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57章 尧桀叹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那时的韩非,还对父王抱有一丝幻想,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进谏,终能说服父王推行变法,让韩国重振雄风。

如今看来,父王目光如此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完全不顾及长远发展,这与秦臻所说的如出一辙。

韩非心中涌起一股悲凉,对韩国的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退朝!”

韩王然余怒未消,头也不回地走向后殿,步伐有些急促,像是要逃离这个让他心烦意乱的朝堂,声音中透露出明显的不耐烦。

他一边走,一边高声下令:“即刻传旨,赐郑国百金,限他三日内启程入秦,务必说服秦王修建水渠。记住,要告诉秦王这是寡人的‘诚意’。

若能说动秦王修渠,寡人便许他上大夫之位。至于你...”

韩王然忽然驻足,侧过半边脸,冷冷看了一眼站在原地的韩非。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警告和不满,声音低沉地说道:“若再妄议国事,就去阳城监工修城吧,好好反省反省自己!”

说罢,韩王然甩了甩衣袖,大步离去。

韩非站在原地,望着父王拂袖而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

他不禁想起四年前,自己从兰陵归来,满怀壮志地向父王力陈“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治国理念,希望能够得到父王的认可和支持,在韩国推行变法,让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以为凭借自己的学识和一腔热血,定能改变韩国的命运。

然而,韩王然却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只当他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书呆子,空有一腔书生意气,根本不懂治国的艰难与朝堂的复杂。

如今,韩非再次努力劝谏,换来的却是父王的怒斥与威胁,他感到无比的无力和挫败,仿佛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韩非望着脚边那散落一地的竹简,心中五味杂陈。

片刻后,他缓缓弯腰,拾起地上的竹简,当指尖触碰到竹简的那一刻,他微微颤抖了一下。竹简上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辨,上面写着“法者,编着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这些字句,是他多年来钻研法家学说的心血结晶,亦是他认为能拯救韩国于水火的良方,可如今,在父王眼中,却如此一文不值。

他的指尖轻轻抚过这些字,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当年在兰陵求学的时光。

那时,荀子曾谆谆教诲:“治国如治水,堵不如疏”。

在荀子的学堂中,他与同窗们热烈探讨治国之道,满怀对未来的憧憬,一心想将所学带回韩国,施展抱负,让韩国摆脱困境,走向强盛。

可如今的韩国,面对秦国的强大压力,却偏偏要引洪水入邻,妄图用“疲秦之计”换取一时的安宁,这与他心中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怎能不让他痛心疾首。

韩非又想起在市丘考察时的所见所闻,亲眼目睹百姓因旧贵族肆意兼并土地而流离失所,那些百姓,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助,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困苦不堪。

而昨夜路过新郑城门时,那一幕更是让他痛心不已。

戍卒们衣甲破败,连手中的戈矛都已经生锈,毫无士气可言。这样的军队,又怎能抵御强大的秦军?

想到这里,韩非只觉一阵寒意从脚底涌上心头,不禁为韩国的前途感到担忧。

片刻后,韩非忽然笑了,笑声干涩而沙哑,在这空旷的朝堂上回荡。但那笑容却比哭还要难看,满是悲凉与绝望,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对现实的无奈,了无生气。

他缓缓抬起头,望向韩王然离去的方向,深吸一口气,而后缓缓向那个方向深深一揖,这一揖,是他对父王最后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多年来坚持的一种告别。

随后,韩非挺直了脊梁,转身离去。

张平默默看着韩非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他与韩非相识已久,深知韩非心中一直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韩非一心想要变法图强,让韩国重现昔日辉煌,为此四处奔走,进谏献策,可无奈总是碰壁。

想起方才韩非眼中的悲怆,张平心中一阵刺痛。

那个总在街角书肆与人辩论‘法、术、势’的公子,终究还是不懂,在这弱肉强食的世道,空谈变法不如务实谋计。

在这弱肉强食的世道,各国纷争不断,实力才是硬道理。

张平心中明白,空谈变法,从理论到实践,困难重重,且耗时良久,远水解不了近渴。

若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当下,务实谋计,先解燃眉之急,似乎才是更为现实的选择,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之举呢。

.........

夜风吹过宫墙,卷起满地落叶。

韩非站在自家府邸门前,他仰头望着天上残月,月光洒在他苍白的脸上,映得那双眼睛愈发深邃苍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他的声音混着风声,像是从胸腔最深处挤出来的叹息:“韩...韩国的命运,难道真要寄托在一条水渠上?”

他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怀中《孤愤》手稿,粗粝的羊皮纸边缘早已被他磨得毛糙。

忽然,他扯开衣襟夹层,摸出半截断笔,借着廊下摇曳的灯笼光,笔尖狠狠戳进羊皮纸:“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

今韩王不用远见明察之臣,而使巧佞之谋......”

他的笔触越发沉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控诉着韩国目前的困境和韩王的昏庸。

“公子非。”

熟悉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惊得韩非握笔的手一颤,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缓缓转身,看到的是张平那张略显疲惫的脸。

“丞...相不必多言。”

韩非摆摆手,声音有些沙哑:“我在踏进朝堂前,就...就已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张平看着韩非,欲言又止。

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上前半步,压低声音道:“大王他......也是无奈之举。若是秦军压境,国库空虚,除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95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