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25章 赵佾的质子悲歌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不过,比这更疼的,是四十五万赵国儿郎埋骨他乡的哀嚎,是如今要亲手送儿子入虎口的剜心之痛。

他缓缓抬头,望着满地狼藉的碎片,忽然想起赵佾幼时在太子宫追着蝴蝶跑的模样。

那时他总说:“父王,等我长大了,要带赵国铁骑踏平函谷关。”

如今这话还在耳边,却要看着儿子走进秦国。

“大王三思啊!”

廉颇膝行半步,额头触地:“臣愿率二十万大军驻守边境,就算拼尽最后一滴血,也不能让太子涉险!”

赵王丹转身看向窗外,暮色已经漫过邯郸城的角楼,远处的丛台阁在阴云中若隐若现,宛如赵国摇摇欲坠的国运。

案几上的铜炉腾起袅袅青烟,赵王丹摩挲着腰间玉珏的指节微微发白。

二十年前,那个在武关会盟时,敢于怒目秦昭襄王的少年君主,终究在岁月的磨蚀下褪去锋芒。

如今他不再愿以赵国存亡为筹码豪赌,他看着竹简上平原君当年的谏言,恍然惊觉那些过往被自己嗤笑过的谨慎,竟成了此刻最稳妥的活局。

如今摆在他面前的,要么送太子入秦,换得片刻安宁;要么拒绝秦国,面临铁骑压境。

最终,他缓缓闭上眼睛,眼角的皱纹里积满了疲惫,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一声叹息从胸腔深处溢出,重得仿佛压着整个赵国的命运:“传旨,册封太子佾为春平侯,即日起前往秦国为质,三日后启程。”

赵王丹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无奈和悲凉。

消息一经传出,邯郸城百姓议论纷纷。

有人对赵王的决定表示理解,认为这是为了赵国的和平;也有人对太子的命运感到担忧,毕竟入秦为质,前途未卜。

绣楼中,少女们望着太子宫方向,悄悄为太子祈福;而在赵偃的府邸里,密室的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极了张开利爪的恶狼。

此时的赵偃,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知道,他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待太子入秦,公子就是赵国的破晓星芒!”郭开捧着酒樽,谄媚地说道。

赵偃盯着手中的玉珏,那是赵王丹赏给赵佾的生辰礼,如今却在他掌心泛着冷光。

他忽然狂笑起来:“破晓星芒?不,我要做赵国的烈日,让所有人都仰望着我!”

.........

在赵国的太子宫中,赵佾正站在房间中央,默默整理着自己的行装。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案头的一卷兵书上,那是他曾经日夜研读的宝贝。

忽然想起十六岁那年,母妃亲手为他在兵书扉页题字:“愿吾儿如赵括般骁勇,却比他多三分审慎。”

此刻墨迹仍新,而兵书主人却要以质子之身,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前往敌国为质,心中的苦涩,难以言表。

正当赵佾沉浸在回忆和感慨中时,一个侍女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锦盒:“太子,这是王后临终前留给太子的遗物。”

赵佾闻言,心中一痛,接过锦盒,缓缓打开。

只见里面是一枚玉佩,玉佩上刻着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那是母妃的贴身之物。

他轻轻抚摸着玉佩,泪水不知不觉地模糊了他的双眼。

母妃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眼前浮现。

想起母妃临终前的叮嘱,他心中更是充满了无奈和不甘。

他知道,自己肩负着赵国的未来和希望,不能轻易放弃。然而,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他却感到如此无力。

“太子......” 侍女欲言又止,目光落在墙角堆积的甲胄上,那是赵佾为抵御秦军特意命人打造的,此刻却成了无用的摆设。

他想起昨夜在龙台宫,偷听到父王与廉颇的争执:

“若不送佾儿入秦,赵国必亡!”

“可送他入秦,与杀了他何异?”

“去把这卷兵书也装上。”赵佾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得不像自己。

侍女一愣,忙去收拾案头书卷,却见兵书下压着半张帛书,上面是未写完的《强赵十策》,“屯田”“练骑” 等字被墨汁晕染,像极了他此刻混乱的心境。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赵佾慌忙用袖口擦拭眼角的泪痕,却在抬头的瞬间,看见赵王丹的贴身内侍弓着背走进来。

“太子,大王命老奴前来,给太子送件东西。”内侍说着,然后递上一个精致的木盒。

赵佾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把剑,一把他再熟悉不过的剑。

这把剑,正是父王曾经佩戴过的剑,象征着赵国的荣耀和尊严。

“这把剑......”

赵佾注视着这把剑,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大王说,希望太子带着这把剑,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自己是赵人。”内侍的声音在赵佾耳边响起,将他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赵佾闻言,紧紧握住剑柄:“请你转告父王,儿臣定当不负所望,纵使身处敌国,也绝不会辱没赵国的尊严。”

内侍点了点头,深深一揖,随后转身离去。

赵佾目送着内侍的背影消失在宫殿的转角处,然后缓缓合上了木盒。

此刻的龙台宫,赵王丹正盯着案上未喝完的参汤发呆。当内侍传回赵佾的誓言,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心中满是无奈和痛苦。

他知道,自己这是在亲手将儿子推向深渊,但他却没有别的选择,为了赵国的百姓,为了赵国的未来,他必须这么做。

“佾儿,希望你能理解父王的苦衷。”

他望着空荡荡的宫室,喃喃自语道,显得格外凄凉:“父王不是不在乎你,只是......父王要为赵国的百姓负责。”

说着,赵王丹的眼中泛起泪光。

他知道,这一别,可能就是永别。

但他只能将这份痛苦埋在心中,继续扮演一个冷酷的君王。

.........

三日后,赵佾站在太子宫的廊下,指尖轻抚过廊柱上斑驳的朱漆。

“太子,该更衣了。”

贴身内侍捧着秦国送来的质子服饰,微微颤抖着,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哽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50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