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9章 营学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王徵微微一愣,嘴里道:“不是有县学麽?”

茅元仪和蔡鼎也稍稍惊讶,茅元仪道:“还是守备想开设私塾,专教乐亭营上下?”

“都不是。”

韩林摇了摇头:“科举是正途不假,天下英才虽如过江之鲫,但能够一跃龙门的仍属少数。更何况神州百姓有万万之数,能够读得起书的可有什一?”

王徵、茅元仪以及蔡鼎同时沉默了下来。

特别是王徵和茅元仪两个人,王徵中举之时在万历二十二年,而登地已经是三十年后的天启四年,这三十年支撑他的,全都是因为家境。

不论是王徵、茅元仪还是蔡鼎,原本的出身家境都是不差,可正如韩林所说,其他的人可都是读不起书的。

最近韩林的主要心思都放在民、商事这两件事上,真正身体力行时才感觉能用之人实在太少了。

特别是在点亮科技树这件事上,他更感独木难支。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自行车的原理不难吧。

有了自行车,行军的速度可以提升三倍以上,但是轴承、车链以及最基本的充气的橡胶胎他就解决不了。

就算放弃橡胶胎用现在的木轮,轴承和车链也换成别的,但阉割的自行车在没有硬化路面的情况下,估计比走路还要慢。

科技的发展非一人一时之功,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太多了,从一个东西发明出来到真正落地应用,涉及到基础原理、材料、配套支持等等,每一个都要循序渐进的点亮才行。

此外,还要靠考虑新出来的东西不能“伤民”,就比如风车磨坊这件事来说,一个风车磨坊可以抵二十头驴拉磨,那风车磨坊出来以后,这二十户干什么去?

乐亭本来地方就小,能够提供的机会也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这二十户掌握风车的操作方法。

为科研做人才的储备,为治下的百姓提供生计,为所做的一切提供武力上的保护,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铸就一个滚滚的车轮,才能碾碎一切。

“大人的意思是,所设的营学教的不是孔孟之道?”

蔡鼎想了想,对韩林发出了灵魂的一问。

“自然是要教的,孔孟之道乃天下正朔。”

自始皇帝千年以降,儒术独尊。无论是为“天地立心”的横渠气学,还是“天人合一”的程朱理学,抑或者当下大行其道的“知行合一”的陆王心学,这些学派之争全都是儒术内部的争端。

韩林刚想赞同蔡鼎的观点,但猛然想到即便是眼前思想最为开放的几个人,恐怕也不能接受将完全摒弃孔孟之道,这步子迈得太大了,就容易扯到蛋。

于是紧接着说:“‘知行合一’阳明先生乃第一流人物,我所要做的便是践行阳明先生的学问。”

虽然儒学是天下正朔,不过从现时的场景来看,能够从儒学当中获利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直到现在,即便各种思想隐隐有百花齐放之势,但机械这类的学科仍然被视为奇淫技巧。

哪怕是王徵和茅元仪这两个科学家也是如此认为,机械和火器,那不过都是兼职,本职仍然是科举后进入士林。

要不然这两个人在名落孙山以后,也不会如此抑郁了。

韩林不想在这件事上与几个人产生争论与冲突,于是韩林便将自己的营学包了一层时下最流行的陆王心学的皮。

反正只要达成目的,管他儒家、法家还是墨家,那都是无所谓的事。

“子曰有教无类,我设想的营学除了要教授儒学以外,还要教农、工、商、乃至兵,优先从识字学起,慢慢再因材施教,让人人皆有所得,学成后亦可寻到生计。”

韩林看着几个人说道:“因此感请几位在各科任教,何主事也如此……”

“噗……”

原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何歆听到他点自己的名,刚刚入口的茶水猛地喷了出去。

雪白的脸被呛地通红,咳嗽了两声后,才伸出一根葱指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谁?我麽?”

“然也,你在商事上的学问,可比我们几个人强得多得多了。”

等看到几个人脸上的神色,韩林才猛然觉得自己的想法好像确实有些惊世骇俗了一些。

虽然明末时女子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可以做一些小买卖,但那都是平常百姓为了补贴家用才这么做的,大户人家的小姐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绝不会抛头露面的。

何歆能够在乐亭营执掌财政的大权,又主理商事在旁人看来已经是不可思议,如今再让她去传道授业解惑,那就更加惊世骇俗了。

于是又开口宽慰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圣又没说这三人当中绝对没有女子。”

“世间学问千万,歆亦大才,何必自缚手脚?天下未尝闻‘女先生者’,有之,便自乐亭始。”

“妾身倒是无所谓。”

何歆摊了摊手,耸了耸肩膀,随后打趣道:“但可不能白教,东家可要发月钱的。”

韩林哈哈大笑:“那是应当的!”

蔡鼎看着正在思索的王徵和茅元仪两个人一眼,开口道:“办法是好办法,事也是好事儿,但大人有没有想过几个问题?”

“什么问题?”

“如何招人入学?要知道半大小子就能为家里赚钱了,半大的闺女即便不嫁人,也可以做女红来补贴家用。诚如大人方才所说,能够读的起书的,十无一二,最主要的就是囿于这个钱字。”

韩林想了想,开口道:“这个也好办,一是军佃家中入学,两赋减半;二是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学金;三是按照其所学和阶段,完成学业后分配到各司,保证其无后顾之忧。”

“当然。”韩林挑了挑眉毛又道:“虽说有教无类,但也不是啥人都能进,你比如吴保保他那老爹,好几十岁的人了,你让他再来读书识字,那不是闹笑话么。”

“如若是六七岁的孩童娃娃,则优先启蒙;如若是半大小子闺女,则按照各科授予技能速成;各阶段学业完成后,可通过考试的方式,合格者可往下一阶段进行,不合格和不愿者,可入衙署做其能力及之事。”

其实韩林就是将后世的小学、技校以及各梯度教育照搬了过来,但是学时和教授课程他还没想好,这件事可以以后再说。

蔡鼎又微微冲使了一个眼色,韩林这才发现好像王徵和茅元仪这两个人很久都没说话了。

蔡鼎又清了一下嗓子,提示道:“国人最重师承,学问一道想要大成,非数十年之功不可,连匠人都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之说,如此半生心血怎能轻易交付于他人之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26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