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70章 独断之锋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他忽然明白,秦人早已看透韩国的“疲秦计”,却仍要将他奉为上宾。这不是疏忽,而是一种碾压式的自信,就像这盘加了蜀椒的鲤鱼,辛辣之下,藏着让他无法拒绝的诱惑。

接着,嬴政转身,从舆图旁抽出一本《五蠹》抄本,朗声道:“先生可知,贵国公子非在书中写过‘能独断者,故可以王天下’?

寡人今日便要独断此事,修渠,且用你郑国修渠。

水工眼里只有水势,寡人眼里只有大秦山河。

你若能引泾灌田,这渠便是你的丰碑;若心怀异志......”

嬴政的声音戛然而止,没有说完的后半句,却威慑力十足。

但郑国知道,秦王这是在给他机会,一个以治水之功名垂青史,助力大秦走向辉煌的机会。

接着,嬴政腰间佩剑已出鞘三寸,寒光映得郑国额头沁出冷汗。

然而,郑国虽感受到那股逼人的杀意,身子却未颤抖分毫。

“外臣此来,只为修渠!”

他迅速跪伏在地,额头贴着冰凉的地砖上,沉稳说道:“至于邦交权谋,非外臣所长,亦非外臣所敢念!”

郑国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像极了当年汝水决堤时,他在洪水中发出的呐喊,透着为治水事业舍生忘死的决绝。

这一刻,他再次想起临行前韩非在新郑城门前的劝告。然而,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很快便将其抛诸脑后。

因为在他心中,治水是他毕生的追求,是超越了国界、宗族,普济苍生的使命,为了这一使命,他甘愿赴汤蹈火。

嬴政听闻郑国之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仰头纵声长笑。

笑罢,他手臂一挥,命人撤下宴席,换上满案的算筹。

紧接着,嬴政的手掌重重落在郑国肩上,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先生既知,那便直言吧。如何引泾水灌田?如何让浊流变琼浆,泥沙化沃土?先生且说说,这渠该怎么修?”

嬴政目光灼灼,紧紧盯着郑国,眼中满是对答案的急切渴望,以及对郑国能力的隐隐期许。

“郑国。”

吕不韦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深意。

他微微侧身,面向郑国,缓缓开口道:“大王心系关中水利,得知先生入秦,特率我等前来,一为相见,二为亲闻先生对泾水之见。”

吕不韦这番话,可谓是巧妙至极。

短短一句话,他特意强调了“大王心系”和“亲闻”这两个词,既不着痕迹地抬高了郑国,让他感受到秦王嬴政对他治水才能的高度重视,好似郑国瞬间成了秦国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另一方面,又巧妙地将主导权稳稳掌握在嬴政手中,暗示郑国,这一切皆是秦王的旨意,需对秦王绝对忠诚。

此时,华阳太后的目光,也落在郑国身上,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郑工之名,哀家亦有所闻。

韩国水工,精研河事,确是不凡。只是......”

她话锋陡然一转,视线扫过堆积如山、记录着秦国历代治水成败的档案,继续说道:

“秦国治水,非比寻常小国。耗民力,费国帑,动辄以十数万计。先生可知,此图此册,此间所聚,非仅水脉,更是秦国国本?”

华阳太后的话语如同一根冰冷的针,直指问题的核心,郑国作为韩人,秦国耗费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托付于他治水,是否值得?

这庞大的投入背后,又是否暗藏玄机?

随着华阳太后这番话落下,殿内的气氛,陡然变得微妙而紧张。

蔡泽、嬴辉等人屏息垂目,申徒寿更是手心冒汗,大气不敢出,双腿微微发颤,却只能强撑着,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

整个大殿,一时间安静得可怕。

郑国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心头因华阳太后质疑而涌起的震动与压力。

他知道,此刻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如芒在背,稍有不慎,不仅治水大业会化为泡影,自己也可能性命不保。

短暂的沉默间,殿内众人脸上展现出或好奇、或怀疑、或审视的复杂神情。

然而,郑国并未直接回答华阳太后的质疑,而是走向了那张舆图。

站在舆图前,郑国挺直脊梁,声音沉稳,带着水工特有的、面对河川时的冷静与笃定:“治国如治水,水无常势,国无常形。

郑国所见,非仅泾水一脉,而是关中千里沃野,百万生民之渴盼,亦是秦国图强之根基,更是我郑国的使命所在。”

话语间,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众人,与嬴政眼中的锐意短暂交汇,嬴政微微点头,似在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接着,郑国的手指精准地点向舆图上泾水冲出北山峡谷的关键位置,那里用朱砂标着一个醒目的叉形标记。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似乎想要强调这个地方的重要性:“此处,河道骤宽,水流散漫,泥沙淤积,乃历年水患之根源。

欲定泾水,必先束水攻沙!需于此峡口下游,择坚实地基,筑拦河巨堰。

如此,方能抬高水位,约束水势,让不羁的泾水听从调遣。

同时,再开凿引水渠,引清流灌溉关中高地旱塬,淤沙沉淀于低洼盐碱之地,化害为利,可谓一举两得!”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堰坝的形状、渠道的走向,仿佛眼前已浮现出那水利工程的雏形,话语清晰有力,每一个字都像凿子般敲在舆图上,也敲在众人的心上。

他巧妙避开了华阳太后关于“韩人”和“国本”的尖锐问题,直接切入最核心的技术方案,用专业和蓝图来回应质疑。

此时,吕不韦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他虽不动声色,但轻轻摩挲着手中玉佩的动作,泄露了内心的思索。

而蔡泽、嬴辉等人,原本紧绷的神经也因郑国这番有理有据的讲述,稍稍放松了些,开始不自觉地顺着郑国的思路,在脑海中勾勒那幅治水宏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803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