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65章 考察下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一行人继续缓缓前行,仿佛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间便踏入了村子的范围。

余万两见状,连忙让众人在原地稍作等待,自己则快速往村子里走去,径直奔向村中一座院子。

站在院子外,余万两深吸一口气,然后高声呼喊了几声,声音在宁静的村庄中回荡。

没过多久,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老汉从院子里走了出来。

这老汉满脸皱纹,犹如被岁月的刻刀雕琢过一般,但他的身体却异常壮实,显然生活过得颇为滋润。

两人简短交谈了几句后,老汉便毫不犹豫地跟随余万两一同折返回来。

余万两向众人介绍道:“各位,这位便是本村的刘村长,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

陈瑞等人闻言,纷纷朝着刘村长拱手施礼,齐声说道:“那就有劳刘村长了”。

刘村长赶忙摆手,连声道:“不敢当,不敢当,诸位都是贵人,能降临我们这个小村子,实在是……”。

话到此处,刘村长突然有些语塞,似乎是肚子里的墨水有限,难以用更华丽的辞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从他那谦卑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并非那种口是心非之人,与一些夏国子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些人虽然表面上态度谦逊,但内心却充满了傲气。

陈瑞笑了笑,并没有对老汉的无知多加指责,反而觉得这才他们认识的百姓,打从心里对自己这些世家子弟非常敬畏。

陈瑞脸上依旧挂着那副温和得体的笑容,他语气和煦地对刘村长说道:“刘村长,今日得见贵村风貌,实在令人心喜”。

“不知可否劳烦您带我们在村里四处走走,也让我等见识见识这夏国治下的安居乐业?”。

“可以,当然可以!几位贵人这边请,小老儿给诸位引路!”,刘村长一听,忙不迭地答应,脸上堆满殷勤的笑容,佝偻着背走在了前面。

一行人跟在刘村长身后,沿着村中平整的土路缓缓前行,眼前的景象确实与陈瑞等人惯常所见的江南村落大不相同。

记忆中常见的低矮茅草房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青砖灰瓦房舍。

大多数人家都有围墙围着自己的小院,显得整洁有序,鸡鸣犬吠声中,肥硕的鸡鸭悠闲地在房前屋后踱步觅食,处处透着一股殷实安稳的气息。

一路沉默寡言的朱扬州,此刻内心的震动终于按捺不住。

他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带着难掩的讶异与探究:“刘村长,恕在下冒昧,贵村竟如此富庶?放眼望去,这房舍皆是砖瓦结构,整齐干净,实在少见”。

刘村长闻言,腰杆似乎都挺直了几分,脸上那份朴实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托大王洪福!托大王洪福啊!”。

他连声感叹,“自打归了大王治下,咱们村人人都有了足份的田地,只要肯下力气,勤快肯干,攒上两年的收成结余,就能起这么一座砖瓦房!这好日子,都是大王给的!”。

朱扬州听了这话,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言语,只是眼神复杂地扫过那一座座崭新的院落,再次陷入了沉默。

显然,这种普遍的、由底层农户自身努力实现的富裕景象,与他认知中的乡村图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旁的余万两见状,适时地开口解释,语气带着一种官员特有的清晰条理:“朱先生,这等景象,得益于大王麾下科学院革新了砖瓦烧制之法”。

“如今我大夏各乡各镇,都设有官督民办的砖瓦工坊,技术改良了,产量大增,这砖瓦的价格自然也就降了下来,变得寻常百姓家也负担得起”。

他顿了顿,指向远处几户还在用土坯或半砖半土的房子,补充道:“至于村中尚未全部换成砖瓦房的,并非村民不愿,应该是工坊产出的砖瓦供不应求,一时货物周转不及罢了”。

陈瑞一直饶有兴致地听着,此刻敏锐地捕捉到了“供不应求”这个关键点,“哦?货物不足,那为何不多建几座工坊?既能满足百姓所需,工坊多了,官府收的税赋岂不也跟着水涨船高?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他可是知道夏国对工坊商税抓得极严,税率也不低,偷漏税款的惩罚更是严苛到十倍罚没,按理说,官府应该鼓励开坊增税才对。

余万两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你有所不知”的表情,耐心地解释起夏国这套独特的规矩:“陈先生此言差矣,此事,非不为也,实乃大王定下的规矩使然”。

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着,“其一,这是为了保护现有工坊主的正当利益,倘若一个乡镇之内,工坊林立,相互间必定恶性压价,最终谁也赚不到钱,反坏了营生,工匠的生计也要受损”。

“其二”,他语气加重了些,“每个乡镇工坊的建设名额,并非随意开设,乃是经过官府统一规划,并公开竞标所得”。

“价高且经营能力可靠者方能得此资格,如此,既可确保工坊主有稳定收益,专心经营,提升技艺,保证砖瓦质量”。

“官府也能有效监管,防止粗制滥造、扰乱民生,同时确保税源稳定可靠,此乃大王定下的‘有序经营、保民生、护商贾’之策”。

陈瑞赞同的点点头,他其实是陈家掌管商业之人,对于商业竞争实在太熟悉了,其中阴暗的手段实在太多了。

就比如这种工坊,直接就是以自身强大的财力压低价格,直接挤压别的工坊没有利润破产,然后再提高价格把前面的亏损找回来。

这样一来就控制了一个地区此类工坊的定价权,形成了垄断,只要垄断了还不是想卖多少就卖多少。

这对大商家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对本地百姓就没有好处了,夏国这样做其实是保护了本地的市场,有了一个稳定的税源。

而且这些工坊固定之后还有好处,如果出现伪劣商品那就是一查一个准,连辩驳的余地都没有,也方便官府的管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858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