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3章 商谈上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秦思源正要说话的时候,苏明哲和周立民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们收到命令后,随意安排了一下工作,然后快马赶来了这里。

“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二叔”,秦思源说道,转头又介绍道,“这位是苏先生,这位是周先生”。

秦天云也站了起来,“见过苏先生,见过立民兄,多年不见,不知还记得否”。

周立民哈哈大笑,“当然记得,我父病重之时都还提到过你”。

这两人幼年就相识,秦天云还请教过周立民父亲学问,正因为有这个关系,周立民家里出事后,秦文蕴才跑去将周立民接了过来。

五人一番闲聊,然后分宾主坐下,苏明哲和周立民坐在左边,秦天云和王冀则坐在了右边。

秦思源淡淡的说道,“大家都到齐了,废话我们也不多说,今天我们谈的事情关乎以后保宁府的走向,二叔请先说吧”。

王冀和秦天云对视一眼,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开口。

良久,还是秦天云说道,“既然这样,那我就说说吧,你爷爷已经把事情全权委托给了我,我只想问一下,你打算怎么安排秦家”。

秦思源点点头,又转头看向王冀,“世叔呢,你既然跟来了,又有些什么诉求?”。

王冀皱了一下眉头,“我也是这个想法,希望今天能解决这件事”。

“很好”,秦思源轻拍了一下桌子,“大家都是明白人,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保宁府必须在我的掌控下,谁若是阻止,谁就是我的敌人,不管他是谁,还是和我有什么关系”。

此话一出,其余四人不由得坐正了身子,这就是底线了,不管是谁都不能打破这个底线。

如果敢打破这个底线,那么就是真刀真枪的杀伐,直到一方死亡才会结束。

秦思源看向苏明哲,“苏先生,你来说说吧”。

苏明哲行了一礼,拿出一本册子,缓缓说道,“根据我们多日商议,定下来基本的条例”。

“一,所有土地收归于大人名下,然后分配于无地百姓,私人拥有的土地不得超过一千亩,多余土地必须上缴”。

王冀马上打断了苏明哲,“请问苏先生,这个私人不超过一千亩是什么意思?是整个家族还是个人?”。

“个人”,苏明哲说道,“不过以后会取消荫庇,除了士兵的土地免除税收外,所有土地都不再免税”。

大明对读书人很优待,秀才及以上功名者享有一定程度的免税待遇,考中秀才后,个人及其家庭可免除部分赋税。

这是因为在明朝初期,统治者认为读书人基本生活能力不高、赚钱能力有限,给予免税政策可让他们的生活相对稳定,从而鼓励更多人读书。

拥有秀才及以上功名的人,名下的田产在纳税方面也有一定的优惠。

例如,举人可以免除一定数量田产的赋税,具体的免税田产数量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举人所享受的免税田产额度要高于秀才。

考中举人可免两百亩左右的田产赋税,考中进士则能免两千亩左右的田产赋税。

如果做到四品以上的官员,还能再免两千亩的赋税,做到二品以上的大员,免税田产额度可达一万亩左右。

但这个对读书人的政策后来变了质,许多没有功名的人将自己的田产寄在举人名下,以逃避赋税。

使得举人可以按期收租收钱,这导致土地兼并现象愈发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有功名的人手中,国家税收减少。

原本应该由全体民众共同承担的赋税,因大量特权阶层免税,都压在了普通百姓身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而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地被激化,这无疑给明朝的统治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正是当前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现象。

那些举人进士们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如强占和掠夺,持续不断地吞并土地,并通过借贷等卑鄙手段,逐步压缩自耕农的生存空间。

他们的行为导致了无数农民失去土地,不但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还让他们失去了土地,变成了这些人佃户。

然而,当秦思源推出这项政策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这一举措类似于后世清朝时期的官绅一体纳税、纳粮制度,使得囤积大量土地不再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事情,反而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

可以想象,如果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那么还有谁愿意去耕种别人的田地呢?

不仅如此,每年应缴纳的钱粮也一分不少,这样一来,拥有大量土地的人就完了,缴纳不出钱粮,土地就会被变卖。

秦天云和王冀都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陷阱,他们就算将名下土地分散到自己子侄名下都不行。

没人给他们种地,土地就不再有收益,反而换成了负担,这让谁还敢接收土地?

秦天云心里暗暗赞叹,自己这个侄子太厉害了,一招就解决了千百年来的顽疾,如果真的施行下去,要不了几年,保宁府就会被他经营成铁桶一般。

“两位叔叔,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咱们可以商量的”,秦思源笑着说道。

秦天云沉吟了一下,“我有个问题,朝廷对读书人的优待,你是不打算继续了吗?这样会让读书人离心离德的”。

他这话说的隐晦,但是秦思源能听明白,意思就是不会得到读书人的拥护,对今后的道路阻碍很大。

苏明哲马上说道,“有优待的,我们已经决定在每个村设一个教书先生,他们不但有月银,分配的土地还免税”。

秦天云一怔,马上问道,“每个村一个教书先生?你确定”。

“是的,他们的月银由我支付,我已经决定,不论男女,都要去学堂读五年的书”。

“在这其中,学堂由我建造,学生每日管一顿饭也由我承担,春夏两季各休息两个月”。

“由于条件所限,这些学生每天只读半日,每十日休息一天”,秦思源侃侃而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389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