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3章 兵书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火器为接敌之先声,车营为攻守之根本。”

这他娘的是古代版的步坦协同啊。

摇晃的海沧船内,韩林将一片姜片放在口中慢慢的嚼着,接连几次出海比之以前,韩林晕船畏水的毛病已经好上了不少,但是只要打浪必然就不那么舒服,由于船只太多,船队只能兼顾行驶最慢的那艘,因此回到乐亭还要些许时日。

舟船之上没什么事,韩林就找了一些兵书来看,而今日翻看的,便是戚继光的《练兵实纪》。

接连打了几仗虽然都算是胜了,但韩林仍然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就比如出城野战,步卒在旷野之上毫无遮挡只能忍受着弓骑反复收割,如果被收割的多了,对士气损伤极大。

这个时代打仗士气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在城外能够有所倚靠,那不仅能够大大减轻损失,同时也能够提振士气。

此外,韩林还发现了一点,鸟铳的射速实在是太慢了,往往只射了一轮,敌方的骑兵就已经冲到了脸上,而在这个时间里,弓骑甚至能够射两到三轮箭,覆盖率要远超火器。

与女真人交战,势必不能只倚城而守,只有敢于野战浪战才能抢占战场的主动权,思来想去韩林将目光转移到了俞大猷和戚继光发扬光大的车营身上。

以往韩林对于车营不那么看重,但经历过这几次战事,韩林才发现果然人家的智慧就是不一般。

而且这次找到了木材的原产地,大量的木材除了可以用作基建以外,还可以用来打造车营。

韩林接着往下看,发现车营还配备了大将军炮、虎蹲炮、佛郎机、一窝蜂等火器,在兵种上也配备了鸟铳兵、骑兵、藤牌手、长枪兵等等。

合成旅?!

韩林惊讶万分。

不过车营的优点大,缺点同样不小,首先一个就是行动迟缓,虽然偏厢车可以拆卸放在牛马车上拉着,但在急行军时还会很大程度上降低行军的速度。

其次就是对于辎重的要求比较大,各类火器及炮子,火药、箱板等等都需要有大量的牛马来拉,而这些牛马也是要吃草食豆的。

第三就是对于地形的要求也比较严重,平原开阔地自然是无往不利的神器,但在多山丘、丛林等地带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不过好在京畿、永平府、辽东这些地界还是有不少平原的,因此车营的作用定然不小。

按照戚继光的记载,车营两车为一联,配十六人,两联为一局、四局为一司、四司为一部,四部为一营,一营合计二百五十六辆战车,两千多战兵,加上军官、工匠车夫等等满编为三千一百零九人。

车营韩林是成立不了了,他准备先成立一个拥有一百二十八人、十六辆战车的司级编制作为实验,日后再进行扩展。

目前这个司的军官韩林也已经打算好了,就是火器运用最好的第一步第一司的司总陶国振。

车营是一个稳扎稳打的编制,相对来说,陶国振的头脑比较冷静,而且对于火器的运用也是整个战兵当中最拔尖的,并不比张孝儿差,因此他还是比较合适的。

正思索之间,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进来。”

“大人,李朝贡使李忔、金尚宪求见。”

看着推门而入的李柱,韩林笑了起来:“柱子,这两天的气色好多了。”

在中毒以后,李柱一直在水营的舟船上静养,并没有参加后来的旅顺之战。

虽然要完全康复还要几个月,不过已经能够下床走动,李柱在船上躺的浑身痒痒,为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当起了韩林在船上的令兵。

李柱挠了挠脑袋笑道:“可不,这一看要回家了精神头就足了起来。”

韩林呵呵笑了两声,随后开始问起正事:“好端端的,他们要见我做甚?”

为了安全起见,韩林将李朝贡使的正副使都请到了自己的坐船上来,不过为了避嫌,韩林很少与之照面,今日却不知怎么着两个人要见起他来了。

“属下问了,他们不说,估计想当面和大人讲,大人你看,要不要召他们来见?”

韩林摇了摇头笑道:“还是算了,人家一个正一品的领议政、一个正二品的礼曹判书,还是我去拜见吧。”

李朝素来与大明交好,敬慕大明的文化可以说全方位的学习大明的文化,可以说是大明的迷弟和死忠,甚至是亲儿子。

因此其内部的架构也全盘学习大明,领议政可以看做是大明的内阁首辅,礼曹判书相当于大明的礼部尚书,虽然避嫌,但韩林也保持着很大的尊敬。

李柱瞥嘴道:“不过是几个高丽棒子而已。”

“棒子”这个词儿,其实就是李朝使团的仆役,韩林层多次听到过李朝使团的一些核心成员这么喊过,他也没想到原来起源在这儿。

面对李柱的调侃,韩林摇着头大笑了起来。

虽然后世的那群“棒子”属实不怎么样,但是在当今李朝的上下还算是不错的,要是让如今这些对天朝上国毕恭毕敬的先祖们知晓后世子孙的情景,还给自己换了个爹,不知道会不会气地吹胡子瞪眼,大骂不肖子孙。

现在的李朝人还是很有骨头的,哪怕是后来满清建立,不得不趋于淫威,但私下里绝大多数还是认大明为正统,视满清为夷虏,甚至崇祯的年号使用了二百多年。

特别在儒生当中对这个认知更为热烈,嘉庆年间,李朝有县官阻止使用崇祯年号而建议改用嘉庆年号,七百多号李朝儒生差点将这个人的祖坟都给刨了。

愤恨的儒生上书说:“我东(李朝)之于皇明,有百世不可忘之恩;与彼虏(满清)有百世不可忘之仇。岂可以较岁月之久近,忘宿昔之恩雠哉?”

当时的朝鲜国王纯祖接到上书以后,立马批复,将这个县官从上县发配到了边疆之地为官。

与李朝这个亲儿子相比,倭寇就是不孝子了。

因此韩林对于李朝人,还是决定表现出相当的诚意和尊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41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