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3章 召对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京师紫禁城皇极门,一个身材短小精悍的中年人,在几个太监的引领下快步疾走。

他并不似其他朝臣那样谨慎地低着头,生怕看到什么皇家秘辛,反而是将头微微昂起,顾盼之间颇有一副从容自得之色。

虽走的疾,却在这紫禁城中,有一种闲庭信步之感。

这里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

万历四十七年时,他来过这里,那时候他在廷试考中了进士,是第三甲四十名。

天启二年时,他来过这里,那时候他已被授福建邵武知县,这次他来是朝觐,也就是朝廷的大考。而也就是这一年,广宁兵败,朝野为之大震。

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单骑出阅关内外,还时上书称,给我军马钱谷,我一个人足守。

在廷臣惶惧的情况下,他的胆识与张狂得到了御史和天启皇帝的赞誉,被授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后面就是宁远大捷、宁锦大捷,那时的他已经是辽东巡抚。

在遭参罢职的一年以后,他再次来到了这里。

而现在,已经是崇祯元年了。

他也终于等到了那一句——

“宣,兵部尚书兼右都督御史,蓟辽督师袁崇焕觐见!”

拾阶而上时,袁崇焕回头望了望。

阳光炫目,已经有些看不清来路。

他闭上眼睛,微微吸了一口气。

为了这一刻,他等了一年。

等了九年。

也等了四十四年。

你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吗?!

……

“臣,袁崇焕叩见圣上。”

稽首顿首五拜以后,袁崇焕的额头刚刚触地,就听不远处的一个声音道:“督师免礼。”

袁崇焕起身后垂手立在一边,微微扫了一眼,发现今天召对的廷臣全都是高官,以及兵部的一些官员。

崇祯稍稍打量了袁崇焕一下,随即笑道:“昔在信王府时,每陛见皇兄,皇兄皆语督师尽心国事,乃人臣之表,不想今日方才得见。”

“臣,惶恐……”

袁崇焕后退了一步,对着崇祯深揖到底。

客套了一番以后,崇祯开启了今日的主题:“魏逆自经,众正盈朝,尽扫沉苛积蔽。然朕新近揽阅奏章,深感九边不靖,百姓流离。今日召集廷臣,便是想与诸位商议此事。”

崇祯扫视了一圈以后,优先点了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名:“本兵,请与诸臣详述。”

按制,督师之职需要阁臣和兵部尚书充任,因此袁崇焕的兵部尚书是加衔,而王在晋则实打实的兵部尚书,听到崇祯点了自己奏对,王在晋出了列。

“赖仰天威,魏逆即去,朝纲重振。如今国内百姓各理生计,隐有勃发之势。然边疆却与国中迥异,北有插汉部虎视挟赏,东有建奴频频扣关,南有海寇劫掠海上,如今西人又起,蜂拥为盗,边事急矣。”

崇祯叹了口气:“本兵以为如何?”

“臣以为,插汉新近失利不足为惧,海寇郑芝龙等正商讨招安之事,暂时也可放下,如今最为患者首为建奴,次为西人,西人为肘腋内患,建奴为心腹大患。”

所谓的西人与东人一样,是山陕两地人的简称,如今陕西关中大旱,百姓争相为盗,已经隐隐有不可收拾之势,前一阵子,已经有乱民纠集在一起,侵犯延绥,被总兵杜文焕给剿灭了。

崇祯点了点头:“西人寇起皆因天灾,朕心甚怜之,若行赈济定会各返家乡,只可惜司农尚在路上,等其入京,再召予商讨。”

司农就是户部尚书,毕自严正在从淄博的家乡往京中赶。

崇祯敲了敲椅子的扶手,继续道:“诚如本兵所言,西人不过是阋墙之忧,而建奴则为异族之患,朕欲除之为快,不过此患延宕已有十二年之久,若头上一直悬刃,百姓怎能安居乐业?皇明怎享海晏河清?”

略微顿了顿,崇祯继续道:“朕欲再加田课,诸卿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群臣大惊失色,大学士刘鸿训连忙出列道:“万历朝时,加征银九厘以致怨声载道,天启朝时并征钞关、行盐等,又使百姓争相逃籍,如今若再行加派之事,大厦恐有倾覆之忧。臣,请陛下三思。”

刘鸿训说得十分不客气,这已经不是暗指了,而是明指如果要加派粮饷那崇祯就会变成亡国之君,因此崇祯的脸色瞬间就难看了起来。

他日夜批复奏章,为的就是让百姓能够安居立业,皇明能够重新让四海威服,可这大学士刘鸿训的话,不是指着他的鼻子在骂他么。

可他还没等发火,就又见吏部尚书王有光出列道:“臣,附议。”

崇祯虽然面上不好看,但也不能当众发火,因此只能将心中的那口气憋下去,尽量让自己的面容缓和一些:“天官请言。”

王永光躬身答道:“月余前臣曾管着户部事,盘计之下,今年当发辽饷合计四百五十九万两,然至今未出,只等毕景会(毕自严字)入京亲理。然辽东要饷,他地亦要饷,如今九边合计欠饷已达九百六十八万两之多……”

崇祯眯着眼睛向王永光道:“既知欠饷,天官为何不允朕加派之说?”

“陛下明鉴。”

王永光咬了咬道:“如今民已不堪其负,若行加派恐怕这千万两银钱已不够。”

“啪”地一声,崇祯拍着椅背站了起来,气冲冲地道:“既不许朕加派田课,那你们倒是给朕想出个办法来!”

说着崇祯又看向了大学士李标,李标不亲附任何一派,一直都保持着中立,见到崇祯发火看向自己,无奈苦笑了一下,出列道:“臣请陛下息怒,臣以为国库之虚,当开源节流,裁汰老弱诡籍,禁少奢靡。如今国中百业勃发,当与民休息,加派之事可缓图而不可急施。”

崇祯叹了口气重新坐下,终于有人不是抛问题,而是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了。

想了想,崇祯又道:“新近朝臣屡有上书言驿递靡费,朕也觉其骚扰累民,日前已拟旨禁绝私驿,如今看来还不够,这开源节流之事,便自裁汰驿递开始。”

群臣无言,能够到这个位置的,总归是有一些情商的,前面已经驳了皇帝的面子,如今再去反对,那就是作死了。

“辽东百姓夜哭晨号,朕实不忍……”

沉默了一阵,崇祯又转头向一直没有说话的袁崇焕问道:“爱卿既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依爱卿看,边关何日可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71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