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9章 说和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十三副甲,亏你们想得出。”

退思堂内,坐在上首的韩林对着身旁的郭骡儿笑骂道。

“蔡先生说了,好的谋策要让人浮想联翩。属下想了想,如今天下最忌讳什么事?自然是辽事,只要这十三副甲胄的一说出口,自然会让人想起老奴起兵的事来。”

“要说这蔡先生果然是个妙人儿。”

郭骡儿赞不绝口地说道:“他教给属下的《罗织经》,让属下茅塞顿开,才知道天下原来还有这般让人甘愿受死的法子。”

《罗织经》是唐朝武周时期酷吏来俊臣及其党羽共同撰做,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网罗构陷无所不用其极,贡献了那个十分着名的成语“请君入瓮”。

蔡鼎和郭骡儿这两个阴谋家同了流合了污,共同去算计高家,让韩林都不禁为高长福捏了一把汗。

韩林点了点头:“蔡先生与那群酸儒腐儒不一样,你与他多亲近亲近。”

说完韩林又对着坐在远远一边的葛六说道:“葛六,你做得不错。”

葛六本以为自己就是个陪衬,为了免除偷听机密之嫌,远远地坐在最外边,但没想到二人的交谈丝毫没有避讳他,而且韩林还勉励了自己一番,这让他心中十分激动。

“小人原本就是一个屠夫泼皮,承蒙大人、郭头儿看重,这才能有机会为大人效力,小人感激不尽。”

韩林摇了摇头笑道:“我这里不问出身,只要尽心用命也不吝奖赏,亲眷都搬过来了?”

葛六笑道:“年后就从锦州搬过来了,锦州屡受鞑子袭扰,搬到这里小人也安心一些,俩娃子也都觉得这里好,前些日子还跑去赶海,拎了些鱼虾回来。”

“也算是安居乐业了。”点了点头,随后又对着郭骡儿吩咐道:“给葛六记一功,等新屋舍建好以后优先分他一套房子。”

开春以后,韩林已经命人在营房和新桥海口附近建立市集民宅,如今已经破土动工,那是一个好地界儿,葛六听到韩林给赏他一套宅子,大喜过望,连忙称谢。

郭骡儿应承了下来,随即又向韩林问道:“大人,县尊、县丞、主薄这三位县官儿叫咱们先来二堂歇息,你觉得是打的什么主意?”

韩林撇了撇嘴:“估计是李县尊和熊县丞觉得事情闹得有些大,想息事宁人,如今在拍章程吧。”

郭骡儿冷笑道:“这群文官果然是妇人之仁,旁个都已经骑在头上拉屎,如今还想着将事情压下去。”

韩林摇了摇头叹息道:“文官们最喜欢的就是无事最好,他们可以尽情游山玩水,李熊二位虽然勤勉,但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只要挨过了四年,便可以移官他处。”

“大人怎么看?”

“这案子尚未奏报,如果他们能拿出咱们满意的好处,也不是不行,但这个血他们放的要大,要让他们这帮士绅再不抛头露面,如此我们行事才能更方便一些。”

“大人的意思是,要破其家?”

韩林刚刚喝进去的茶水,噗地喷了出来,看着郭骡儿有些嗔怪地说道:“什么破家,你当我是那破家的县令么?他高家不最喜欢农户投献么,他高家将田亩投献予我有什么错。”

“投献的事情叫捐,怎么是破家呢?”

郭骡儿听得冷汗直冒,眼前的这位大人,貌似也不是什么善茬儿。

葛六见两个人没有避讳他,此时也插嘴说道:“他高家在乐亭作威作福得有百多年了,就怕他不同意。”

郭骡儿冷笑道:“缩脖子,不过是丢了祖产,还能留下一家老小的命在,如果强往外伸想试大人的刀利不利,那咱们还惯着他作甚。”

葛六附和道:“这帮子大家豪族也合该吃这一刀,寻常光景还好,等到灾年,佃农交不上粮食来,这帮子狗日的就叫佃农卖妻卖儿来还租子!”

“你不是泼皮麽,过往里欺行霸市的事情没少干吧,怎地还打抱不平了起来?”郭骡儿对着葛六笑骂了一句。

“俺们又不欺压贫民。”

葛六撇嘴说道:“俺当初也是个良民,被欺压的紧了才当了泼皮,不过俺也不欺负那些平头百姓,都是一些有钱赚的商贩,况且,咱收了银子不也真的给他提供了照拂?旁的泼皮来欺压,咱都过去给事情铲了。”

“这群豪族可不管你这个那个的,咱或许就收那么几分几钱的银子,他们可是真将人家的买卖整摊整摊的往府里搬。”

韩林哈哈笑道:“收了银子真办事,也算是个义士了。”

几个人正说着,忽然一个人推门进来。

韩林偏过头去看到后立马起身,作了一揖后,嘴里笑道:“我知道高家肯定要去请援,但没想到是请了您老人家来。”

来不是别人,正是已经致仕的原陕西左布政使张国瑞,是从二品,妥妥的朝中大员。

张国瑞是万历丁末科的进士,与王家的靠山刘思诲是同年,只不过现在一个是大理寺丞,一个已经致仕在家了。

张家和王家是乐亭最大的两个豪族,不过王家的王浑然已经死了,而张家的张国瑞还在。

有他镇着,张家虽然也免不了收纳土地之事,不过相对来说还算克制,在乐亭的豪族里风评算不错的。

但张家和王家不是在县里争雄么,怎么王相举还把他给请出了山?

对于这个曾经的朝官,韩林也不敢怠慢,给足了面子,赶忙上前将其搀扶至上首坐下,自己又在下首陪座。

感受到韩林的尊敬,张国瑞含笑道:“这岁数一大,心就愈发地软,架不住人求,韩守备不怪老夫不请自来吧?”

“老大人唤我韩林即可,晚辈怎敢在大人面前托大?”

韩林谦逊地笑了笑随后又道:“老大人悲悯高家,是他高家之福。”

一边说着,韩林一边向郭骡儿看了一眼,郭骡儿立马会意:“属下去给张老大人弄些茶来。”

说着郭骡儿一把拉过还在旁边呆愣愣的葛六,一起出了屋。

见屋中已经没有了别人,张国瑞仔细地看了韩林两眼叹道:“都说后浪推前浪,韩大人的手段,我们已经见识过了,民不与官斗,高家属实是惹了他不该惹的人。”

接着张国瑞认真地道:“不错,是王家请了老夫前来说和。”

“愿闻其详。”

韩林身子向后一靠,嘴里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56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