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2章 敲打

书名:铁蹄哀明 作者:山月怎知心事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5

韩林、亢继富一行自乐亭南门入,过拱真阁到兴仁街时,恰遇每月逢五一次的兴仁街集,各式各样的摊位在街道两旁摆满,客商接踵,叫卖声不绝于耳,豆米杂粮、盐糖药酒,还有一些乡下人将新鲜的蔬菜也拿到集市上来买。

让原本就不甚宽阔的兴仁街显得更加拥挤。

作为商人的亢继富饶有兴致地在各色摊位面前慢慢踱步,时而拿起一些货物放在手中查看,时而驻脚侧耳倾听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不时还出声询问一两句。

韩林含笑看着,反正也不急于去聚贤楼,就陪着亢继富闲逛。

别看乐亭县虽小,但是作为沿海的县城各地来的物什还不少,亢继富将手中的一把米放回米袋,又在商贩不善的目光当中将掌心的米粒拍个干净,起身对韩林说道:“可惜了。”

韩林诧异问道:“不知亢兄何出可惜之言?”

“永平乃京东第一府,一州九县,东入渤海,西抵京师,坐拥如此天时地利,却至今没能形成商帮,实属可惜。”

韩林笑道:“尚缺人和,如今亢兄前来,便将可不就是将这一缺遗给补上了嘛。”

“守备大人谬赞了,依我看这人和之利在大人而不在我,若非大人萌兴商之意,继富怎会来乐亭一游?”

两人相互吹捧了一番,随后便迈步往朝天街的聚贤楼走去。

这一顿饭其实吃的有些索然,毕竟往琉球运米的船米事以及钱庄票号的事宜早已经由下面的何歆、吕蒙子以及亢五等人制定好,亢继富此次前来面见韩林,一方面是表明亢家的诚意,另一方面,他也是想看看韩林是否真如亢五信中所说的有那般能耐。

一番酒酣耳热,韩林和亢继富离席,将其余人都留在了亭中继续吃喝,两人则携手拾街而上,来到了聚贤楼的顶楼。

聚贤楼奇景栽种于盆中,山水悬挂在墙上,装饰的极为雅致,有一张方桌、几把椅子留置其中,桌子上烧着一个小碳炉,旁边摆着宜兴来的紫砂壶一个、以及景德镇烧制甜白釉压手杯两只。

将顶楼这一整层包下来可不便宜,为了招待亢继富这个“投资人”,韩林可谓是下足了血本,给足了面子。

韩林伸手将面前的窗户推开,乐亭县的景色也随清风涌入,尽收眼底,近处的熙攘热闹的街市、远处遥遥可见的渤海帆影点点,迥然有别却又动静相宜,是一片太平的春日光景。

韩林来到桌子前,伸手请亢继富坐下,一边为其斟茶,一边道:“乐亭小县,我这地主之谊略显局促,还请亢兄勿怪。”

亢继富微微欠身用手扶着茶碗,笑道:“韩兄折煞我也,且不说菜肴美味,我与韩兄本就是故人,今日得见,心中甚是欢喜,便是嚼蜡也如食甘饴。”

酒过三巡以后,亢继富也顺水推舟,将称呼从“大人”改为了“韩兄”,两人的距离似乎了拉得更近了一些。

韩林端着茶杯,对着窗外指道:“亢兄且看,东南的那处高阁那便是魁星楼。”

亢继富顺着韩林所指的方向看去,就见一处三层的楼阁矗立在江边,楼阁甚高,透窗坐望,根本就望不到顶,于是亢继富来到窗边探望。

魁星楼在乐亭县东南角葫芦河岸边,高耸的楼影投入河中,随着涟漪微微震颤。

“魁星楼高七丈五尺,与京师的祈年殿也不遑多让,成化八年,进士李翰任县令,主持修筑砖城的同时,修建魁星阁,后成了乐亭县的最高点。”

这样的高楼在这种小县城确实不常见,连韩林初见时也感觉蔚为震撼,在周遭一片平房当中,猛然乍起一座高楼,着实抓人眼球。

亢继富点了点头道:“也算是奇景了。”

韩林负手远望,继续说道:“这李翰后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观其一生,可以称得上是清正名臣,乐亭的二李祠其中一李说的便是他,他的故事可是不少,亢兄可想听?”

亢继富看韩林谈兴正浓,虽然不解为何没由来得说到成化年间的此地知县,但还是嘴里说道:“继富洗耳恭听。”

“成化、弘治年间,洮州、河州、西宁等地走私猖獗,终未得禁,时值李翰迁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亲往三地查处,自查大小关隘,责令三司派军卫驻口把守,严加盘查,依法治罪,由此,官茶通畅,军需充实。”

亢继富听到这里,刷得一下冷汗就下来了,韩林这是在借古喻今,话里有话,晋中商贾自张家口堡出,贩卖粮铁给东奴西虏,亢家也是其中的一份子,而且韩林还在奴地见过他,这事说什么都绕不开。

晋商和徽商不一样,徽商是培养乡党,在其未起势之前就大肆资助,因此在朝堂当中的关系十分牢固,而晋商则是谁在位上就售卖谁,无论是地方的大小官员,还是朝堂之上的高官,不过这种关系只是临阵磨枪,在官员下台以后也就不好用了。

如今魏忠贤一党的风波延宕至今,每个月都有官员被惩处或闲居,亢家在朝廷当中的很多靠山也下了台,可以说亢家如今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亢继富不知道韩林为什么突然将这件事抖到台前来,虽然韩林不过是一个区区的五品的守备官,可要知道韩林是倒魏逆的第一人,也是当今圣上眼中的红人,这也是为什么亢继富巴巴地来乐亭的原因。

要是他起了什么心思,将这件事捅到御前,亢家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亢继富连忙躬身道:“韩大人,此次继富前来,其实也有难言之隐。”

韩林转过头,平静地看向亢继富等待着他的下文。

亢继富感受到韩林的目光,硬着头皮说道:“对于贩粮入奴一事,继富其实也十分不认同,资敌卖国,这件事既不好说,也不好听。然家中父兄,面对巨利难抵其惑,继富多曾劝阻也无济于事。”

接着亢继富瞥了韩林一眼,见他微微点头,仍不言语,于是咬了咬牙说道:“韩大人,既然话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继富也不妨明言,家父老迈,能继承家业的,唯我与兄。”

“然而这么多年来,家兄对我异常防备,不说人际、便是账本也不让继富翻看,继富一恐家父百年以后会被扫地出门,二恐资奴事泄惨遭灭族,继富此来乐亭,即是来寻商路,也是来寻生路。”

韩林没想到,只是略微敲打了一下亢继富,他就将自己的底牌给亮了出来。

那后面的事,就好谈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23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