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8章 兵宪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崇祯二年,二月初十午间,卢龙县西十里接官亭,旗帜幡幢高竖,伞盖照章,数百人的目光都看向东西向的官道,身穿正五品熊罴武官袍的韩林隐没在人群当中,哈气连天。

自永平知府张凤奇以下,府衙和县衙的官吏们都在等待着天津巡抚崔尔进和天津兵备副使郑国昌的到来。连韩林、张守备、卢都司这些来参与演武的各县武官也不例外。

到达卢龙的第二日,滦州和昌黎两县的人马也到了,韩林也跟着张守备和卢都司前去拜见了一番,虽然言辞称兄道弟,但都各怀鬼胎。

今日是第三日,早早地就有消息传来,崔尔进和郑国昌将于今日到达卢龙,张凤奇天不亮就率队出发,出迎十里以表示对这个上官的尊重。

按理说崔尔进和郑国昌应该在一个时辰前就到了,这让张凤四品云雁奇心中有些焦躁不安,永平府境内起了贼匪,如果冲撞了抚台大人的车架,那他这个仕途也就走到头了。

于是张凤奇便派了卢龙县的守备,带着百多人骑着马去迎,至今也没回来,张凤奇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只能在接官亭前来回地踱着步子,时不时就向官道上看两眼。

韩林又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眼泪都从眼角出来了。

在校场扎营露宿这几天,韩林睡得都不怎么好,看起来精神有些萎靡。

韩林本想着在亭中找个不起眼的地方,靠着柱子眯一会儿,可张凤奇不入亭,他这个外镇的武官自然也不能去。

别看韩林在乐亭县是排的上号的,但是在永平府治之下,品轶最差的,也就是他这个加武德将军的守备了。

文官当中,一个三十五六岁,长须文官回过头,走到韩林身旁,拉着他的袖子,略有些责备地道:“韩林,你怎地这般困倦?”

韩林用手使劲搓揉了两下脸,看着眼前蓝红相间、展翅欲飞的云雁纹苦笑道:“属下最近几天着实睡得不好,还请兵宪大人见谅。”

与他说话的,便是现在的永平兵备副使梁廷栋,当初韩林去宁远平军哗,梁廷栋就因为乐亭那边有水师,于是便遣了他去,后来韩林也没有负他的望,十分圆满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不仅如此,与韩林一道平定了军哗的宁远兵备副使郭广,在呈递奏章时也对韩林赞誉有加,同时也在奏章当中捧了一句梁廷栋知人善用,这让梁廷栋倍感有面儿。

而梁廷栋也将韩林纳入了自己的体系当中,连给的军粮军饷也比其他处多了那么一分。

因此韩林在梁廷栋的面前表现的也不那么拘谨。

梁廷栋捋了捋胡须对他笑道:“叫你来城中给你安排一间屋子住,你偏不来。这下好了罢?一会抚台大人来了,可莫要展露出如此散漫的姿态。”

韩林左右看了看,顺杆子往上爬,轻声道:“若是往常,职下肯定会去叨扰一番,但现在可是军政考核,虽然兵宪大人公正无私,但是落到有心人眼里,这岂不是给兵宪惹麻烦?”

“看看!什么叫有眼力见,这才是贴心呐!”

对于韩林的姿态梁廷栋十分满意。

近来他屡屡上陈辽东方略,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十分上心,细微分明。

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所上奏的方略似乎深得崇祯皇帝的认同,对其十分赏识,甚至还遣书来问对。

按照他自己的估计,约摸着离升官不远了。

他知道自己能够受到皇帝的赏识,无非就是三个字,知兵事。而兵部这个在六部这个原来排行第四的部门,如今因为四处乱起,隐隐已经超越礼部和户部,成为了吏部之下的第二部。

梁廷栋想要去的,就是兵部。

京中有消息传来,由于孙承宗有起复之意,现在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正处于焦头烂额当中,到时候只要他活动一番,没准就能从按察司调到兵部去。

梁廷栋的决策其实是对的。

因为在正月里兵部尚书王在晋,吃了提督京营的左军都督府都督、惠安伯张庆臻改敕书的瓜落,已经被免职削籍。

又一个阁部院臣下台。

现如今兵部尚书已经被工部右侍郎,高大魁梧,帅的掉渣的王洽接任,只是消息一时间还没传到永平府来。

梁廷栋这个人,对于权术颇为看重,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拉拢了一大批文武官员,作为其羽翼,开始建立自己的体系,而韩林这个既受崇祯青眼、又能带兵,还十分贴心的守备,自然是他倾力拉拢的对象。

韩林自然也知道梁廷栋是什么想法,甚至韩林还曾让郭骡儿调查过梁廷栋。

最后得到了结论是,当代赵括。

其实赵括也并不是什么贬义词,如果他不领兵的话。

虽然知道文官其实并不可靠,但在这个文盛武衰的时代,文官在什么时候都要压武官一头,特别是在明末这个四处用兵的时间点,武人特别容易犯忌讳,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韩林还是决定稍稍向梁廷栋靠拢一些。

他现在能引为奥援的人太少了。

周延儒那边虽然有了一些联络,但两个人由于相隔较远,而且囿于廷臣和边将这种会被人捕风捉影的关系,因此两个人联络并不那么深。

更何况周延儒是韩林主动去搭关系,俗话说得好,上赶子不是买卖,真要遇到什么事儿的时候,周延儒会不会帮忙,能帮上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但梁廷栋不一样,一个是两个人离得比较近,真要见的时候,骑着快马一天多的时间就能见到。

另外一个就是梁廷栋与周延儒不一样,他并不在中枢,他日真要有飞黄腾达之日,这种守望相助的关系,也更加牢靠。

梁廷栋趁此机会嘉勉了韩林几句,叫他在军政考核当中好好表现一番,到时候他也会为韩林上书美言。

听到这句话,韩林便已经决定,回去以后要给梁廷栋送上一些仪金。

交谈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就听见一个人喊道:“来了!”

韩林和梁廷栋双双抬起头。

一支庞大的仪仗队伍,已经逐渐在官道上现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27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