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74章 崇祯的应对下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当周延儒接到崇祯口谕踏入乾清宫的那一刻,他的心头猛地一紧,定睛看去,只见今日的崇祯与往日大不相同。

崇祯的脸色依旧苍白如纸,但那原本萎靡不振的精神却似乎在瞬间焕发出了光彩,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激发。

周延儒心头一震,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涌上心头,他隐隐觉得,那个曾经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少年天子,似乎又回到了眼前。

“臣周延儒见过陛下”,周延儒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按照宫廷礼节跪地行礼,同时垂下眼帘,不敢过多地打量崇祯。

崇祯端坐于上首,他的心情同样复杂万分。

这半年来,他几乎没有怎么插手朝政,这让崇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祖父——万历皇帝。

那个三十年不上朝的天子,正是因为他的长期缺席,才导致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落。

崇祯深知这一点,因此他紧紧抓住朝廷大权,不肯有丝毫松懈,他坚信,只要自己勤政爱民,大明必定能够迎来中兴的曙光。

乾清宫内,烛影摇曳,寂静得能听见烛芯轻微的噼啪声,崇祯帝沉默良久,沉重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压在跪伏在地的周延儒身上。

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周爱卿请起,赐坐!”。

“谢陛下隆恩”,周延儒恭敬地应道,缓缓直起身,动作带着文官特有的谨慎。

他接过小太监搬来的矮凳,只挨着半边坐下,腰身微躬,垂首敛目,姿态恭谨到了极点。

崇祯清咳一声,打破了殿内的沉闷,目光锐利地投向周延儒:“周爱卿,如今国事维艰。西南夏贼猖獗,关外鞑虏虎视,草原蒙古亦不安分,更兼腹地流贼蜂起,遍地烽烟,你身为首辅,可有良策安邦定国?”。

周延儒心头猛地一沉,不祥的预感被证实了——那个事必躬亲、焦躁多疑的陛下又回来了。

他心底不由得涌起一阵无力与厌倦,才过了几天不被步步紧逼的日子?难道又要回到那如履薄冰、动辄得咎的境地?

一个念头闪过:不如再次告老还乡?这大明王朝,真真是一艘千疮百孔、难以驾驭的破船!然而,皇帝的垂询不容回避。

眼前这位天子,对武将或许束手,但处置起文官来,手段之酷烈令人胆寒。

他连忙起身,深深一揖:“回陛下,臣以为,只要我大明君臣同心同德,上下一心,励精图治,定能……”。

“够了!”,崇祯猛地一拍御案,暴喝声如同惊雷在殿内炸响,将周延儒后面那些空洞的套话硬生生截断,“都到了这般田地,你还用这些冠冕堂皇之词来搪塞朕?真当朕是昏聩可欺之辈吗?”。

“臣……臣惶恐!臣该死!请陛下恕罪!”,周延儒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再次跪倒在地,额头触地连连叩首请罪。

崇祯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眼中那股偏执的光芒愈发炽盛,他死死盯着跪伏在地的周延儒,如同鹰隼锁定了猎物。

这段时间,他反复研读有关夏国的情报,对其某些富国强兵之策虽心有戚戚,但更让他耿耿于怀的,是夏王秦思源麾下如苏明哲、雷虎那般能文能武的干才。

他认定,若自己也有此等股肱之臣,何愁大明不兴?

勉强压下翻腾的心绪,崇祯的声音恢复了表面的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硬:“周爱卿起来吧,你好歹是百官之首,不必如此跪来跪去”。

周延儒又磕了个头,才慢慢爬起来,垂手侍立,心中却在疯狂腹诽:你有本事学学夏国啊!免了这劳什子的跪礼!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夏国律法虽严,可俸禄丰厚,上朝议事无需跪拜,更不必三更半夜就爬起来,只要恪尽职守,也不用日夜提防一个喜怒无常、随时可能翻脸的主子。

他不知道的是,这便是秦思源堂堂正正的阳谋!他故意不封锁夏国实情,正是看准了这是个比烂的世道。

只要夏国做得比别家稍好,自然能吸引人心,可这“好”,旁人却难以效仿——谁会甘愿放弃手中的特权?免了文官的跪礼,那庶民呢?太监呢?

夏国那句“人人平等”,更是崇祯乃至满朝文武都绝难接受的禁忌。

周延儒起身后不敢再坐,心知今日注定难熬。他暗暗咬牙,索性豁了出去:“陛下,大明积弊已深,危如累卵,臣……臣亦感力不从心,军国大事,还请陛下乾纲独断”。

他本想说“才疏学浅,乞骸骨归乡”,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终究舍不下这权势,更怕触怒眼前这位反复无常的天子,招来杀身之祸。

崇祯脸色阴沉得能滴下水来,但这次竟罕见地没有发作。

他话锋一转,抛出了思虑已久的策略:“眼下东南郑芝龙,尚算忠心王事,且曾力挫西夷,朕意,加封其为伯爵,爱卿以为如何?”。

周延儒心头又是一凛:这是要动手斩断夏国的商路命脉了!夏国崛起之路清晰可见,其财赋根基全系于商贸。

一旦掐断其通往江南的商道,夏国财源必将大损。

更关键的是,夏国实行军政分离,庞大的军费开支全赖夏王私库支撑,此乃其稳定基石。

若夏王财力不济,势必要政务院分摊,这套精密的体系必生裂痕,夏国内部恐生变乱。

然而,他深知夏国商队背后是精锐水军伪装护航,郑家水师加上朝廷那点水师,真能撼动夏国水师?过往大明水师全军覆没的惨败犹在眼前。

罢了罢了,周延儒此刻已是心灰意冷,破罐破摔:江山是皇帝的,他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大不了再辞官归隐。

即便夏国得了天下又如何?总不至于杀尽前朝旧臣,为安抚人心,说不定还能捞个闲职俸禄。

想到这里,他躬身应道:“陛下圣明烛照,臣附议”。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这老狐狸今日竟如此顺从?他按下疑惑,继续道:“还有,新军已成,朕意,命孙传庭率两万精锐,即刻南下坐镇南京,爱卿以为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239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