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26章 后招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姚贾出身寒微,其父早年于大梁充任监门小吏,身为 “门吏之子” 的姚贾,毫无地位与尊荣可言,备受轻视。

后因盗窃之嫌,他遭乡党驱逐,在大梁再无立足之地。

无奈之下,姚贾投奔赵国,成为赵国谋臣,有合纵之谋,意图联合楚国与三晋共同攻秦,后因秦国用反间计,在赵国朝堂上下散布不利于姚贾的言论。

宣称姚贾早年于魏国为盗,此番出使三国,实则是妄图借机谋取贿赂。

加之姚贾出身低微,本就饱受赵国权贵的轻视与猜忌,一时间谣言漫天,众人纷纷指责他心怀不轨。

称其在赵国朝堂上的种种谏言,皆是为了谋取私利,扰乱赵国朝纲。

赵王闻之,即刻命人彻查,果然发现姚贾有此前科。

在秦国的间谍活动,以及赵国朝堂内部对其出身偏见的双重打击之下,姚贾很快便失去了赵王的信任。

赵王派人召回姚贾,并将其驱逐出赵国,一时间,姚贾再度沦为朝堂弃子。

后来韩非更是直斥其为“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虽再遭此沉重打击,可姚贾却并未如常人般一蹶不振。

他细细分析,秦国向来广纳贤才,接纳四方有识之士,此前诸多事例皆可佐证。

之所以对自己设下陷害之举,绝非因其自身才能有亏。

实则彼时他正效力于赵国,为赵国出谋划策,在秦国眼中,已然站在了对立面,这般立场,秦国自然难以容他。

经深思熟虑,姚贾认定,秦国求贤若渴,自己如今已脱离赵国,只要转投秦国,凭借自身的才能,秦王必定能慧眼识珠,予以重用。

后面,事态的发展果如姚贾所预料的那般,分毫不差。

入秦之后,他非凡的智谋与辩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朝堂之上,他言辞犀利、逻辑缜密,总能一语中的,其仕途由此一路顺遂。

在秦国,他屡立奇功,多次主动请缨,奉命出使各国。

带着大量财货,面对各国权贵,他凭借巧舌如簧,晓之以利,诱之以财。以重金贿赂、分化离间等手段,一次次瓦解列国合纵抗秦的图谋,堪称大秦 “第一外交部长” 。

涉英思索片刻,又问道:“先生,即便我大秦与魏国和谈顺利,可若魏王并非那般容易轻信谣言,信陵君依旧牢牢手握重权,我大秦又该如何应对这般局面?”

“若此计不成,我还有后招。”

秦臻微微眯起双眼,负手踱步,稍作沉吟后,不紧不慢地开口:“魏王生性多疑,而信陵君屡立奇功,已然功高震主。

即便此次离间之计未能奏效,我等亦可耐心等待,继续寻觅合适时机行事。

往后,可安排细作在魏国朝堂内外,不断散布各类真假难辨的谣言。

今日传言信陵君私下与他国往来密切,似有不轨之心;明日又传其暗中扩充军备,意图谋反。如此这般,魏国朝堂上下必然会被这些谣言搅得人心惶惶,混乱不堪。

长此以往,魏王心中对信陵君的猜忌必然会疯长,君臣之间的嫌隙也将逐渐加深,直至无法弥合。

待到时机成熟,魏国朝堂内忧外患之际,大秦便可趁机出兵攻打魏国。”

言罢,秦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涉英听闻秦臻所言,眼中再次闪过一丝钦佩,拱手赞道:“先生此计,当真高明至极!以谣言扰乱其朝朝堂,使其自乱阵脚。

待魏国内部因这谣言生出变故之时,我大秦只需静候时机,便能轻易坐收渔利,此等妙策,实乃上上之选。”

秦臻微微点头,目光深邃,接着说道:“况且,初二入大梁一年有余。他为人机敏,善于察言观色,让他对大梁城的各方情形都了如指掌。

城中街巷何处暗藏玄机,哪些势力在暗处涌动,他皆心中有数。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经营,他在大梁城人脉广泛,上至达官显贵的府邸,下至市井小巷的角落,都有与他交好之人。

甚至在魏国朝堂之上,还有一位官员与他暗通款曲。

因此,可让他协助李斯,暗中指使一些市井之人,由他们在大梁的大街小巷散布谣言。

同时,再让他安排几名行事机敏之人混入魏国权贵府邸,在这些权贵们的家仆之间传播这些谣言,如此双管齐下,定能让谣言迅速扩散。”

有初二这般熟悉大梁局势且人脉广泛之人在暗中协助李斯,此事定能事半功倍。”

涉英沉思片刻,又问道:“先生,信陵君智谋过人,若他察觉这些谣言乃是有人蓄意而为,进而加强防范,甚至很可能会主动向魏王表明忠心,以图消除魏王心中疑虑。

如此一来,那这计策,岂不是依旧要落空?”

秦臻嘴角上扬,轻轻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耐心的解释道:“信陵君固然聪慧过人,可魏王生性多疑,猜忌之心极重,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消除他的疑虑的。

即便信陵君真的采取了某些行动,欲表忠心,亦可安排一些得力细作,伪造信陵君与他国暗中勾结、图谋不轨的书信。

而后,寻得恰当时机,让这些伪造书信悄然落入魏王手中。”

他微微顿了顿,端起桌子上的茶盏,轻抿一口,继续说道:“与初二暗通款曲的那位官员,官职虽不高,在朝堂之上无足轻重,却负责掌管宫廷内的文书传递。

届时,令初二将伪造好的书信交予此人,此人便可趁着每日呈递文书的日常公务之便,将书信混入其中,一同呈递给魏王。

如此一来,既能确保书信顺利到达魏王眼前,又可最大程度降低暴露风险,让人难以察觉其中玄机。

有书信为证,届时魏王岂会不信?

再者,李斯此次势在必得。

此次任务于他而言,关乎仕途前程,一步登天或是沉沦下僚,皆系于此。

故而,所以无论遭遇何种棘手难题,他必然会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加以破之。

至于那个负责传递书信的官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545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