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45章 邯郸乱局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亥时已至,秦臻望向演武场尽头,想起嬴政写下的“忍”字。

这三年的蛰伏与隐忍,何尝不是为了让这只玄鸟振翅时,能让天下为之震颤。

鬼谷学苑的后山,在夜色中宛如一头沉睡的巨兽,而秦臻和他的同伴们,正在为这头巨兽打造着最为锋利的爪牙。

他们心里都明白,当黎明再次降临时,又一场关于战争艺术的革新,将在这演武场上悄然展开。

而他们,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推动者与见证者。

.........

“什么?”

赵偃此时满脸惊愕,猛地将手中酒樽砸在地上,额角青筋突突直跳,怒吼道:“岂有此理!我费尽心机,设局算计,好不容易把赵佾弄去秦国,结果赵佾竟在秦国如此作威作福?

我策划的这场戏码,怎么反倒成了他扬名立万的契机?

这一番心血,难道都要付诸东流了吗?”

原来,侍从刚刚禀报说,赵佾在秦国不仅没有遭受虐待,反而被嬴政以诸侯之礼相待,这让赵偃心中十分不爽。

他原本以为赵佾入秦后会受尽屈辱,成为众人的笑柄,却万万没有料到他在秦国竟然如此风光,这无疑让他的计划受到了阻碍。

“公子莫要气恼。”

郭开眼见赵偃如此愤怒,赶忙趋前几步,低声劝慰道:“太子虽在秦国表面风光,但公子细想,他毕竟只是一介质子,实则已沦为秦人的阶下囚。

在秦国,他毫无根基可言。

质子印信攥在秦人手中,只要秦人不愿,他就永远回不了赵国。

如此一来,这赵王之位,迟早还不是公子的囊中之物!”

郭开顿了顿,一边用眼角余光偷偷观察赵偃的神色,见他面色稍有缓和,便继续添油加醋。

他微微弓着腰,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接着说道:“况且,如今公子在邯郸广结善缘,平日里乐善好施,救济百姓,市井间都传颂着公子的‘贤德之名’。

待时机成熟,满朝文武谁不拥戴?到那时,公子便可顺理成章地取而代之,登上赵王之位,君临赵国,这天下,都将在公子的掌控之中!”

闻言,赵偃的喉结上下滚动,他伸手端起案几上的另一樽酒,仰头灌下一大口。

随后重重将酒樽放下,点了点头,沉声道:

“你所言甚是,赵佾如今不过是一个区区质子罢了,孤身一人在秦国,又岂能掀起什么大的风浪?待到父王百年之后,这赵国的天下,必定会落入我的手中!”

言罢,赵偃突然放声大笑,笑声中带着压抑已久的癫狂。

“公子英明!”

郭开闻听此言,赶忙谄媚地奉承道:“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还是应当尽早将赵佾的党羽铲除殆尽,以免他们在暗中捣鬼,给我们制造麻烦。

如今朝堂之中,仍有一些老臣,顽固不化,一心忠于赵佾,这些人若不除,始终是个隐患。”

赵偃嘴角微扬,露出一抹阴险的笑容,冷笑道:

“此事我早已让阿福安排妥当,阿福手下的那些人,明日便派人去收拾那些忠于赵佾的老臣。我要让他们知道,在这赵国,除了父王之外,如今就是我赵偃说了算!

谁要是敢忤逆我,与我作对,那下场只有一个!”

话音未落,赵偃突然站起身来,盯着墙上晃动的烛影,眼神中满是狂热与贪婪,仿佛看见王座在向自己频频招手。

“哼,这赵国的天下,迟早是我的。”他低声呢喃,声音里透着按捺不住的兴奋。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对权力的幻想之中时,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昨夜在龙台宫所见到的那一幕:赵王丹侧卧在榻上,枯瘦的手,正紧紧抓着赵佾幼时的剑穗,微微颤抖着。

赵偃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踏入宫殿,原本还带着几分对父王病情的“关切”,可看到这一幕,心中瞬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妒火,指甲不自觉地深深掐进掌心。

原来,父王枕边常年放置的,并非兵书,也不是舆图,而是已故太子妃为赵佾精心绣制的剑穗。

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父王对赵佾的偏爱,早已根深蒂固,竟比赵国的山河还要重。

这个念头,让赵偃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

思绪飘远,他不禁想起了过往的点点滴滴,父王对赵佾的关怀备至,与对自己的冷漠相对比,愈发显得鲜明而刺眼。

每次在王室宴会上,父王总是耐心倾听赵佾的见解,对自己提出的建议,却常常置之不理。

就连自己再度剿灭马匪,为赵国换来安宁,满心欢喜地向父王邀功,父王也只是匆匆问了句 “可曾扰民”,便又将话题转向赵佾在咸阳的境况。

想到这,赵偃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声音变得低沉起来。

“山河重不过嫡子,这赵国何时轮到我来执掌?”

赵偃咬着牙,声音从齿缝间挤出,带着浓浓的怨愤:“光把赵佾送去秦国当质子远远不够,父王虽然送他入秦,但心里终究还是向着他的。”

赵偃的话语中,明显透露出对赵王丹的不满和怨恨。

“公子莫急,大王送太子入秦为质,已是绝妙一步......”

“绝妙?”

赵偃突然转身,直直的看着郭开,沉声道:“父王近些日子每次见我,总念叨‘不知佾儿在咸阳可曾受寒’,却不问我前些日子再一次荡平马匪,出生入死,可曾受伤!

你说,这是哪门子的绝妙?”

赵偃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再次被父王忽视了。

郭开被赵偃的气势吓了一跳,他咽了口唾沫,结结巴巴地解释道:“公子息怒,大王此举或许是有深意的。

如今太子远在秦国,鞭长莫及,公子却在邯郸深耕。公子如今平日里乐善好施,市井百姓皆颂公子的贤德之名;

军中将领,也多受公子恩惠,对公子忠心耿耿。这才是真正的.......”

“深意?我看不过是父王对赵佾的偏爱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295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