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90章 殿前定策安西陲 凯歌将起望汴京

书名: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作者:研墨的中年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靖康元年十二月十七日,黄昏。

兴庆府,崇政殿。

殿内新点的数十支巨烛,将整个大殿照得如同白昼,跳动的火焰映照在每一副冰冷的铠甲上。

赵桓身着赭黄色圆领袍,端坐于宝座之上。他并未看阶下的众将,只是伸手取过案几上的一枚梨子,用随身的小刀,不紧不慢地削着皮。

殿下,西征的四路主将首次齐聚一堂。

大元帅折可求、刚刚从会宁关奉旨赶来的熙河路安抚使刘法、从甘州星夜驰援的京东西路经略使李进、以及新晋的神武右军骑兵都统制杨再兴,四位方面大将身披铠甲,按剑而立,神情肃穆。

“都坐吧。”赵桓削下第一圈梨皮,头也不抬地说道,“今日,是咱们西征的最后一次军议。一路奔波,都辛苦了。”

“谢陛下。”四人齐声应道,却依旧站得笔直,无人敢真的落座。

赵桓也不强求,将削好的梨子放在一旁的银盘里,又拿起一个,继续削着。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风尘仆仆的刘法身上。

“刘卿,东路军一路血战,劳苦功高。如今军中情况如何?”

刘法上前一步,抱拳沉声道:“回陛下!东路军自熙河出征,原有兵马两万。经青石峡、会宁关数战,折损将士两千一百余人。后收降西夏残兵五百,如今尚有可战之兵一万八千四百余。”

他顿了顿,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心疼:“只是……陛下赐下的‘霹雳掌心雷’,已在会宁关一战中消耗殆尽。”

赵桓削梨的动作停了一下,又继续转动起来,似乎并未在意:“嗯。李进,你的左路军呢?”

李进面带愧色地出列:“回陛下,末将无能!左路军原有兵马两万三千,强攻甘州,折损三千二百人!幸得杨将军星夜驰援,内外夹击,方才迫降贼首。如今,尚有兵马近两万,皆在城外整顿。”

“胜败乃兵家常事,攻坚战有所伤亡,在所难免,不必自责。”赵桓将第二个削好的梨子也放进盘中,然后用绢布擦了擦手和刀子,这才抬起眼,看向阶下的四位心腹大将。

“西夏已灭,兴灵路初设。此地,日后便是咱们大宋西陲的屏障。朕意,大军不日班师回朝,但此地,必须留下一支能战的强军镇守。”

他的目光在刘法和李进身上扫过。

刘法心中一动,立刻上前一步,声音恳切:“陛下!兴灵路新附,民心未稳,党项余孽尚存。更有西边诸番,虎视眈眈。臣恳请陛下,将神机营主力及一应军国利器,留驻兴灵路!有此神兵,臣敢为陛下担保,十年之内,西陲可保无虞!”

“臣附议!”李进也立刻抱拳,“刘将军所言极是!神威将军筒一炮之威,可抵千军万马!有此神器镇守,西陲方能安如泰山!”

杨再兴站在一旁,虽未说话,但眼中那股渴望之情,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他亲眼见过那些“神器”的威力,自然明白它们对于一个将领而言,意味着什么。

大殿内,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折可求,这位老成持重的大元帅,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赵桓的目光转向了他:“元帅,你的意思呢?”

折可求这才上前,躬身道:“陛下,刘将军与李将军皆是为国谋,其心可嘉。然,神机营乃天子亲军,国之重器,其去留,非臣等所能议。一切,皆由陛下圣断。”

“你倒是滑头。”赵桓拿起一个削好的梨子,递给张望,让他切成小块。他自己却不吃,只是看着案几上的沙盘,缓缓说道:“刘卿,朕问你,若朕将神机营五千将士,十门神威将军筒,一千杆铁管突火枪,尽数留给你。你,守得住这兴灵路吗?”

刘法闻言大喜,立刻挺起胸膛:“回陛下!若有此神兵,臣愿立下军令状!西陲若有失,臣提头来见!”

“好!有此豪气,不愧是我大宋名将。”赵桓赞许地点了点头,话锋却陡然一转,变得凌厉起来,“可朕再问你,若此时,金人二十万铁骑,自河北、河东两路,同时南下,再围我汴京。你,待如何?”

刘法脸上的喜色瞬间凝固,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你是指望靠你手里这一万八千人,远赴千里,回援京师?还是坐视我大宋江山,再遭靖康之耻?”赵桓的声音一句比一句重,一句比一句冷。

“臣……臣……”刘法额头上渗出冷汗,躬身道,“臣,不敢。”

“不是你敢不敢的问题。”赵桓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汴京”的位置上,“西陲之疾,乃癣疥之患,朕挥手可平。北方之虏,方是我大宋的心腹大患!孰轻孰重,诸卿心中,当有公论!”

殿内鸦雀无声。李进和杨再兴都低下了头,不敢再言。

赵桓的语气缓和了下来,他走回御座,拿起一块切好的梨,放入口中,慢慢咀嚼着。

“然,刘卿所虑,亦非无理。西陲初定,确不可无备。”他咽下口中的梨,看向刘法,“这样吧。朕,留火炮两门,铁管突火枪三百杆,霹雳掌心雷一百枚,再留格致院匠人五十,神机营教官二十,由你统辖,于兴灵路,给朕编练一支新军。这,算是朕给你的体己。”

刘法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这虽不及整个神机营,却也是天大的恩赏了!他立刻跪下叩首:“臣!叩谢陛下天恩浩荡!”

“起来吧。”赵桓挥了挥手,目光又转向了赫连雄,“赫连雄献城,其麾下尚有数千党项降卒。这些人,留之无用,杀之不祥。朕便将其尽数交予你,由你负责整训。用党项人,去戍党项地,想必,他们会更卖力些。”

“臣,遵旨!”刘法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皇帝的用意。这是既给了他兵,又给了他一个巨大的“包袱”,让他必须依靠朝廷,不敢有半分异心。

“都明白了吗?”赵桓的目光再次扫过四位大将。

“臣等,明白!”四人齐声应道。

“好。”赵桓满意地点了点头,“传朕旨意,所有军务交割,限三日内完成。三日后,大军正式班师回朝!”

“臣等遵旨!”

众将领命谢恩,各自散去准备。

空旷的大殿里,只剩下赵桓和张望。赵桓独自走到殿门口,看着殿外那轮即将沉入贺兰山的残阳,久久不语。

“官家,”张望上前,为他披上一件披风,“夜深了,风大。”

赵桓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道:“张望,你说,等咱们回到汴京,那里的天,又会是个什么颜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5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