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42章 试铳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乐亭营火铳训练场,场地中央的陶国振,正按照操训条例一板一眼地做着洗铳、上药、压铅子等步骤。

十步开外,韩林、金士麟、茅元仪、杨善等几个人都站得远远的,眯着眼睛看着陶国振。

这两杆铳都未经过试放,虽然茅元仪说得信誓旦旦,但为了以防万一,众人还是躲远了一些。

而在他们的两侧,原本正在操训的第一部的战兵们也不训练了,也在旁边围了起来看热闹。

陶国振原本就是乐亭营的铳筒训导官,对于其铳术,已经很久没有亲自打铳的韩林都要为之叹服。

距其九十步竖着一个高七尺、宽二尺的标靶,标靶十五步开外,站着两个拿着红蓝两色小旗的报靶战兵。

“小白鼠”陶国振脸色平静,将火绳点燃以后,夹在了龙头处,韩林亲自将哨子放在嘴里,“滴”地一声后,陶国振立马将鸟铳举了起来,瞄准远处的标靶,手指已经去覆扳机,但一下没找到,这才想起来,新的鸟铳已经添加了扳机护环。

又滴的一声过后,随着“嘭”地一声,一大股白烟腾起,遮盖了他的视线。

等白烟散去以后,抱靶兵手中的双色小旗连连挥舞,韩林身旁的旗语兵看到以后,大声报道:“车营把总陶国振,九十步,站姿,标靶,中!”

四周响起一片欢呼声。

韩林、金士麟等人倒是没太过惊讶。

《纪效新书》的标准距离是百步,现在近了十步,作为火铳的训导官来说,要是不中才怪了。

这一铳只是为了试验这种新式的鸟铳能否正常击发。

“挪标靶至百步。”

得了韩林的令,两个报靶兵抬着木质包铁皮的标靶,往后撤了十步。

此时的陶国振已经快速地完成了从洗铳到压子儿的过程,等到标靶立好以后,陶国振想了想,这次换成了半跪的姿势。

除了三段击、五段击这种持续火力输出以外,乐亭营还有另外一种名曰三叠击的方式,第一排趴,第二排半跪,第三排站,结阵时层层相叠,以达到火力齐射的效果。

该法出自于宋时出现,明时已经发扬光大的三叠阵,不过三叠阵的各叠都有一些间距,而三叠击则没有间距。

陶国振此时要测试的,就是跪姿状态下的射击精度。

铳响过后不久,报靶兵再次高喊:“百步标靶,跪姿,中!”

人群再次传出了一阵欢呼。

韩林想了想,直接叫人将标靶挪到了一百一十步,这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成,别看这十步的距离,在滑膛枪的时代,囿于火药、火铳、没有膛线、铅子轻软等问题,每增加一点,都会让射中的概率呈指数级下降。

“一百一十步,中!”

“一百二十步,中!”

欢呼声更大了一些,所有人都十分期待陶国振接下来的打靶。

“果然厉害!”

韩林也对着陶国振竖起了大拇指,其他几个人也都含笑看着,而茅元仪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自得之色,毕竟这新式的鸟铳,是他具体执行监制和优化的。

“一百三十步,失。”

到一百三十步时,陶国振第一次脱了靶,周围一阵“可惜”的声音传了出来。

重新压好铅子,陶国振这次并没有急于击发,而是凝神看了看远处的标靶,此时的标靶在眼中也就是三块青砖摞起来的样子。

“陶国振这是在干啥呢?”

杨善挠了挠脑袋,问道。

看了好一阵,此时的陶国振从裤兜里掏出一根红丝线来,看着红丝抖动的方向,韩林之前曾告诉他,铅子儿在空中也和弓箭一样,会划出一个弧度出来,同时风和湿气也会影响铅子的命中率。

其实韩林只是随口一说,毕竟这时候没有膛线,铅子儿又轻,七十步以内还会有一些准头,而一旦超过百步,鬼才知道会往哪里飞。

韩林看到了那个红丝线以后笑了起来,没想到陶国振竟然将这个法子给记了下来。

但紧接着,韩林也惊讶了起来。

在感受了一下风以后,陶国振铳口斜举向空,如同骑兵的抛射一般,一下子就将铳放了出去。

百三十步外的旗子刚刚挥舞,陶国振便向旁边的报靶兵说道:“这个不用报,我要重新上药。”

将铳仔仔细细地洗了一遍以后,陶国振将药罐掏了出来,对准铳口,在按条例倒了三钱的药以后,并没有停手,而是一点点地轻磕药罐口,继续往铳筒里倒药。

韩林此时也明白了过来,射程与铳内的药量有关,三钱的药可以将铅子的有效射程递送到一百五十步,但这是有效射程,因为在半程的时候,铅子的动能就已经开始下降,越远就越飘忽。

此时火铳和各类火炮的炸膛,一方面是因为铳炮自身质量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药量过大,毕竟在战场上,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工具让你去给下的药称重。

而且在厮杀的战场上,紧张和恐惧会无限放大,用药就更加难以精准。

铳手和弓手在这一点上极其相似,每杆铳、每张弓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有着细微的差别,这就是为什么韩林要用大量的训练让战兵们熟悉自己的武器。

而在战场上能够冷静地把握药量、瞄准和射击这一点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也就为什么有的人放的准,有的人就差一些。

当初在锦州时,韩林带队充当哨骑与鞑子在三岔河边血战时,他敏锐地发现了陶国振极度冷静的这个特点。

也正是这个特点,让他能够在马上放铳,能够击中百二十步的标靶。

此时的陶国振已经将铅子再次压好,再次看了看远处的标靶,陶国振闭上了眼睛,重新感受着风,不一会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屏住呼吸,举铳瞄准了远处的标靶,接着将铳口向右上方稍稍挪动了一点。

所有人生怕打扰到他,也跟着一起屏住了呼吸。

“嘭!”

白雾再次腾空。

“车营把总陶国振,百三十步标靶,中!”

“我操!”

韩林忍不住骂出声了声。

随后便跟着众人一起欢呼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73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