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4章 内帑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京畿大雪,席卷顺天、永平、保定诸府,臣家仆自城外归,言雪深丈许,树尽介、角干折,屋塌房倒,民多饥冻。”

京师紫禁城皇极门右文华殿,大明皇帝崇祯正在御座上高坐,和其他几个阁部院臣,听着次辅钱龙锡的奏报:“以臣浅见,京畿乃国之重地,眼下最紧要的,当行赈济之事,平灾安民,方为大计。”

崇祯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卿所言甚是。”

接着,崇祯转头向管着天下钱粮大计的户部尚书毕自严问道:“宁远军哗刚过,锦州新哗再起,其径虽忤逆不道,但皆因饷银之事而起,尚有可原。如今民、兵二事,皆需支度,大农(户部尚书雅称)计将若何?”

毕自严心中泛起了一丝苦涩。

他才刚刚到任没几个月,但看到前任留给自己的烂摊子,差点没吐血。整个大明的财政收入,每年的赤字已经达到了一百三十余万两,现在皇上又要钱,他从哪里出?

毕自严整顿了一下表情,出列躬身道:“昔魏逆摒蔽天听,苛烂挥霍无数。臣自到任以来,查撤税赋,自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七年,各地共计拖欠田赋银八百余万两,臣以为当严考成,方为边饷计。”

崇祯眯了眯眼睛,面色冷了下来:“朕所言的是当下之计,非未来之计。”

毕自严看了一眼王在晋,缓缓地道:“蓟、密、昌、永四镇新增盐菜银二十二万两,当时乃权宜之计,如今裁汰兵额一事已成章定,臣以为,当停之,以纾民力。”

“万万不可!”

兵部尚书王在晋听到以后,也不顾殿前失仪连忙说道,见崇祯望向了自己,王在晋出列答道:“大农所言,虽有其实,但如今裁汰尚未施行,盐菜银乃军饷必备开支,若即行之,恐宁远、锦州之事不远。”

在卫所制度时,士兵的月粮皆由朝廷供给,但盐菜的这种副食需要自行解决。但现在大部分都是募兵,与有田地的卫所兵相比,募兵没办法自产自销,因此盐菜银成为了固定的饷项,是募兵收入的重要补贴。

可现在毕自严说要停发这四镇,这相当于将银饷砍了很大一部分,作为兵部尚书,王在晋自然不能同意。

“四镇乃京畿要冲,若其仿效宁锦,因此生乱必会撼动京师。”

毕自严抿着嘴一言不发。

七月时宁远军哗致使自己的亲弟弟毕自肃自经而死,随后被名不见经传的韩林平了下去,等袁崇焕到任以后,宁远才彻底的安稳了下来,随后袁崇焕便将建奴遗弃的锦州地重新收复了回来。

可没过多久,锦州也再次哗变。不过这次动静比较小,没兴起什么大浪,就被袁崇焕给压了下去。

如今四处要钱要粮,他只是一个刚刚上任的户部尚书,又不是财神,根本变不出现钱来,反正他已经给出了办法,至于能不能行,那只能看皇上和王在晋的了。

但显然事情并没有按照毕自肃的想法走,崇祯再次冷眼看向毕自肃:“辽东督师袁崇焕日前奏云,辽东连番哗变皆因饷银所至,七月召对时,崇焕尝言五年平辽,朕许之曰必整饬四部,为其奥援,如今崇焕连番请饷,大农为何不发?可是想教朕食言么?”

毕自严冷汗都下来了,只能硬着头皮回道:“西南安奢未垂,东北建虏未定,如今延绥汉南又盗起,旱蝗雨雪之灾频发,税赋拖欠,实在左右难支。臣惶恐,敢问本兵,裁汰一事何日施行?”

王在晋听完已经在心中破口大骂,看来这毕自严已经和自己杠上了,这祸水非要引到自己这里方休。

果然,毕自严的话音刚落,崇祯皇帝就再次转向了王在晋:“大农到任未及三月,天灾人祸,边塞烽烟确实为难他了,如今九边之饷皆重辽镇,崇焕前云汰兵减额,现在如何了?”

“回皇上,裁汰一事,来岁开始。”

崇祯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悦地道:“为何这么慢?!”

看到崇祯的表情,王在晋也浑身冒汗:“圣上明鉴,裁汰一事事繁涉多,若冒然裁汰,必致军心动荡,假如起了祸事,臣等万死难辞其咎。”

崇祯在御座上重重地叹了口气以表达不满,随即又对着毕自严道:“眼下仍当以辽事为重,大农还需筹措一些银款发往辽东。”

毕自严心中寒意顿生,开口答道:“臣愚钝,若加以筹措,是可拿出一笔银子来发往辽镇,可如今京畿之雪,关中之旱,八镇之饷、云贵之抚是否可以暂停?”

他的意思就是,让我筹措拿钱可以,但要是只顾辽镇,那么整个天下就顾不得了,这已经是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崇祯勃然大怒,一拍御座站了起来:“这也不行,那也不成,你们这些阁部廷臣不想办法,难道要朕来想办法吗?!”

“臣等死罪……”

见皇帝发怒,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崇祯胸口剧烈的起伏,面对皇帝的指责,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首辅李标,此时也不能不开口了。

在叩了一个头后,对着崇祯说道:“诚如大农所说,如今天灾人祸四处并起,国库亏空。老臣敢死,请皇上发内帑,等日后国库充盈,再实内帑。”

“臣附议。”

毕自严其实一直等的就是这句话,但他一个户部尚书说话自然比不上阁臣,这才强硬的说自己实在拿不出钱来,逼着阁臣来说,如今首辅说话,他赶忙赞同。

“臣亦附。”

王在晋用余光恨恨地瞟了一眼毕自严,你既然要逼阁臣请内帑,拉我下水做甚?

但两个人不知不觉地又站在了一边,因此他也赶忙附议:“首辅之言,实乃老成之言,请皇上发内帑以充国库。”

满头白发的李标,盯着地面上的五彩花斑石,再次开口道:“几年以来,冬延春迟,今之大雪,恐伤春事,况且暖后或行水患,稼禾虽小,乃天下之根本,现时国库空虚,老臣冒死请皇上发内帑,以为锦州饷、京畿赈。”

崇祯他看着跪着的一地阁部院臣,气地脸色瞬间就涨红了起来。

这些大臣对于国库亏空不仅毫无办法,此时竟然将手伸向了皇帝的钱袋子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52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