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73章 朝堂争论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须臾,李斯走进内殿,向着嬴政行礼后,便有条不紊地汇报起近些日子的进展。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将各项事务都汇报得井井有条。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关键,都被他精准无误地呈现在嬴政面前。

嬴政听完后,点头称赞道:“你所做之事,寡人甚为满意。不过,咸阳近来有些风声,你可有所耳闻?”

嬴政虽每日过着咸阳宫与章台宫两点一线的生活,看似只专注于政务,实则对于咸阳城内的各类风声,并非毫无察觉。

他明白,纳贤之举触动了某些勋旧的利益,朝堂之上必然会暗流涌动。

“大王,斯听闻,有些勋旧对纳贤之事颇有微词。但斯认为,秦国若要继续图强,广纳天下贤才乃必由之路,绝不能因些许阻力便轻易放弃。”

嬴政再度点点头,神色凝重道:“寡人既决心纳贤,便不会被阻碍动摇。

只是,日后安置贤才时,还是要多加小心,莫让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这些贤才乃秦国之瑰宝,若是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反倒会成为秦国的隐患。”

想到这,嬴政转头看向刘高,吩咐道:“去传御史与上将军。让他们速速前来,寡人有要事相商。”

“喏。”

..........

几日后,咸阳城的街头巷尾已能见到不少操着六国口音的外来之士。

他们或背着书卷行囊,目光中满是对大秦机遇的期待;或三两成群,低声议论着即将到来的仕途可能。

正如嬴政所料,就在这六国人才陆续步入咸阳城之时,朝堂之上,已然暗流涌动。

那些反对纳贤的勋旧们,手持联名上书,整齐地站成一排,显然早已事先商议妥当,谏言嬴政停止如此大规模招揽外来士子。

为首的朝堂勋旧上前,言辞恳切地谏言道:“大王,我大秦基业历经数代先王艰苦打拼,方有今日之盛。

如今贸然招揽任用众多外来之人,朝堂局势恐生变数,还望大王能审慎思量,莫要轻易行此险招。”

嬴政听闻,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冷冷地看着众人:“诸位,此事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关乎我大秦未来兴衰的长远大计,岂容你们随意阻拦。

你们只知叫嚷朝堂生乱,可曾静下心来仔细想过,若不广纳贤才,大秦如何能在诸侯纷争中,持续保持优势,脱颖而出,实现大秦历代先王一统六国之夙愿?”

勋旧们被嬴政的气势所震慑,彼此对视,一时语塞。

但片刻后,为首的这位老臣,硬着头皮再次上前:“大王圣明,只是这些外来之人,皆来自山东六国,人心隔肚皮,心思实在难测。

万一其中混入六国派来的细作,刺探我大秦机密,扰乱朝堂政务,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我大秦多年积累的根基恐将毁于一旦!”

就在朝堂气氛愈发紧张之时,秦臻从群臣之列中稳步走出。

他先向嬴政行礼,而后转身面向勋旧们,条理清晰地反驳道:“诸位大人,选拔贤才一事,自有一套严苛且完备的考核流程。

从身世背景的详细核查,到学识才能的层层筛选,再到品行操守的多方考察,无一不是严谨细致。在如此缜密的考核之下,何来奸细之说?

若只因担忧尚未发生的未知之险,便裹足不前,放弃强国之路,实乃短视之举,恐将贻误大秦千秋大业!”

秦臻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支持纳贤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赞其深谋远虑;而反对的勋旧们则涨红了脸,想要反驳却又一时难以找到有力的说辞。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整个朝堂陷入一片激烈的争论之中,气氛剑拔弩张。

秦臻目光坚定,继续扫视着勋旧众人:“诸位大人,秦国僻处西陲,曾屡遭他国欺凌。历经数代先君艰苦开拓,方有今日之规模。

往昔穆公重用由余、百里奚等外邦之士,遂称霸西戎,令秦国声威远扬;

孝公任用商君推行变法,秦国得以崛起于乱世之中,为后续东出争霸奠定坚实基础。

今大王胸怀壮志,欲复穆公、孝公之伟业。然诸位却因一己之私,拘泥于门户之见,妄图阻拦纳贤。

此举与秦国之大义背道而驰,试问诸位,将秦国之未来置于何地?将列祖列宗之遗志置于何地?”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对者们个个面面相觑,一时语塞,有人面露尴尬之色,仿佛被人当众揭穿了谎言一般;而另一些人则紧咬嘴唇,心有不甘,暗自握紧了拳头,似乎还想争辩几句。

原本气氛就极度紧张的朝堂,此刻更是陷入一片死寂。

然而,就在这沉默之中,关内侯、蔡泽等支持纳贤的大臣们纷纷点头,对秦臻的话语表示赞同。

这时候,稳坐在高台中段的吕不韦,缓缓站了起来。

他先是对着嬴政稽首,而后目光缓缓扫向朝堂上剑拔弩张的两拨人,开口道:

“大王圣明,欲广纳贤才,以图大秦千秋伟业,此等宏略,实乃上上之策,臣举双手赞成。

左庶长方才所言穆公、孝公重用外邦之士成就霸业之事,桩桩件件,皆为我大秦崛起之典范,足见纳贤之利。”

他稍作停顿,随后目光转向那些勋旧,语气柔和了几分:“然诸位大人所忧,亦非毫无道理。大秦能有今日之根基,离不开诸位勋旧多年来的耕耘,若骤然涌入众多外来士子,于诸位大人而言,心中难免会有所不安,此乃人之常情。

大王,依臣之见,纳贤之路乃大秦兴盛之必由,绝不可废。然,亦当适当兼顾勋旧们的利益。”

吕不韦微微眯起双眼,沉思片刻后,继续说道:“臣以为,可设一过渡之法,让外来贤才与勋旧势力相互磨合。如此既能为大秦注入新血,又可保朝堂安稳,此等两全其美之策,岂不妙哉?”

朝堂之上,众人听闻吕不韦所言,顿时交头接耳,随后皆望向嬴政,等待着他的裁决。

而嬴政,则是微微眯起双眼,陷入沉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1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