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4章 道台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吴国琦匆匆忙忙地走了,与来时相比脚步轻盈了不少。

吴国琦也算歪打正着,韩林正愁没银子发饷呢,吴国琦便巴巴的将银子给送了过来。

对于韩林来说,如若事成,他只需在上书的奏折上写:“中军参将吴国琦,自知己过,臣至时竭力奔走”即可。

对于这种顺手而为还能解自己燃眉之急的事情,韩林自然不会拒绝,虽然韩林自己也十分痛恨贪渎,但能从这种贪官手里敲出银子来,让自己用在正途,韩林觉得也没什么不可以。

当然,这官儿吴国琦是别想做了,韩林这么做,也只是保了他的一条命。

吴国琦走后不久,李柱也回来了,果不出所料,何可纲、祖大寿、左良玉等人只说将保证自己营中不乱,至于一应事宜都要等袁都督到后再说。

虽然不能说一点卵用没有吧,但也只是聊胜于无。

又过了一阵,宁远兵备副使郭广也到了,按照李继元的说法,这一位可是在出了事以后,唯一一个真正前后竭力奔走的官儿,而且他也是宁远目前以文驭武最大的官儿。

韩林自然不敢怠慢,亲自去了街口迎接。

“卑职见过道台。”

韩林恭恭敬敬地要去行叩礼,但却被郭广一把扶住,微微摇了摇头后郭广对着韩林道:“韩守备无需多礼,快快请起,此间急切,咱们还要尽快商议。”

进了巡抚的后衙,韩林请郭广上了上座,甫一坐下,郭广就急声道:“守备遣下属邀我至此,所谓何事?那些军头说今日入暮便要将筹措的银子交到鼓楼去,否则抚镇二位连同僚属危矣。”

看着郭广嘴上满布的火泡,韩林赶忙冲外间喊叫人赶紧端上一些苦茶来给郭广去火,吩咐完毕才向

“卑职敢问道台筹措了多少银子?”

郭广叹了口气道:“合计两万两有奇,这钱连同收买蒙古诸部台吉的都拿了出来。”

韩林同样叹了口气:“还不够欠饷的零头,道台大人,府库当中当真一文银子都没有了?”

郭广点了点头:“自三月以来,朝中动荡阁部轮转分文未曾下发,毕抚台曾九次上书请饷,仍无济于事。”

来时韩林做过背调,毕自肃这个人怎么说呢,官是好官,奉公守法在任定兴县令时以官输替代吏解,将墩夫改为健丁,素以慈心而着称,在他迁任以后,定兴县百姓在城东为其建立了生祠。

可惜的是,毕自肃这个人性情刚烈,颇有气节,眼睛里揉不得一粒沙子,只有黑白没有灰,因此与辽东的将官们的关系都不好,这也是为什么军哗以后没有一个营官站出来营救的原因。

“方才中军参将吴国琦来过,愿捐一万两出来买命。”

此时李柱从门外端了一大壶已经晾的差不多的苦菊茶来,郭广倒上吨吨连和三大碗以后,才冷笑道:“经年累月之下,其人贪墨何只十万,如今拿出一万两算是便宜他了,韩守备可知,前些日子被诛的原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永贞家中搜出银计二十九万余两。”

现在这个时代,完全清廉是没有好下场的,前有海瑞一生浮沉跌宕,而眼下毕自肃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不过是贪多贪少,是否办实事。

郭广自己也贪,但他也只拿自己应得的那个部分,多的也不拿,而且也办事,在这个时代来说,也算是个好官了。

“若是其人诚心悔悟,这买命钱也还算可以。”

韩林摸了摸鼻子,他刚才可是也收了吴国琦一万两银子,于是便岔开话题:“如此道台手中共计三万两。”

郭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略微有些急躁地踱着步子:“为平哗变需审大局,正奇相合才是破解之道,韩守备你可有什么见解?”

韩林端起茶壶先给郭广的杯子满上,随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平静地道:“卑职以为,这三万两银饷不能直接交付出去,应当先将话放出去,表明衙门正全力解决此事,以安众心,此为正招。”

“另,卑职与道台的想法正奇相倚的想法不谋而合,卑职已经跟乱军的军头以及吴国琦扯了谎,假袁都督之言并以何、祖、左等参将都司为我张势相迫,不乱则马上可有饷银拿,乱则必有刀兵相加,何为利何为害,想必底下的卒伍们心中也明白。”

郭广负手转过身:“分而治之,逐一击破?”

“不错!”韩林点了点头:“因此属下敢情道台大人万不要将这三万两全交出去,底下卒伍听闻定会相迫,由此上下离心,攻守易势。若全交恐其人欲壑难填。”

郭广深深地看了韩林一阵,嘴中问道:“韩守备可是读过书?”

韩林不知道郭广为这么问,于是点头道:“是,卑职曾是奉化的生员,后来未中举才来了辽东。”

“可惜了。”

郭广摇头叹息了一声,随后又看向韩林:“能文能武,以韩守备的才学见识,当一县镇戍殊为可惜,韩守备,此间事了我保你为宁远的游击,你看这样如何?”

韩林知道郭广是看中了自己想当自己的恩主,但他可不想在袁崇焕的手底下打工,于是连忙道:“道台好意恩德韩林心领了,只是圣上有命,教我在乐亭编练新军……”

郭广一听,人家将皇上都抬出来了,得,还是算了吧。

此前各营官全皆尽坐望,抱臂上观郭广虽然是兵备副使,但他作为一个文官在这种情况下强令诸营,若要闹得激变,这最大的罪名可就落在了他的头上。如今可算有一个武官出来了,郭广自然要将韩林倚为擎助,于是便采纳了韩林的意见。

长舒了一口气的郭广重新坐回了座位,端起茶碗开始小口微啜,品味其中的苦甘滋味。

“卑职之前冒袁、王两督之令谕,情非得已,过后还请道……”

韩林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郭广挥手打断:“事出有因,此乃权宜之计,韩林你放心,后续我自然会为你分说。”

听到郭广应承了下来,韩林也放了心,袁崇焕这个人做事总有一套自己的准则,有些神经兮兮的,韩林甚至愿意称其为“袁神”。

谁知道当袁崇焕听到韩林假冒自己的令谕以镇军哗,给他一个冒滥的罪名按在头上。如今他和郭广相互依靠,互为守望,郭广将这个事承担下来,后面也就好说了。

“既然如此,那便将筹措的饷银皆尽运到巡抚衙门当中。”

韩林点了点头:“道台放心,我遣一个司的卒伍去押运,必保饷银不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54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