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0章 好官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面对韩林的问询,李凤翥垂首沉默了许久以后,喟然长叹:“怕是等到这雪化了都未必等得到,而且能到多少也或未可知。”

李凤翥意味深长地看了韩林一眼:“朝廷办事,韩兄,你是知道的。此间你我还需和衷共济才是。”

由于四处战事,同时全国各地四处都的灾害频发,如今的朝廷根本拿不出太多的余力来拨款,更何况即便是拨了,从上到下其手一番,真正能落到灾民手中的,怕是不足十分之一。

韩林有些为难地道:“乐亭营原只需供养战兵千五,胥吏五百。但现在猛然要供应二十倍的人口。每日四万多张嘴,嗷嗷待哺,乐亭营就是再有余粮,这么多天下来,也实在是难以为继……”

韩林将话说了半截,李凤翥脸色暗淡地点了点头:“本官……实在惭愧。”

“韩某绝无怪罪知县大人的意思。”

他将李凤翥的茶杯斟满:“知县大人就任后为民所做的种种举措,韩某发自肺腑的钦佩,你我同僚之间也相得彰益,便是放眼天下,也难再找出另外一组来。”

对于和韩林的文武搭配,李凤翥也十分满意,双方都保持着十分明确的界限,丝毫不越雷池一步,况且韩林之下的乐亭营,军纪严明别说作奸犯科了,便是偷鸡摸狗的事也闻所未闻。

唯一产生过冲突的,便是年初时的营田之争,但那里也是站在乐亭营的一边,与别处的驻军相比,李凤翥都自以为从乐亭营身上捡到了天大的便宜。

就他与同年往来的书信中得知,别处的驻军,那哪里是军,那就是有着官身的匪类,同年们无不为此头疼。

“都司大人说的是,某亦时常为此感念,就请都司再坚持个三五日如何?我已下令开放义仓和常平仓,三五日内,粮食必到。”

听到李凤翥的话,韩林在心中也是长出了一口气,虽然赚取了大义,但是这个大义实在是太重了,韩林原本要售卖的粮食如今已经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估计再过半个月也要吃尽,毕竟以工代赈主要发放的还是粮食,而不是银子。

不过韩林也猛然想到一个问题:“如今可不止本官这儿的四万余张嘴,按照前任知县刘松所撰《乐亭县志》,天启年间,阖县口共七万七千一百余,这还不算隐籍,抛出这几年的人口增长,此外本官设乐亭营后,大批辽民归附,现在阖县口怕不下是十万……”

“时逢大灾,交通断绝,平常百姓家中怕是无几日余粮,但这个天气之下,便是有银子也难以买去,更何况,这义仓和常平仓之储粮,恐怕不够……”

他作为武官只需要管好保境安民的事宜即可,但李凤翥是亲民官,要掌着十万人的吃饭穿衣问题,韩林只是管了半个月就已经感到有些吃力,而李凤翥估计至少要管到明年……

看了看李凤翥,韩林甚至觉得他有些可怜。

“确实不够。”

李凤翥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好在秋粮尚未启运,正藏于县衙的仓廪,等义仓和常平仓的粮食吃完以后,实在不行就只能先吃秋粮了。”

韩林眯了眯眼睛,看向李凤翥:“两税乃升迁核要之重点,若税不纳,县尊怕是要吃参,这前途也就毁了。”

“那又如何?!”

李凤翥“啪”地一拍椅子扶手,大义凛然地道:“值此大灾之年,若只想保官,而坐视生灵涂炭,李某岂不妄叫百姓喊那一声‘父母’?便是拼着这顶乌纱不要,乃至身陷囹圄,本官也决不能叫乐亭成为鬼域绝地!”

“县尊实乃为官之表。”

在对李凤翥赞叹了一声以后,韩林自己在心中也对李凤翥的评价再上了一分。

“其实也未必能到那个地步,灾伤蠲免,我已经写好了折子,只等驿递畅通以后,就送抵知府张凤奇张知府那里,不知明年能免几分。”

韩林点了点头:“连年以来,冬延春日,今冬又逢雪灾,怕是要伤春苗,春日过后又到夏税,实在是让人为之愁闷。”

韩林也不想一直去戳李凤翥的肺管子,但是这都是不得不面对的事。

“若实在无计可施,凤翥也只能认罚革职了。”

“也不尽然……”

李凤翥原本端起茶杯要喝,但韩林的这句话让他赶忙将茶杯放了下来,起身离座,对着韩林深深一揖:“都司可是有什么好法子?若有,还请都司不吝赐教,凤翥感激不尽。”

韩林将李凤翥让回了座中,先是卖了个关子向李凤翥问道:“敢问县尊大人,在乐亭营内,可发现我们是如何放粮的了?”

“以工代赈。”

李凤翥毫不犹豫地答道。

“不错,便是以工代赈。”

“若说这件事,都司可是与我想到一块去了,本官的粮食也不能平白就放了,有银者出银买,有力者出力换,只有老弱孤寡才能去粥棚领粥。其他两个不提,便说这以工代赈的事,城墙原本有诸多破损,本官原本打算明年修葺一番,现在刚好借着这个机会开始修葺。”

说着说着李凤翥觉得自己有些跑题了,于是又将话题给拉了回来道:“这以工代赈就是寻常灾救之法,要是都司大人说的是这个法子,怕是……”

李凤翥的意思就是,这只是救急之法,解决不了根本。

韩林摇着头笑道:“非也,咱这以工代赈还不太寻常。”

“有何不寻常之处?”

“能量化的则计件,不能量化则计工时。”

虽然李凤翥是个举人,但所学的都是四书五经对于这种新兴的事物还有认知的局限,因此有些不解。

韩林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描描画画,为其解释:“便拿大人刚才所说修葺城池来说,修城便要制砖,本官便按多少合格成砖付其本色或折色,此便是可量化数。而验砖督查者,难以计件,便以工时来计之,每日做几个时辰,按时辰来付费,此便是计件与计时之说。”

抬头看了一眼李凤翥,韩林继续道:“某有一法儿,若行之,明年至少秋税不用愁耳。”

“果真?!”

“自无虚言,不过此事能成与否,不在本官,而在县尊。”

李凤翥瞪大了眼睛,用手指着自己道:“谁?我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781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