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55章 崭露风华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此言一出,那阴阳家术士脸色大变,似乎想要迫不及待地插嘴反驳。

可秦臻神色从容,根本不给他任何开口的机会。

依旧继续滔滔不绝的阐述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但此 ‘顺’ 绝非顺应那看不见、摸不着,缥缈难测的阴阳变化,而是顺应社会发展之规律,顺应民众内心深处对安稳生活、富足日子的殷切期望。

我大秦之国策,正是精准洞察了这一规律。

自孝公起,便以法治国,自上而下,建立起一套严谨完备的律法体系。

从农田开垦、商贾贸易,到百姓的日常言行举止,皆有法可依。

凭借这套完善的律法,大秦让整个国家有条不紊地在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最终实现如今这般繁荣昌盛的局面。”

秦臻的话语,直插这阴阳家术士的心脏。

言辞犀利而有力,让人无法抵挡。

“术士若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治国理政之法,仅凭空洞的阴阳之说,妄图驳倒我大秦之策,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他微微一顿,环顾四周,声音愈发高亢:“大秦之所以能崛起,靠的是严刑峻法和高效的行政体系。

自商君变法以来,秦国令行禁止,民众皆以耕战为本,国家方能日益强盛。

这些都是经岁月磨砺、实践检验的真理,绝非你们那些虚无缥缈的阴阳之说所能比拟。”

秦臻这番慷慨陈词,逻辑严谨,环环相扣,每一句都有理有据,将术士的观点批驳得体无完肤。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瞬间沸腾,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

有的暗自点头,对秦臻的这番高论心生敬佩;有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似是被这番言论点燃了思绪。

反观那阴阳家术士,此刻显得狼狈不堪。

他张了张嘴,试图反驳秦臻的观点,却发现难以找出一句有力的反驳之词。

他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在众人或审视或嘲讽的目光下,只能悻悻坐下,不再言语。

一时间,整个论道场,再无一人出声质疑秦臻对大秦推崇法家的阐述。

在台下众多听众之中,一位身着朴素麻衣的少年尤为引人注目。

那麻衣质地粗糙,一看便是寻常百姓家的粗布所制,腰间仅系着一根同样质朴的粗布带。此时那少年,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正慷慨陈词的秦臻,眼神中透着一股超乎常人的专注。

他与嬴政年龄相仿,那张稚嫩的面庞上,同样透着一股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坚毅。

此刻,他的眼中光芒不住闪烁。

秦臻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仿若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在那扇门后,一个充满法家智慧与治国方略的新天地正徐徐展开,令他沉醉其中。

这时候,兵家阵营中的一位老者缓缓站起身子,拱手道:“秦先生所言极是!如今诸侯纷争不断,生灵涂炭。

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凭借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方能实现和平。

秦国以法治国,推行耕战之策,百姓闻战则喜,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此乃结束这连年战乱的关键所在。”

“秦国重视农耕,实乃明智之举!”

话音刚落,一位身着粗布麻衣,满手老茧的农家代表紧接着开口:“百姓有田可耕,仓廪渐实,生活渐趋安稳。在这乱世,能让百姓吃饱饭,这,便是最大的善政。

秦国兴修水利,奖励耕织,使得巴蜀沃野千里,万民富足,此为万民之福。”

秦臻在百家大会上,与诸子百家激烈辩论,丝毫不落下风。

他以大秦之法为根基,娓娓道来。

谈及法家之严,他强调律法的公正严明,是国家秩序的基石;

说起兵家之勇,他称赞秦军的无畏冲锋,是守护和平的利刃;

论及农家之实,他赞赏秦国农耕的繁荣,是民生稳定的保障。

他巧妙融合各家之长,将法家的严苛、兵家的果敢、农家的质朴,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天下一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他言辞犀利,逻辑清晰且严密,一环紧扣一环,令人难以辩驳。

令在场的众人都不禁为之折服。

在这场百家大会期间,秦臻四处探寻着韩非与徐福的踪迹。

韩非,并未现身于此次百家大会,只是听闻他近日曾在大梁城的街巷间留下身影,彼时的韩非神色冷峻,步伐匆匆,似是奔赴着极为紧要之事。

转瞬之后,便再无人知晓其去向。

这与秦臻此前所掌握的情报,毫无二致。

至于徐福,秦臻细细描述其特征,向道家的几位年轻弟子打听后,终获些许消息。

据他们所言,去年,徐福现身于齐国安陵之地,身旁还带着一个神色懵懂的小弟子。

那小弟子紧紧跟随着徐福,眼神中满是崇敬。

他们在安陵短暂停留后,徐福便再度带着小弟子踏上了下海的征程,不知又去探寻何处仙山去了。

然而,除了这些零星线索,秦臻再难寻得两人更多的消息。

他望着那熙熙攘攘的大会人群,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秦臻下榻之处热闹非凡,仿若集市一般。

每日清晨,当太阳还未完全升起,那扇紧闭的院门就已经被人轻轻叩响。

来拜访秦臻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是百家弟子,他们身份各异,有的是寒门士子,有的是世家旁支,怀揣着不同的期待与抱负。

其中,最早抵达的往往是法家弟子。

他们着装简洁干练,眼神中透着笃定与坚毅。

其中一位法家弟子,手持竹简,竹简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文字,他在院外与同伴低声交流着:“秦先生对法家思想的阐释,精准抓住了当下治国理政的关键。

秦国以法为纲,自商君变法以来,移风易俗,国力蒸蒸日上,已傲然屹立于诸侯之列。

而如今,秦先生在大会上更是将法家理念进一步升华。

从律法的制定到执行,从官吏的监察到民众的奖惩,清晰展现出其对国家秩序构建、民众行为规范的强大效力,这正是我们一直追寻的大道。

入秦,定能将我们所学施展于实际,借助秦国,成就一番大事业,青史留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90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