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28章 王师西行风尘起 御驾论策考儒臣

书名: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大军出征已逾十日,御驾行营已过潼关,进入了关中地界,驻扎在华州城外。

中军大帐之内,一间用木板隔出的临时书房里,灯火通明。赵桓刚刚批阅完一份来自户部的奏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奏报是户部尚书蔡懋亲笔所书,上面详尽列出了自江南解送京师的第三批财赋数目,以及第一批西征粮草军械已经顺利抵达京兆府(长安)大营的消息。

“好一个蔡景茂,好一个齐安、费鼎宋!” 赵桓将奏报递给身旁的张望,心情颇为舒畅,“江南财赋,源源不断,国库充盈,府库充实!朕的西征大军,粮草可支一年有余而无忧!这便是我大宋中兴的底气!”

他起身踱步,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钱粮无忧,他便可心无旁骛地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战事之中。

“官家,胡参议求见。”张望轻声禀报道。

“让他进来。”赵桓放下奏报,揉了揉眉心。

胡寅,字明仲,乃是当朝大儒胡安国之子,年方二十八,在朝中素有才名,性情刚直。此次西征,赵桓特意将其从翰林院中点出,任命为“御营参赞军事”,随驾西行。一则看重其才学,二来,也是想在身边留一个能时常进谏、不畏君威的“诤臣”。

不多时,一身青色儒衫,面容清癯,眼神清亮的胡寅步入帐中,躬身行礼:“臣胡寅,参见陛下。”

“明仲不必多礼,坐。”赵桓指了指一旁的马扎。

“谢陛下。”胡寅依言坐下,正色道:“陛下,臣随驾入关中,沿途所见,百姓虽感于天子西巡,多有振奋,然亦有流民失所,田地荒芜之景。此皆因战乱所致。臣以为,王师所过,除申明军纪外,亦当安抚地方,颁布政令,鼓励垦荒,轻徭薄赋,方能使关中父老,重沐皇恩,为我西征大军稳固后方。”

赵桓听罢,赞许地点了点头:“明仲所言,深得我心。此事,朕已与折元帅商议过,待大军进驻京兆府后,便会设立安抚司,专司此事。朕召你来,也正想问问你的看法。”

他话锋一转,问道:“依你之见,此番西征,我朝除了以雷霆武力惩戒西夏之外,还当如何向其国中臣民,彰显我大宋之天威与仁德?”

胡寅沉吟片刻,朗声道:“陛下,臣以为,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我朝此番出兵,乃是吊民伐罪。武力惩戒其君主之暴行,是为‘威’;而战后安抚其无辜百姓,恢复生产,传播教化,则是为‘德’。当于战前便发布檄文,晓谕西夏军民,只诛首恶李乾顺及其党羽,胁从者若能幡然醒悟,可既往不咎。城破之后,更需严禁杀戮。如此,恩威并施,方能使其心悦诚服,长治久安。”

赵桓微微一笑,反问道:“明仲之言,确是圣贤大道。但若那西夏军民,受其主蛊惑,顽抗到底,又当如何?朕以为,对付豺狼,需用猎枪;教化顽童,才用戒尺。若不先以雷霆手段,将其打痛、打怕,所谓的‘王道’与‘仁德’,恐也只是对牛弹琴。”

他又问道:“若朕攻破兴庆府,擒了李乾顺,这西夏故地,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胡寅思索道:“或可效仿汉唐故事,在其地设立都护府,保留其部族首领……”

“不妥!”赵桓断然否定,“朕意,西夏一国,当彻底废之!其故地,当设州置县,改土归流,迁我汉家百姓实边,与党项杂居,数十年后,使其只知有大宋,而不知有西夏!这,才是长久之策!”

胡寅被赵桓这番话震得心中一凛,他从未想过官家竟有如此彻底解决西夏问题的决心和魄力!这看似霸道的手段,或许才是真正一劳永逸的良策。

距离中军大营数十里外,折可求的先锋营已进入地势险峻的崤函古道前沿地带。

营帐内,杨再兴正一脸兴奋地抚摸着一杆崭新的“铁管突火枪”。 “元帅,这玩意儿……可真带劲!”他对着折可求,咧嘴笑道,“前日试射,虽然后坐之力大了些,但五十步内,喷出的铁砂能打得皮甲噼啪作响,挨得近了,便是铁甲也挡不住!”

折可求看着他那副爱不释手的模样,捋须笑道:“你小子,见了这新奇火器,便把你的宝贝长枪给忘了?”

“那哪能!”杨再兴连忙将突火枪递给亲兵,拍了拍自己身旁立着的镔铁大枪,“这家伙才是陪末将吃饭的家伙!只是,末将觉得,若是我麾下骑兵,人手一杆此等火器,冲锋之前,先来一轮齐射,那场面……啧啧!”

折可求点了点头:“官家与格致院确有此意。只是此物眼下产量尚少,还需时日。你莫要好高骛远,先将你麾下那五百精骑给老夫操练好了再说。”

正说着,一名斥候匆匆入帐,神色凝重:“启禀元帅!杨副统领!华州府派人急报,言及我大军西进路线侧翼三十里外的黑风山中,盘踞着一股悍匪,号称五百之众,实则约有三百余。此伙贼人多为金兵溃卒与地方无赖,自恃山高路险,时常下山劫掠村镇,对我大军后续的粮道,构成极大威胁!”

杨再兴闻言,眼中瞬间爆发出强烈的战意,他猛地转身,对着折可求抱拳请命:“元帅!此等蟊贼,竟敢在天子王师卧榻之侧酣睡作祟,简直是自寻死路!末将请命,愿亲率元帅亲卫营一部,前去将这伙贼寇的脑袋尽数取来,为我西征大军扫清道路,献上首功!”

折可求看着他那副急不可耐的模样,沉吟片刻,目光中闪过一丝考较,他并未立刻答应,而是反问道:“哦?你欲亲往?此伙悍匪占据险要,非寻常流寇可比。你欲带多少人马?又当如何破之?”

杨再兴一愣,随即明白了折可求的意思,这是在考验他的将才!他定了定神,指着堪舆图朗声道:“回元帅!强攻乃下策。末将以为,当行‘声东击西’之计!可遣一部兵马于前山佯攻骂阵,吸引贼人注意。末将则亲率精锐,自后山险径奇袭,焚其巢穴,断其后路!前后夹击,一战可定!”

“好!有勇有谋!”折可求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继续问道,“此计可行。那老夫问你,给你一千精锐,够也不够?”

杨再兴闻言,精神大振,朗声道:“回元帅,足够了!区区三百悍匪,若用一千精锐还拿不下来,末将提头来见!”

“好!”折可求一拍桌案,大笑道,“老夫便给你这个机会!你自元帅亲卫营中,点选骑兵两百,再从随行的龙卫军中,点选步卒精锐八百,合计一千人马,由你全权指挥!务必将那伙悍匪给老夫尽数剿灭,一个不留!老夫在此,等你的捷报!”

“末将遵旨!”杨再兴领命而去,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这,才是他归附官军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指挥作战!

是夜

赵桓刚刚处理完一批军务,正准备歇息。 张望却神色中带着一丝喜悦与凝重,快步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份用蜡丸封口的密信。 “陛下,河北岳飞将军八百里加急军情!” 赵桓心中微动,接过蜡丸,捻开取出信纸。信是岳飞亲笔所书。 他只看了一眼,原本平静的脸上,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陛下,可是河北战局顺利?”

胡寅因议事未退见状,试探着问道。 赵桓将信纸递给胡寅,笑道:“明仲,你看看。朕的岳鹏举,果然没让朕失望!”

胡寅接过一看,眼中也露出惊讶和钦佩之-色。信中言道:他已奉陛下密诏,在河北做出收缩兵力、固守城池的姿态。金将挞懒果然中计,日益骄横,数次遣小股骑兵挑衅。岳飞皆按兵不动,只以强弓硬弩逐之。

同时,杨沂中的斥候探得,挞懒与河东的完颜兀术确有信使往来,但兀术因忌惮太原韩、种二将兵威,并未有实质性的南下举动。岳飞在信末判断:挞懒已成骄兵,若我军能寻得良机,或可一战而定河北北部!

“好一个‘骄兵之计’!”胡寅看完,由衷赞叹,“岳将军深谙兵法,以退为进,已为将来大胜布下先手!” “不错!”赵桓收回信纸,心情大好,“岳鹏举在河北替朕拖住了挞懒这条疯狗,我等便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先去将西夏这条恶狼的牙给拔了!”

他看向帐外,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营帐,望向遥远的西方。 “传朕旨意,命大军明日继续开拔!目标,京兆府!”赵桓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告诉将士们,河北战局尽在朕的掌握之中!让他们打起精神,准备好去会一会西夏的‘铁鹞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63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