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9章 三窟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至于韩兄嘱托之事,半岁以来,余经人多方打探,关中书院确有一生徒姓韩名璋,不过其人于去岁二月省亲后未归。

“后继富又遣人犯险入白水,皆言其与母韩赵氏早不知道所踪。结合七年二月,王二杀官造反之事,恐其命途忧矣,然韩兄所托,继富不轻弃,仍将竭力打探,旦有据实悉数来报。”

汇通银号的二楼,韩林将手中亢继富的来信递给了坐在对面的何歆,紧接着叹了口气。

作为韩总旗临死之际的嘱托,韩林不敢忘,然而奈何秦地十分遥远,他在那里根本没有人手,因此五月时,在与亢家的次子亢继富会面以后,韩林请亢继富代为调查。

平阳与白水县所距不过三百余里,作为大粮商亢家的耳目众多,在接到韩林的请求以后,回到平阳的亢继富马上派出了人手去打探,而且在第一时间就确认了有韩璋这么个人,不过随后传回来的消息都不怎么好。

由于秦中乱民闹得沸沸扬扬,四处匪盗横生,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确认消息的准确性,等半年以后实在是再没有后续消息了,亢继富才给韩林写了信。

七年二月,韩林掐算了下时间,那时候他应该刚刚到锦州不久,甚至连亢家在锦州的大管事亢五都还没结识。

韩林在心中计较了一阵,韩璋生死未卜,但他不能真个当他们娘俩死了,只能麻烦亢家继续探查,随后韩林又想到一个人来,那就是即将去固原赴任的张攀,西安府离着固原五百里,虽不算太近但也不算太远,到时候还请他也帮忙一起打探。

此时何歆也将信放了下来,笑道:“看来亢家那爷俩还是不死心,仍往奴地运粮。”

亢继富已经全面倒向了韩林,但亢家主要的话语权仍掌握在他爹和他长兄的手里,韩林虽然已经成为了亢家的一个比较大的主顾,但仍然管不了人家向蒙古人和女真人贩铁。

“是。”

韩林点了点头道:“晋商做的就是这个买卖,让他们短时间内改投门庭怕是不易,不过既然亢继富能在信中与我明言,不管他父兄是否知道我们私下里说了什么,但态度至少也是想左右逢源。”

“东家觉得亢家可信否?”

韩林看着何歆笑了起来:“女财神有话就直说,何苦搞得和衙署那群人一样,除了几个老兄弟以外,其他人跟我说话都要左思右想。”

“东家今时已不同往日了,如今官做的大了,威势也跟着出来了,万一哪句说的不合东家的胃口,奴奴岂不是自找苦吃?”

韩林高举着双手伸了个懒腰,大大咧咧地往后躺倒在椅背上:“我韩林可不是忘本的人,往后啊,有什么就说什么,你我之间没必要拐弯抹角。”

“那感情好,妾身也不愿意老那么端着说话,忒不自在。”

接着,何歆抖了两抖手上的信纸发出,发出哗啦啦的脆响:“这商人逐利,有利可图时待你千好万好,等无利可图时,也能将你当个生意给卖了。”

韩林捻起一颗胡豆,曲指向半空一弹,随后拿嘴去接,然而并没有接到,他老老实实地重新取了一颗,放在嘴里,嚼了两嚼后才对着何歆说道:“说的不错,何东家的意思是,亢家不可信?”

何歆摇了摇头,瞪了他一眼气鼓鼓地道:“刚说完有话就直说,反过来你就跟我装傻,依我看,你这是心里门清儿,在这考教我呐!”

韩林略有些心虚地坐直了身子,挠着头道:“对不住对不住,最近装腔作势多了,落下毛病来了。”

想了想他继续道:“诚如何东家所言,虽亢继富与我友善,但对亢家确不能剖心剖腹,况且东江镇一事也教我明白了,这粮食就如同卵子,被人捏在手里就动弹不得,因此不能完全倚靠亢家。”

“晋商里亢家还稍微好点,最大的那八家……”

说着说着,何歆猛地一抬头,了然道:“东家是想要靠郑芝龙?”

韩林点了点头:“之前之定兄拜会郑一官,其人想要涉及北地的生意,那好,我要吕宋的粮食。”

吕宋目前被西班牙人占去,美洲大量的白银通过吕宋输运到大明,同时又将大明的瓷器、丝绸等物转运到欧洲,形成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而郑芝龙与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既有竞争,又有贸易,因此通过郑芝龙来输送吕宋的粮食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也多亏了咱们占着海,光粮道这一条,可以走郑芝龙的吕宋线,也可以走李朝和倭国的线,此外还有亢家这条线,既然地贫,那就赚足了银子去买。”

韩林叹息了一声,后世崇祯年间连年灾害的记忆给他的印象十分深刻,现在还只是小冰河的初期,秦地就已经绝收,未来十多年间估计更甚。

“李知县同意了大人的办厂之议?”

听到何歆的问询,韩林呵呵地笑了起来:“之前他还有些犹豫,但这一个月以来的以工代赈,估计给他吃怕了,现在不同意也得同意了。”

两人相视而笑。

至今大雪已经过去的月余,原野上虽仍有积雪,但官道、村路等交通全都已经打通,百姓也算是能各理生计了。

但这月余以来,李凤翥的日子不算好过,原本要交税的秋粮吃掉了一半不止,这也让后续的几场小雪时,李凤翥胆战心惊,好在,都是平常的降雪,并未成灾。

这一个月以来,李凤翥修葺了县城的城墙,韩林那边则将衙署、营学、哨塔设施也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陆续建好。

即便一县的文武竭力救援,但乐亭的百姓仍一千一百余死,数千人冻伤,放在外县,还不知道什么情形,今年是京察年。

韩林觉得在老天爷如此上眼药下,京官儿们的日子恐怕不好过。

“各路生意都怎么样?”韩林敲了敲桌子向何歆问道。

“都好,冬天里薤上露的生意猛增,京里的脚夫、车夫和寻常的兵丁这些常在外面走的都将其当做取暖的宝贝,道路打通了以后,张掌柜传信来说今年的储备还是少了些,明年应多储备一些。”

“那就好。”

韩林现在的生意五花八门,有做中间商的粮食生意,有自己面向普通平民百姓的烧酒生意和面向达官贵人以及楼馆的药酒生意,此外还有面向更高端的香水生意。

另外就是一直颇为头疼的汇通银号。

“银号这件事,也已经步入了正途,现在战兵们都往里面存银,反正随时支度,现在周边的百姓也已经传开了,估计年后就会有土民的银子入账。”

“你这里一切都好就成,我一会还要去李知县那里,就不在这里多待了。女财神,等开海,后续要有大笔银子要支度,无论是买粮、买船、还是建设科研。”

“好说,东家写个支度申请便是。”

何歆捂着嘴一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71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