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58章 棋子哀歌

书名:大秦哀歌 作者:癫叁捯肆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7

“我知道父王的想法。”

韩非打断了他,低沉道:“只...只是可惜了郑国,他本可成为名垂青史的水工,如今却要沦为这乱世的棋子。”

夜风中,韩非望着宫墙上的月光,想起郑国曾对他说过:“泾水之患若用“横绝”之法,可引浊水灌盐碱地,不出五年便能让关中亩产倍增。”

那时,他只当是学术争鸣的趣谈,却不想如今竟成了韩国苟延残喘的 “救命稻草”。

夜风中,韩非静静伫立在原地,目光凝视着宫墙上的那片月光,思绪渐渐飘远。

他仿佛看到了郑国在水渠前忙碌的身影,也看到了秦人挥舞着锄头开凿沟渠,而韩国君臣却在宫殿里举杯庆贺 “疲秦之计” 得逞。

那水渠蜿蜒如蛇,看似捆住了秦国,实则正将韩国拖入更深的泥潭。

“郑国此去,必...必成六国掘墓人。”他对着月亮喃喃自语,袖中的《孤愤》被攥得发皱。

那些“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两立”的字句仿佛活了过来,在月光下扭曲成韩王然得意的嘴脸。

“如今父王要用一条水...水渠拖住秦国,却不知这渠成之日,便是韩国失去最后屏障之时。而我韩非,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韩非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无力感。

在兰陵求学时,荀子曾指着地图上的洛水告诉他:“善治水者,必通天下大势。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治国之道,亦当如此。”

彼时的韩非,听得如痴如醉,满心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将老师的教诲付诸实践,凭借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复兴韩国,让韩国在这乱世之中屹立不倒。

而如今这大势,却要靠韩国水工的双手来改写。

他是韩国的公子,本应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曾无数次在朝堂上痛陈变法之要。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告诉他,他的力量是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

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感觉不到疼痛。

或许,韩国的命运,早已在这乱世中注定。

而他,不过是这棋局中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罢了,无论他如何挣扎,都无法改变这既定的结局。

他忽然笑了,笑声中带着几分癫狂,几分自嘲。

他笑自己,空有治国安邦之才,熟读申不害、商鞅之法,满心想要复兴韩国,却敌不过韩王然一句“能保韩不亡”;

笑这满朝文武,将“势治”曲解为拖延投机,却忘了申不害变法的根基是“内修政教,外应诸侯”。

原来这乱世之中,最锋利的不是刀剑,而是人心的贪婪与短视。

韩非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十万秦民在水渠工地上劳作的场景,他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像是为六国挖掘坟墓的铲土。

而韩国,这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终究要为这自以为是的权谋付出惨痛的代价。

“或...或许,真正的变法,从来都始于鲜血与废墟之上。

而韩国,怕...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韩非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悲凉与绝望。

韩国的命运,或许早在韩王然决定送出郑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写好了结局。

而他,也不过是这乱世棋局中,一颗无法左右局势的棋子罢了。

与此同时,新郑的某处宅院里,郑国正借着烛光,仔细端详着泾水流域的舆图。

他用毛笔在泾水舆图上画下第一条渠线,笔尖却在“瓠口”处顿住,那里是洛水与泾水交汇处,也是水患最烈之地。

忽闻门外传来脚步声, 声响惊得郑国猛然抬头,墨迹在舆图上划出歪歪扭扭的长线。

转身时,正见韩王然的心腹内侍走进来。

“郑大人好雅兴,这三更天还在研究水道?”

内侍从袖中抽出令牌,随后继续说道:“大王有令,明日一早便启程前往咸阳。至于那水渠......”

他顿了顿,突然凑近郑国,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接着说道:

“务必让秦人投入数十万民夫,耗时十年方能建成。郑大人是治水奇才,该知道怎么让一条渠永远修不完吧?”

郑国听后,沉默了片刻,心中思绪翻涌。

他想起三年前在襄城,为了治理汝水,他带着工匠们吃住都在河堤上,连续四十七个昼夜,最终用“束水冲沙法”让泛滥的河水乖乖归入新渠。

可如今,他要设计的不是利民的水渠,而是耗空秦国的“毒计”。

他明白这道命令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对他工程计划的巨大挑战,更是对他个人良心的考验。然而,他毕竟是韩王然的臣子,面对王命,他无法违抗。

最终,郑国深吸一口气,拱手应道:“臣明白。只是这渠若修得太慢,秦王必生疑。”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其中的无奈和苦涩却难以掩饰。

内侍冷笑一声,随即说道:“大王说了,郑大人只管按最长的工期报,秦人有的是青壮,死上几万也不过是填渠的土罢了。”

待内侍离去,郑国扶住桌案,重新展开舆图,指尖划过泾水河道,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有对工程的担忧,有对百姓的怜悯,还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宛如他此刻摇摆不定的心。

他想起自己年少求学时,曾立下宏愿,要让天下百姓皆免受水患之苦。

然而,如今他却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

城西,鬼谷学苑后山。

嬴政站在新筑的夯土墙边,目光越过土墙,落在远处那支正在搬运石料的工匠队伍上。

秦臻在他身侧,左手握着一卷《考工记》,右手拿着鲁班尺,正俯身丈量着新砌的城砖。嘴里还轻声念叨着尺寸数据,时不时伸手轻敲城砖,听那沉闷声响,以此判断是否达标。

嬴政望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思绪正飘向未来之际,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那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山野间劳作的节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561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