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2章 我来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屋内小炉上,铁壶的壶盖被蒸腾的热气不断“咔咔”作响,如同声声催促,蒸汽溢满屋子,氤氲遮挡住了李凤翥的面容。

韩林将一番话说完以后,便自顾饮茶不再说话。

一时间屋内沉默了下来。

过了很久,李凤翥才咬着牙道:“好!就算你说的,这机户出工,机工出力,那谁来当这个机户?!”

李凤翥看了韩林一眼,冷笑了一声:“这投资可是不菲,都司之前的商会缙绅都响应寥寥,现在叫他们出资,怕是妄想。”

韩林用茶盖将上面漂浮的茶叶捋走,缓缓地吹了两口气,饮了一口以后才微笑道:“我来。”

“江南一地乃天下之精华,无论出现什么新物在某看来都是理所应当,可在这北地,未见有人效仿,便是摸石头过河,也没石头可摸去,韩兄就不怕血本无归么?”

韩林盯着手上的茶碗,摇头轻笑:“不怕。”

李凤翥为之语塞,深深吸了一口气:“你怎地这般胆大。”

将茶碗放在桌子上以后,韩林对着李凤翥道:“想学啊?我教你啊?”

调笑了一声,韩林叹了口气继续道:“非是某胆大,瑞徵兄可知我养这两千人的守备衙门,也是有苦说不出。人人都道秦楼楚馆是销金窟,若按照这个比法儿,兄弟我可是养了一千五没有恩客的头牌。”

“衣裳、胭脂、妆粉才值几个钱?都说乐亭营有一千五精兵,但谁知道,那都是兄弟用银子砸出来的,不算他们兜里揣的银,兜里穿的甲,就这每月的训练发射出去的铅子,那上好的胭脂都能论斤买了。”

“上次走了一趟琉球,回银两万七千两,瑞徵兄可知这些银子够支持多久?半年顶天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之后,每天拉的屎都想着能不能卖出钱来……”

虽然韩林说得恶心,但李凤翥却深有同感,他也不是没见过其他的兵,那衣衫褴褛的模样,那吊儿郎当的样子,确实不能算是兵,平心而论,如果韩林和其他将校一样养兵,同等银子下,估计乐亭营能养万五千人而不是千五百人。

其实韩林的说法略有些夸张了,不过他确实在战兵的身上所耗不小。

诉苦了一阵,屋内原本隐隐相对的气氛为之一转,李凤翥叹道:“你来出资当着机户也可,但阖县口不下十万,你能养活……”

李凤翥说着说着,脸色一红,他一个县官让韩林将民生全吃下确实有些不太现实,于是话锋一转:“若你能养活两成民,那得需要建多少个作坊?”

两成便是两万,这其中再分两成为劳力,便是四千,韩林需要解决这四千人的生计问题。

“作坊当然是不行了,我想的是建厂。”

“建厂?”

“对,一厂可以采购湖州蚕茧,制取生丝;另一厂可以烧瓷,我听闻有人牛羊骨粉入瓷,谓之曰骨瓷,其瓷质细腻,釉面归整,这些瓷器可以卖给东南的红毛夷人,其无论是景德镇的青花还是德化的白瓷亦或是宜兴的紫砂,旦有必购。”

现在江南一带还是家庭作坊的形式,并未出现厂房的形式,这一方面是因为官府上下其手,导致家庭作坊无法做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那边的思想比较先进,同时竞争力也足,难以一家独大。

但在乐亭这里,情况就有一些差别。

一来,韩林自己就是官身,上下打点之下,除非他做的太过火,否则被人上下其手的可能性比较低,他的关系网络也搭建了起来,无论是在关门的总兵赵率教,还是在京中的左都督郑养性,还有毛文龙、周延儒等人,乃至于在野的孙承宗,如果这样的关系网还解决不了别人向他伸手,那这个人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来,主要外售的商道和航道都掌握在他的手里,就算别人建厂效仿,也得通过他的关系和航道将货物收买出去,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垄断一事已经成行,别人再怎么竞争,也竞争不过他。

基于以上两种考量,韩林决定将作坊变为工厂。

“另外本地多铁矿,滦州多煤,亦可制铁,这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一应下来,别的不敢说,解决两成民生,不成问题。而且人都有趋利避害之性,但见乐亭营兴办厂房,那其他缙绅也要跟进,这税便是买粮来拿也够了。”

“至于粮……”

韩林拍了拍胸脯:“我来。”

背靠大粮商的韩林,是有底气说这个话的,以目前来看,琉球要粮、日后东江镇要粮,在以“商”为主的计策制定下去以后,乐亭也要粮,由于韩林的关系,亢继富在家中的地位水涨船高,甚至隐隐要与其兄亢继财分庭抗礼的趋势。

而且现在李朝和倭国的航道已经打通,那韩林甚至可以反向从李朝和倭国购粮,虽然大家都处于一个经纬,势必都会被小冰河影响,导致粮食欠收,但是只要砸银子,这两地的粮商怕是也会卖予韩林。

至于李朝和倭国的百姓死与活,与他韩林何干?

甚至韩林心中还出现了十分恶毒的想法。

“由民户转为匠户,这件事少来少去还说得过去,但一举将几千户转为匠户,这怕是有些惊世骇俗了一些。”

李凤翥其实已经被韩林给说动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无论是从百姓的生计考虑,还是自己乌纱帽的考虑,韩林所提出来的办法,都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最为主要的其实就是韩林所说的“虐民激变”,催科一事原本就是县官的任务之一,但只要引发了民变,那这个正当的理由就会变成他的罪责之一,朝中的大人们才不管你是不是为了完成税收,他们看到的只是民变。

“无需这么麻烦,只要不改户籍就行了。”

国初时制定的户籍制度,民户就只能耕种,军户就只能当兵,匠户就只能制作,那时候执行的十分严格,旦有逾越,必会遭到惩罚,但现在户籍制度虽然还在,不过已经十分模糊。

“那就好。”李凤翥点了点头,不过还有一事:“但凡以后人人见利,无人再去耕种怎么办?”

“我……来……”

韩林今天已经说了太多次这个话了:“要无人耕种,那便乐亭营来接下。”

接着韩林又解释了什么叫规模化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等。

李凤翥能中进士,也是十分聪明的,瞬间就明白了……

“还有,本官三年任期满若要升迁调离后,继任若要盘查……”

韩林看了看他:“此事,瑞徵兄无需担心,某自有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77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