境’,更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若非贵国部族行凶作恶在前,我朝将士又何须劳师远征,深入不毛?莫非在察哥将军看来,只许贵国部族在我大宋境内烧杀抢掠,却不许我大宋将士踏足贵国寸土,以牙还牙不成?敢问天下,可有此等强横无理之霸道行径?”

“你……你这南朝来的腐儒,休要在此强词夺理!”察哥被秦桧一番话说得面红耳赤,胸中怒火更盛,却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言辞反驳,只能指着秦桧怒道,“即便……即便是我等部族有过在先,尔等南朝,也可先遣使交涉,以礼相待!何故一上来便擅动刀兵,屠戮我大夏子民!此乃……此乃不宣而战,背信弃义!”

“屠戮?背信弃义?”秦桧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声音也随之拔高了几分,“察哥将军,你出使汴京之时,可曾记得,当初金贼数十万大军围攻我大宋京师,意图亡我国家,灭我宗庙之际,贵国……又是如何行事的?”

他目光如电,直视着察哥,一字一顿地说道:“贵国的铁鹞子精骑,可是‘协助’金人,在我大宋熙河、兰湟、秦凤各路州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时,将军可曾想过‘屠戮’二字?可曾念及过半点‘两国邦交之谊’?可曾有过一丝一毫的‘背信弃义’之愧?”

“我……”察哥被秦桧这番话问得哑口无言,脸色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万万没想到,这个看似文弱的宋使,言辞竟如此犀利,直接揭开了西夏最不愿提及的疮疤!他出使汴京之时,宋人虽然也曾提及此事,但多是点到即止,哪像今日这般,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毫不留情地将西夏的“罪状”一一摆了出来!

御座之上的李乾顺,脸色也变得异常难看,握着金杯的手,青筋暴起。

秦桧却仿佛未见,他目光扫过大殿之内所有面色各异的西夏大臣,声音愈发洪亮,带着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气势:

“我大宋皇帝陛下,天纵圣明,仁德宽厚!念及两国百余年来的情分,并未在金贼败退之后,立刻追究贵国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之罪!这,已是我皇天大的恩典!”

“然则,贵国非但不知感恩戴德,悬崖勒马,反而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在我大宋君臣上下一心,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已然展现出中兴气象之际,依旧纵容边境部族袭扰我疆,杀我军民!此等行径,与背弃盟约何异?与趁火打劫的盗匪何异?与那反复无常的豺狼何异?!”

他声色俱厉,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砸在西夏君臣的心头!

“我大宋自太祖太宗开国以来,便有祖训流传:‘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又有古语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犯之!’刘法将军此次犁庭扫穴,雷霆反击,正是此理!不过是……给贵国一个小小警告,让尔等知晓,我大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大宋的疆土,不容侵犯!我大宋的军民,不容欺辱!”

“放肆!狂妄至极!”一名头戴鹰羽毡帽的年轻党项将领终于按捺不住,猛地从武将班列中冲出,指着秦桧便要破口大骂,甚至有上前动粗的迹象,“区区一个南朝来的七品小官,竟敢在我大白高国崇政殿上如此大放厥词!来人啊!与我将这狂悖宋使……”

“退下!谁敢无礼!”御座之上的李乾顺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冰冷而沙哑,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怒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制止了那名冲动的年轻将领,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复杂地看着秦桧,缓缓说道:“秦天使之言,未免……未免也太过偏激了。两国边境之事,历来犬牙交错,是非曲直,岂能由你南朝一家之言便可定论?朕已下旨,命枢密院与御史台严查此事,若确系我大夏部族有过在先,朕……朕自会秉公处置,给南朝一个交代。只是……贵国宋军越境深入,杀伤我民,亦非敦睦邻邦之正道。”

“陛下圣明。”秦桧见李乾顺语气稍缓,便也微微躬身,姿态放低了几分,但语气依旧不卑不亢,“是非曲直,自有两国史官秉笔直书,亦有天下万民口耳相传。我皇陛下此番遣臣前来,并非是与贵国争辩昔日恩怨,亦非是来兴师问罪。而是……为与贵国重修旧好,共谋两国万世太平之长远大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所有大臣,朗声道:“陛下御览国书便知,我皇此番提出的三条要求,在我皇看来,并非是强人所难,更非是趁人之危,而是……恢复两国正常邦交之最基本的前提,亦是贵国展现与我大宋修好诚意之唯一途径!”

李乾顺闻言,脸色再次一沉。他拿起御案上的那封大宋国书,只觉得那明黄的绫锦和精致的龙纹,此刻看来竟是如此的刺眼。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冷冷地说道:

“秦天使,贵国皇帝在国书中提出的这三条,未免也太不将我大白高国放在眼里了!”

他猛地一拍御案,声音因愤怒而有些颤抖,厉声道:“其一,要朕严惩所谓的‘肇事部族首领’,并由朕亲署国书,向你南朝公开谢罪!此乃国与国交往,前所未有之奇耻大辱!朕断不能容!”

“其二,竟要朕归还所谓的‘近年侵占疆土’,重新确立边界!熙河、兰湟、秦凤诸路,自古便是我党项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与你南朝互有往来,何来‘侵占’一说?此乃割我大夏之血肉,朕亦断不能容!”

“其三,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竟要朕断绝与北方金国的一切联系!我大夏与何国结盟,与何国通好,乃是我大夏之内政,是我大夏君主之自主权柄!岂容你南朝一个外邦来指手画脚,横加干涉!此乃视我大夏为尔等藩属,辱我大夏国格!朕……更万万不能容!”

李乾顺越说越是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最后几乎是在崇政殿上咆哮出声!殿内的西夏文武官员,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此刻亦是群情激奋,纷纷出言附和,指责宋朝“狂妄自大”、“欺人太甚”。

“陛下圣明!南朝小儿,安敢如此欺我大夏无人!”

“此等苛刻条件,与那城下之盟何异!我等宁死不从!”

“我大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岂能受此胯下之辱!”

翊卫将军察哥更是再次出班,指着秦桧厉声喝道:“陛下!南朝宋使如此狂悖无礼,分明是奉了其主之命,前来逼迫我大夏!臣请陛下立刻下旨,将这狂悖宋使拿下,明正典刑!再点齐我大夏三军,与那南朝小皇帝决一死战!让他知道,我大夏勇士的弯刀,也不是吃素的!”

一时间,整个崇政殿之内,喊打喊杀之声震天,仿佛立刻就要刀兵相见。主战派的气焰,在李乾顺的“带动”下,再次达到了顶峰。

礼部尚书李仁爱、国相拓跋守寂等人面色惨白如纸,几次想要出言劝谏,却都被那汹涌的声浪无情地淹没。他们焦急万分地望向殿中那位年轻的宋使,只见秦桧在如此剑拔弩张、群情汹汹的气氛之下,竟然依旧面带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神情从容不迫,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无足轻重的闹剧。

待殿内的声浪稍稍平息了一些,秦桧才不慌不忙地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

说也奇怪,他这个看似轻描淡写的动作,以及那份临危不乱的沉静气度,竟然真的让喧嚣的大殿逐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西夏国主陛下,息雷霆之怒。诸位西夏的王公大臣,亦请暂息干戈,听秦某一言。”

秦桧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洞察力和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秦某此来,并非耀武扬威,更非挑起争端。乃是奉大宋皇帝陛下之命,带着和平之诚意,前来与贵国商议两国睦邻友好、永续太平之策。并非是来与诸位逞口舌之快,争一日之短长的。”

“至于陛下所言,我皇提出的那三条要求,在陛下和诸位大人看来,或许是‘苛刻’,是‘猖狂’,是‘不将贵国放在眼里’。但在我皇陛下看来,在我大宋亿万军民看来,这并非是强人所难,更非是趁人之危,而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他微微提高了声调,目光炯炯地扫视着西夏群臣:

“第一条,贵国边境部族,擅自越境,袭扰我朝商旅,杀害我朝军民,此事铁证如山,无可辩驳!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此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贵国作为其宗主之国,未能约束属下,以致酿成惨祸,如今要求贵国严惩凶手,并由国主陛下亲署国书,公开谢罪,以安抚我朝受难之军民,以彰显贵国道义之担当,难道……不应该吗?!”

“第二条,所谓‘自古交错之地’,不过是贵国单方面的一面之词!历史疆界之划分,自有历代图册舆图可为凭证,孰是谁非,曲直分明,一目了然!贵国屡次趁我朝与北方强敌(辽、金)大战之际,蚕食我熙河、兰湟、秦凤等路疆土,此等行径,与趁火打劫何异?与背信弃义何异?如今我朝国力恢复,要求贵国归还这些本就属于我大宋的土地,不过是物归其原主,拨乱反正,难道……不应该吗?!”

“至于第三条,”秦桧的声音微微一顿,目光如利剑般直刺御座之上的李乾顺,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冷冽,“北方金贼,乃我大宋不共戴天之血海深仇!其残暴不仁,荼毒中原,所犯罪行,罄竹难书,早已是天怒人怨,天下共愤!贵国若与之暗通款曲,眉来眼去,甚至……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便是与虎谋皮,与狼共舞,更是与天下公理和道义为敌!我皇陛下要求贵国立刻断绝与其一切不正当之往来,乃是为贵国长远国策着想,免受其狼子野心之牵连,免遭池鱼之殃,难道……不应该吗?!”

秦桧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不卑不亢,却又字字千钧,句句诛心!将西夏的理亏之处,剖析得淋漓尽致,也将其面临的利害关系,摆在了台面之上!

大殿之内,那些方才还叫嚣不已的西夏官员,竟一时被他说得哑口无言,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反驳。有些原本就心存疑虑的官员,更是低下了头,若有所思。

御座之上的李乾顺,脸色更是变幻不定,从最初的暴怒,到中间的惊疑,再到此刻,眼中已然流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与……迷茫。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文弱、年纪轻轻的南朝使臣,口才竟是如此了得,心思竟是如此缜密,胆魄竟是如此过人!

秦桧见火候已到,知道过刚易折,便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也稍稍缓和了一些,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陛下,我皇陛下深知,两国一旦开启战端,最终受苦受难的,终究是两国的无辜百姓。边境一旦烽烟再起,不知又将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故而,我皇陛下特遣臣下不远千里而来,便是真心实意地希望与贵国通过和平商议,化解干戈,重修旧好。此乃我皇陛下之仁心,亦是天下万民之福祉。”

“然则,”他语气再次一沉,“和平,并非是无原则的退让,更不是对侵略行径的纵容。我皇陛下提出的这三条要求,便是我大宋的底线,亦是两国能否重归于好的基石。绝无……讨价还价之余地!”

他微微抬高了声音,目光再次坚定地扫过所有西夏君臣,一字一顿,清晰无比地说道:

“若贵国能拿出真正的诚意,正视历史,改弦更张,满足我皇陛下提出的这三条要求。那么,我皇陛下亦可既往不咎,两国依旧可以睦邻友好,互通有无,共谋发展。我皇陛下甚至可以考虑,在榷场贸易等事宜上,给予贵国一定的便利和优惠,以示大国之胸怀。”

“但若……”秦桧的声音陡然转厉,如同出鞘的利剑,寒光四射,眼中更是闪过一丝冰冷的决绝,“若贵国君臣……依旧执迷不悟,心存侥幸,一意孤行,甚至还想继续玩弄那套勾结金贼、袭扰我朝边境的卑劣把戏……”

他向前迈出一步,整个人的气势陡然攀升,如同即将发起雷霆一击的猛虎!

“那么,秦某今日,便将我皇陛下的另外一句话,原封不动地转告贵国——”

“刘法之刀,尚在鞘中,未饮汝血!河北岳飞、太原韩世忠、种师中、折可求诸部,数十万大宋虎贲,亦已枕戈待旦,厉兵秣马!贺兰山下,弱水河畔,是重新遍插我大宋的龙旗,还是让尔等君臣百姓尸横遍野,血流漂杵,皆在陛下……一念之间!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勿谓言之不预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34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