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62章 泾洛朝议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秦臻望着远处的青山,缓缓说道:“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韩国想借郑国拖垮秦国,却不知这渠一旦开工,便是秦国崛起的新起点。

就像这后山的城墙,看似是一道屏障,实则是向外扩张的根基。

有了这根基,大秦铁骑便可纵横驰骋,踏平六国。”

嬴政听着秦臻的话语,点了点头,再次想起舆图的渠线。

他忽然伸手握住秦臻的手腕,沉声道:“先生与寡人共治这大秦山河,待渠成之时,寡人要与先生同登函谷,看那关中沃野,稻浪千重;要与先生共饮庆功酒,笑谈六国覆灭!。”

秦臻微微一愣,他感受到了嬴政的决心和信任,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随即笑道:“臣愿随大王,看遍这万里山河,助大王成就千秋霸业。无论前路多少艰难险阻,臣必当不离不弃,与大王并肩同行。”

此时,一阵山风拂过,卷起秦臻怀中舆图的一角,露出背面刚刚写上的“疲秦之计,实则强秦”八个大字。

嬴政瞥见那字迹,嘴角微微上扬,眼中满是志得意满,心中已有成算。

他知道,这盘棋,他已经赢了第一步,而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让秦国更加强大,直至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这是他的野心,也是大秦的宿命。

.........

翌日,章台宫大殿。

嬴政身姿笔挺,端坐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过殿下群臣。

殿外,晨光熹微,却掩不住他眼底的锐意。

昨日与秦臻在后山定下谋算后,两人又在章台宫书房中秉烛彻夜,针对计划的每个细节反复商讨、精心雕琢。

此刻,那些细密的思量已化作案头的一卷《泾水修渠策》,静静地等待着被付诸实践。

殿下群臣按班次肃立,可殿内却并非一片死寂,窃窃私语声在大殿内回荡。群臣们彼此交换着眼色,不时交头接耳,话语声虽小,却透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不安。

众人皆知晓今日这朝会,必将因郑国入秦修渠之事,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诸位爱卿!”

嬴政的声音陡然响起,低沉而有力,瞬间压下了殿内所有的嘈杂声。

他抬起手,示意身旁刘高。

刘高心领神会,快步上前,将一幅巨大的舆图捧起,随后在高台下缓缓展开。

舆图之上,泾水和洛水的河道清晰可见,周围的山川地形也一目了然。

嬴政指着舆图,开口说道:“昨日新郑传来急报 ,韩王欲遣水工郑国入秦,声称愿助我大秦治理洛水之患。

寡人思量再三,意欲纳之,欲借此人之力,举全国之力兴修水利,修一条引泾灌田的水渠,贯通关中盐碱地,解关中盐碱之困。诸位认为该当如何啊?”

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低头沉思,神色凝重;有的则已然开始小声争论起来,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大王不可!此乃韩国的‘疲秦之计’。”

昌文君芈颠面色焦急,率先大步走出队列,拱手道:“那郑国分明是韩王派来耗我民力、空我国库的细作!修渠一事,工程浩大,若举国之力投入其中,必将耗时数载。届时,我秦国壮年皆被困于沟渠,忙于挖土运石,无暇习武练兵,谈何东出?

谈何横扫六国,成就霸业?还望大王明察,切不可中了韩国奸计!”

“昌文君此言差矣。”

芈颠的话音还在大殿内回荡,王绾便站了出来。

他先是向嬴政行了一礼,而后不紧不慢地说道:“关中水患连年,每逢雨季,河水泛滥,淹没农田,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若能借此时机治水,引泾水灌溉,变盐碱为良田,不仅能解百姓于水火,更是我大秦百年大计,关乎我大秦根基。

韩国自以为聪明,妄图以‘疲秦’之策拖延我大秦崛起,却不知此举反而能助我大秦解决心腹大患。

若韩国日后知晓其计反而助秦,恐怕肠子都要悔青了。”

“空谈!”

芈颠听了王绾的话,嘴角泛起一丝冷笑,眼中满是不以为然,当即反驳道:“昔年李冰修都江堰之时,蜀地百姓尚且怨声载道,叫苦不迭,更何况此渠远比都江堰更为浩大?

这引泾灌田的水渠,要贯通关中盐碱地,绵延数百里,工程难度不知要高上多少倍。”

芈颠一边说着,一边挥舞着手臂,仿佛要将心中的忧虑都挥洒出去:

“颠敢问,修渠所需的粮草从何处征调?关中之地,百姓本就靠着微薄的田地为生,若再大量征粮,遇上灾年,百姓食不果腹,易子而食,这罪责谁来担责?

昔年商君变法,民力尽归于耕战,百姓们辛勤耕种,为大秦积累粮草;

奋勇征战,为大秦开疆拓土,方有大秦今日之强盛。

若举国之力修此渠,农时尽废,兵源耗空,如此一来,岂不是恰恰中了韩王的奸计,让他坐收渔利?”

“关中盐碱地绵延千里,若能得泾水灌溉,亩产至少可增三成。”

王绾神色镇定,继续回应着芈颠的质疑:“绾曾查阅内史府账册,去年泾水决堤后,仓廪仅存粟米三百万石。

若不修渠,以关中如今的储粮情况,加上连年水患、盐碱地作祟,后年必生饥荒。

届时,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大秦根基都将动摇,还谈什么东出?”

“饥荒?”

官大夫胡毋敬这时候越众而出,他先是躬身行礼后,随后语气凝重地阐述道:“修渠之事,困难重重,绝非想象中那般简单。

若征调十万民夫,每日消耗粮草便不计其数,初步估算,每年便会耗费百万石粮草。

如此消耗,岂不是比饥荒还要严重?”

胡毋敬一边说着,一边环顾四周,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的脸庞,试图引起他们的共鸣:

“而且,暂且不论这郑国是否真心实意为我大秦治水,单是这征调民夫这一项,便会扰乱农时。

农时一乱,收成必受影响。

百姓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如今却因修渠耽误农时,粮食减产,他们岂能不怨声载道?由此,国内必将动荡不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09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