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4章 行军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大人,过了前面的钓鱼台村,就到了卢龙县城的治下了。”

看着眼前跟二狗子年岁差不多大,但在马上一板一眼跟自己禀告的苏日格,韩林点了点头。“哨骑司继续向前探十里,每隔半个时辰一报。”

“是!”

掌管中军哨骑的蒙古少年苏日格,将紧握的拳头狠狠捶打在胸口上,随即小心翼翼地在泥浆当中拨马,回到还算硬实一些的官道上。

韩林对着旁边的旗号手吩咐道:“传我令,全员休息一刻钟。”

一阵号炮的声音响起,

韩林向身前身后看了看,不到五百多人的队伍,拉了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踩着前人的脚印,在泥浆里跋涉,发出“咕叽”“咕叽”的响声,队伍行进的速度算不上快,但每个人几乎都喘着气。

这种道路十分耗费体力,韩林对着身旁的旗号手吩咐道:“吹哨,传令全员休息一刻钟。”

一阵有节奏的竹哨声响起,队列缓缓地停了下来。

跟在他旁边的范继忠,十分有眼力见地从手推车上卸下了几束干马草放在了泥浆当中,让韩林坐了上去。韩林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将自己的靴子脱了下来,虽然牛皮战靴及膝,但走在路上也有不少泥水溅了进去。

范继忠又点了一支火把,让韩林凑过去烤脚,不一会,黝黑的裹脚布上就冒出了一片白气,暖和了不少的韩林发出舒服的哼哼声。

韩林刚要夸两句举着火把的范继忠,就看见他别过头,眼睛红红的。

韩林马上心领神会,拍着他的肩膀,宽慰道:“继忠,哭啥咧?将帅与卒伍同甘共苦乃是应有之意,我这才哪到哪儿,岂不闻吴起吮疽,李广不食乎?”

“不是,是大人这脚……”

“脚怎么了?俺这脚就比大家伙的金贵是怎地?起点水泡也不是啥大事。”

他这一伸胳膊腿儿,离得范继忠更近了一些,范继忠身子稍稍又向后靠了靠。

“大人这脚,实在太过于辣眼睛了一些……”

旁边几个亲卫都吃吃的笑了起来。

会错意的韩林立马恼羞成怒:“放你妈了个屁,行军三天不洗,哪个不臭?不信你脱下来自己闻闻。”

见范继忠将火把交给其他人,真个要去脱靴子,韩林马上又骂道:“莫脱,你是要用脚臭刺杀你家大人是怎地?!”

瞪了范继忠一眼,韩林开始观察起周遭的情况来。

队列左边六七十步,滦河河水滔滔,湍流的水声如同万千匹骏马的马蹄隆隆作响,似乎想帮战兵们遮掩此起彼伏的抱怨声。

行军中队列要保持安静,休息时倒是可以说话,只是声音要小一些。

韩林笑了起来,他故意的。

“去,传我令,再让我听到谁抱怨,回去以后校场跑二十圈儿,当官儿的加倍!”

“爱兵如子”的韩林对着范继忠吩咐道。

韩林将靴子穿好,回过身去看滦河。

开了春以后,春汛也就随之而来,而果不其然的是,由于去年雪灾,今年的春汛又猛又烈,淹毁了不少农田。雪化了以后,路上也十分不好走,连黄土夯制的官道都翻了浆,就更别提官道下边的路了。

演武将近,三日前韩林带着队从乐亭出发,赶往永平的府治卢龙县。此次演武都是以步兵为主,此外还有少许骑兵和辎重的车队,由于战兵每人都携带了五日的口粮作为负重,因此可以让辎重在官道上缓走。

韩林为行军规定的速度为五十里一天,这比《纪效新书》要求的六十到八十里的标准行军差了一些,主要是因为韩林故意挑最泥泞的地方去走。

而这个韩林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连行军,行军打仗,这是两件事,但同样重要,毕竟打仗时的天气全凭老天爷,总不能天气不好,就不行军,不打仗吧?

抱怨是自然的,哪怕是经历过不少阵仗的战兵营也难以避免,不过韩林不骑马,不坐车与诸人一同在泥地里跋涉,让这种抱怨只是对老天爷和道路本身。

天津巡抚崔尔进、永平知府张凤奇以及平辽将军赵率教等前来观礼检阅的诸位将校还没到卢龙,但作为下属,自然没有让上官等待的道理。

因此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以后,韩林便率着本次遴选出来的战兵营和壮武营出了乐亭。

出来之前,韩林又去县衙拜见了知县李凤翥,毕竟他是文官系统里的人,对于崔尔进这个天津巡抚更加熟悉一些。

从李凤翥那里得到的消息,因为在万历年间参与了党争,因此崔尔进一直被排挤,游离在中枢之外,先后在浙江、福建任巡盐、巡按等职。

因为其人是言官出身,为人十分古板,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一件小事就有可能被他批评一番。崇祯皇帝继位以后,将其升为了户部右侍郎兼天津巡抚,施督理辽饷之事,在得到了这份差事以后,其人就更加不讲情面。

按照李凤翥的说法,此人非常不好相处。

是个皇上喜欢的干臣,但不为百姓所称道。

韩林听完后也没怎么在意,干臣酷吏的,都和他这个武官的关系不大,再催科那也是李凤翥这个知县的事,只要这次军政考核不捅娄子,不出乱子,将这件事给糊弄过去,以后的交集也不会太大。

军政考核分为武官个人以及所率的卒伍两大方面。

武官的考核主要就是传统的试弓马,考究的是武官的个人武力。

韩林是从都司佥书这个中级军官天花板被撸下来的,因此个人武力说得过去就行,毕竟要是他这种层次的军官要亲自与敌短兵相接,那就说明情况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个人的勇武用处已经不大,那时候就是全听凭天命了。

此外,虽然仍处于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但随着火器的装备率不断提升,嘉靖年间以后,火器的操作也是武官的重要考核标准。不过火器反而是韩林的长项。

除了个人技艺以外,就是兵法理论了,这相当于给你出一道试题,或攻或守,由武将来作答,给出方略。

士兵的考核标准就比较多了,阵列、协同、兵刃,甚至还会模拟实战等等。

与巡阅那种相比,这种考核不可谓不严。不过有战兵营兜底,韩林觉得也应该没什么问题。

唯一要担心的事,说不准那几位大人临时起意,想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来。

一刻钟的时间很快过去,韩林又叫旗号手吹哨,争取今日到达卢龙县城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702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