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7章 宁远河畔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崇祯元年七月二十六日,宁远河口,十余艘战船缓缓靠岸。

两岸农田里许多百姓互相招呼着,纷纷从繁忙的农事当中抬起头来,用手搭着凉棚观望重重的帆影,心中略有疑惑,自三年前正月觉华岛水师被灭,宁远周边已经许久没有看到如此多的战船靠岸了,一时间猜测纷纷。

船头缓缓破开浪花,看到行进得如此缓慢,乐亭陆营千总高勇手扶着船帮,一边拍着,一边对着身旁测算距离及水深的水营副把总董鹤大骂道:“徐如华个龟孙还吹嘘你们水营是海上的蛟龙,依我看,你们就是浅滩上的王八,我说董老鸡,你们不能叫你的人快点?!这般慢慢悠悠的,几时才能靠岸?”

“你当这是你们陆上跑马?鞭子一抽噌地一下就窜出去了?这里可是河口,水流最急的地方,且不说跑不快,要是跑的快了吃水不足,触了地,那可真就是王八翻盖子咯!”

由鹤变鸡的董鹤被他说得有些恼,没好气地对着高勇说道。

听到两个人的对话,刚刚从船舱里走出来的杨善对着董鹤说道:“再不快点,咱们的大人可就要完犊子啦!”

说着他又回头冲两个人努了努嘴:“刚才俺过去看了一眼,好家伙,那苦胆都快吐出来了。”

董鹤无奈地摊了摊手:“真急不得,你们说咱大人连九千岁敢得罪,在皇帝老子面前也敢说话,咋偏偏就害怕这水呢?听说他是宁波人,那又是河又是海的,怪不得跑北边来了。”

高勇和杨善也接连摇头。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董和见水线已经不足,于是连忙叫人落了锚,又放下小船,开始往北岸运兵。

韩林是第一批登上岸的,此时脸上煞白几乎没有血色,李柱和两个亲卫前后搀扶着他,等终于“脚踏实地”以后,韩林再次忍不住,又开始蹲在地上吐了起来。

李柱一边轻拍着韩林的后背,一边对着韩林道:“大人,船上往下下人怎么也要半个时辰左右,你且在这里歇息一阵,我去寻一辆马车来,上了马车就好了。”

韩林向后摆了摆手,示意李柱别拍了,又接过一个亲卫递过来的水囊漱了漱口:“没事儿,老毛病了。只要离船歇一阵就好。前面有个驿所,马车就不要了,你拿着文书去里面调几匹马过来。”

李柱应了一声,对着两个亲卫吩咐照顾好大人以后,就开始往驿所的方向走。

高勇披着甲、按着刀领着第一部把总杨善,第一部第一司司总陶国振折返回到了韩林的身边,开口道:“大人,方才向人问过了,咱们现在在宁远东河与西河的交汇口,再往西约莫四里就到宁远城下了,不过有百姓说,今日里宁远城四门紧闭,不许出入,我看里面应该生事了。”

“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趟。”

韩林叹了口气,看着远处不断从小船上走下列队的战兵,对着自己身旁的令官道:“等全员都下了船,休息一刻钟,随后将甲都披上,兵刃都带好,到迎恩门外两里扎驻。”

高勇又向西侧踮着脚观望,四里地开外,宁远城青灰色的砖墙隐隐可见,看了一阵,高勇嘴里开始骂骂咧咧:“狗日的王督师临下台还给咱们弄这么一出儿,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自己坐镇山海关,有兵马不调,非要调咱们这四百里开外的乐亭营来。”

果如韩林所料,七月二十三日,已经确定下台但还未与新任蓟辽督师袁崇焕做交接的王之臣,与永平兵备副使梁延栋的调令联袂而至,令调乐亭水陆二营至宁远协护辽东巡抚衙门,以防不测。

接到调令以后,韩林即刻出发,但由于逆水行舟,终过了两日才赶到了这里,然而此时看来,还是晚了一步。

听到高勇的抱怨,韩林摇了摇头:“袁崇焕未到山海关与之交接领了官印,就不能履任,宁远一但生变,那山海关也必然跟着震动,王之臣就这几天的事了,他怎么也要保证山海关不失,但对于毕自肃的求援他又不能不应,因此才调了咱们前来。至于宁远军哗,也只是与辽东巡抚毕自肃有关,与他无关。”

“那与咱们有关是怎地?!”

杨善也跟着附和着骂:“他倒是躲在山海关里当乌龟,把咱们派过来当肉包子打狗。宁远十三营合计三万余人,咱们就这一部加亲卫一旗,还不到五百人,人家一人一口唾沫就把咱们给淹死了。”

蓟辽总督和兵备副使调令韩林自然不能不听,但他也有护卫乐亭之责,因此只用水营的舟船将杨善的第一部给运了过来,张孝儿的第二部则在戍守乐亭。

“按照李继元的说法,宁远城中的兵马其实不足两万。”

跟着一同前来的郭骡儿开口道。

“天启六年时王之臣就上书揭发,说关上兵不足三万,宁远兵不足两万,其余前屯、中右屯估计也就万余,赵率当时驻扎锦州那三万人还是东拼西凑的。”

“半数空饷?!”

高勇瞪大了眼睛失声道,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韩林点了点头,苦笑道:“要不王在晋说‘领粮则有其名,临阵则无其人,将官之富厚充囊,军士之贫穷销骨’呢。”

杨善咬着牙道:“好一群狗官,怪不得宁远兵要哗变,不仅吃着空饷,还要将另外那一半也要吞了!好几百万两的银子啊……他们拿银子就着饭吃了麽?!”

“辽事已经成了一门生意,只要过了手的,谁不从中捞一把?!”

“大人,现在看来城中果然出事了,就算是一万人马,咱们这五百人也弹压不住,要不,咱们在这里等着,等其他援兵到了?”

“既然咱们到了,就得先确认了城中的情形再说,如果毕自肃和朱梅两个人已经死了,那不关咱们的事。如果两个人还活着,那咱们就得设法营救,不然到时候咱们可就要背锅了,即将上任的那位正好找到借口冲咱们下刀。”

想了想,韩林对着郭骡儿问道:“骡子,可能联络到李继元?”

“宁远城四门紧闭,禁绝出入要联系到城中的李继元恐怕不行,不过这么大的事,李继元肯定得派人留在外面,且等等就是。”

韩林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天时:“叫第一部各司原地休息,一刻钟后开始披甲,午时以前要赶到迎恩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00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