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36章 只要合适我就娶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秦思源似是察觉到了张伦的疑惑,也淡淡地瞟了他一眼。

他心里清楚,有些事情即便说出来,张伦也未必能理解,因为张伦从未经历过后世的工业时代,他的认知被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牢牢局限住了。

在后世,大部分战争的背后其实都是利益的博弈,说得再直白些,就是为了钱和资源。

真正单纯为了仇恨、为了所谓正义而发动的战争少之又少。

这是工业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想要发展,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通过生产商品并销售出去,再买回自身发展所必需的物资,利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利润来壮大自身实力。

回首几百年后的两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本质上也是为了这个。

工业时代与农业时代有着天壤之别,在工业时代,一切都必须遵循商业规则。

而保宁府如今已然踏上了初级工业发展的道路,就拿阆中大曲来说,以往每年产量不过几百吨,然而采用新式酿造方法后,人员并未增加多少,产量却奇迹般地提升了十倍。

这样的例子在保宁府数不胜数,这也正是秦思源暂且放过地主世家的根本原因。

他需要为保宁府生产的商品开拓广阔的市场,许多奢侈品只有这些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

倘若仅仅依靠普通百姓购买,那是远远不够的,百姓的购买力有限,手中钱财也不多,所以他只能将目光聚焦在这些世家大族等有钱人身上。

这些年来,秦思源凭借着对商业的重视与精心布局,在商业领域赚取了海量的利润。

也正是有了这些雄厚的资金支持,他才有能力养精蓄锐、扩充军备,不断研发更加先进的技术。

商业,已然成为保宁府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他绝对不容侵犯的底线。

谁要是敢阻挡他赚钱,阻挡保宁府的发展之路,他必将毫不犹豫地率领大军,将一切障碍彻底摧毁,让所有人都明白,保宁府的崛起之势,不可阻挡!

张伦眉头紧锁,神色间满是思索,沉吟片刻后,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若想以最为平和之法解决江南事宜,招收江南士子怕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棋”。

秦思源负手而立,神色淡漠,目光望向窗外,悠悠开口:“士子?你说的可是那些以往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你真觉得,他们能在咱们这套体制下有所作为?”。

他这话并非有意轻视大明的读书人,实在是这些人平日里高谈阔论,满口圣人之言,可一旦落到实处,却往往眼高手低,毫无应对实际事务的能力。

保宁府有着自己独特的规矩,但凡任职,皆需从底层干起。

按规制,这些士子若来,便要先去镇上当个八品官,可保宁府根本就没有镇长这一职务,实际下去任职,便是天天与村长、民兵队长这类基层人员打交道。

不仅要维持镇上秩序,人手还极为短缺,每日忙得焦头烂额,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旧读书人和世家子弟,哪里能吃得了这般苦头?此前,就有不少人前来任职,可是做了一段时间后,纷纷选择辞职,就连王冀家的那些人也未能例外。

张伦微微皱眉,又一次陷入沉思,片刻后道:“大人,或许可以让他们先研习咱们的制度,只要对咱们的制度有足够了解,想必……”。

“然后呢?”,秦思源猛地转身,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张伦,反问道,“等日后咱们进军江南,这些所谓熟悉制度的人就出来做官?可他们当真能做好咱们的官?能担得起这一方百姓的期许?”。

张伦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他心里清楚,保宁府如今的官僚体系已具雏形,从基层做起,本就是为了磨砺新人。

让他们真切体会百姓的艰辛不易,从而锻炼他们的能力,为保宁府的未来储备真正可用之才。

秦思源缓缓踱步,思索良久后道:“待建国之后,成立王室学府,可招收年满十六之人进学”。

“不过,你务必和他们讲清楚,这王室学府,绝非独尊儒术之地”,他目光坚定,神色严肃,“在这里,所有学说皆可绽放光芒,百家争鸣”。

“也别想着结业之后便能一步登天,谋得高官厚禄。若愿意留下来当吏,倒还可以酌情安排”。

张伦心领神会,重重地点点头,他深知,保宁府眼下最缺的便是大批可用的吏员,真正的主官数量其实无需太多。

所有人从基础做起,历经层层磨砺,最后脱颖而出的,必定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正是秦思源的深意所在,政治绝非儿戏,尤其是保宁府的政治,若只会舞文弄墨、纸上谈兵,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见事情讨论得差不多了,张论说出最后一件事:“大人,还有关于联姻之事,顾家小姐已经到了成都,您看该如何安排?”。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还特意派人打听了,顾家这位三小姐,生得花容月貌,且知书达理,是不可多得的良配啊”。

秦思源抬手示意他停下,神色平静,缓缓说道:“我确实需要一位有身份的正妻,不过,对我而言,她无需太过美丽动人,只要身体健康,能为家族传宗接代即可”。

他目光深邃,“这人在家事上,她要能独当一面,把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要有威仪能服众”。

“咱们如今是什么形势,你心里也清楚,这正妻的位置,要承担的责任可不少”。

张伦恭敬地拱手道:“大人放心,像顾家这种大家族的女子,所受的教养那是极好的,尤其是嫡脉,自幼便是按照当家主母的方向培养”。

秦思源微微点头,他对这些世家的教养还是有所耳闻,也颇为信任。

思索片刻后,说道:“这样吧,既然顾家有意,我也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那就让我母亲去见一见”。

“嗯,过几天我母亲会举办一场宴会,邀请城里官员的家眷,到时候让顾家小姐也去,先让我母亲相看相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597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