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84章 蜀王离城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第 684章 蜀王离城

刘风说完就把册子递给了旁边的马明朝,“你给大家念念”。

马明朝恭敬的接过,缓缓的念了起来,“朕承祖宗鸿业,临御天下,夙夜兢兢,未尝敢懈。

然今海内多艰,内有贼寇肆虐,外有强虏犯边,皆为社稷大患。

辽东之虏,久扰边疆,为固边防,朕不得已征辽饷,以充军资,然贼寇蜂起,流窜诸省,烧杀劫掠,百姓苦不堪言。

其势愈炽,已成燎原。若不速剿,恐天下糜烂,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为早日荡平贼寇,解百姓倒悬之苦,朕今特准户部所奏,于辽饷之外,再增剿饷。

此乃权宜之计,实非得已,朕亦深知百姓负担沉重,然当此危急存亡之际,唯有集天下之力,方可挽狂澜于既倒。

所征剿饷,专款专用,户部与兵部需严格监管。

一厘一毫,皆要用在剿贼战事之上,不得有丝毫浪费与贪墨。

有敢侵吞者,一经查实,定当严惩不贷,株连九族。

望我天下臣民,体谅朕之苦衷,共赴国难。

待贼寇荡平,朕定当减免赋税,与民休息,朕必不负天下,天下亦不可负朕。

钦此”。

一众人听完,瞬间炸开了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李清泉满脸愤然,提高音量道:“大明这简直是自寻死路!辽响已然害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如今居然还要增收剿饷?简直荒谬至极,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马明朝闻言,眉头紧锁,一脸困惑:“统领大人,可这诏书上面并没有提及剿饷具体征收多少啊”。

“这恰恰是关键所在”,刘风目光敏锐,赞许地朝马明朝点点头,“这封诏书针对的是江南,目标就是江南那些大大小小的世家和富贾”。

“至于其他地方嘛,应该也就是意思一下就是,所以我肯定朝廷会派人去和那些江南世家谈判”。

李照宁若有所思,紧接着分析道:“那肯定是朝廷瞧出了江南的雄厚财力,毕竟朝廷一下子就能凑出二十万征讨大军,如今这是还想从江南世家富商身上再狠狠榨取一笔”。

刘风再次点头,神色冷峻,有条不紊地安排道:“圣旨和公文容易获取,可想要让江南世家心甘情愿出血,朝廷肯定会派人前去谈判”。

“我们务必要把前去谈判的人员摸得一清二楚,之后交给大人定夺”。

三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各自匆匆离开,奔赴各自的眼线之处,全力打探消息,誓要将前去谈判的人员名单查个水落石出。

与此同时,和朝廷内部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截然不同,成都府已彻底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城中百姓的生活也回归正轨,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烟火气息。

这场成都城之战,可谓是兵不血刃,顺利收官。

秦思源接手了一座毫发无损的成都城,这无疑为他日后的大业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今日,正是蜀王离开成都府的日子,天还未大亮,蜀王府内便已喧闹起来。

王府门外,三十余辆马车早已整整齐齐地排列等候,有些车身上雕龙画凤,装饰得极为奢华 ,在晨曦下反射着微光,似乎在诉说着这座府邸曾经的辉煌。

蜀王府的大门缓缓打开,那平日里威风凛凛的朱红漆色,此刻在阴霾的天色下显得格外黯淡。

肥头大耳的蜀王,脚步虚浮,往日里的骄矜全然不见。

他身旁簇拥着属官、妻妾,还有属官家属,一行人神色惶然,如同惊弓之鸟。

蜀王的身形在宽大的袍服下显得更加臃肿,每走一步都似拖着千斤重负。

他的脸上写满了不甘与屈辱,那原本圆润的面庞此刻因愤怒和沮丧而扭曲,往日里被众人追捧的高高在上之感,瞬间被击得粉碎。

属官们低着头,不敢直视旁人的目光,往日里作威作福的神气荡然无存,此刻只能紧紧跟在蜀王身后,像一群失了方向的羔羊。

妻妾们则是哭声嘤嘤,华丽的服饰在慌乱中显得凌乱不堪,钗环歪斜,泪水将脸上的妆容冲得一塌糊涂。

太监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蜀王走向马车。

蜀王费力地抬起腿,想要登上马车,却因动作太过笨拙,险些摔倒。

他稳住身形,回头望向蜀王府,那深深的庭院,曾经是他的王国,如今却成了他再也回不去的伤心地。

“我蜀王一脉,竟落得如此下场……”,蜀王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悲怆,那声音在风中颤抖,仿佛是他破碎的尊严与骄傲发出的最后哀鸣 。

跟随蜀王一起离开的,不过百余人,与曾经王府内门庭若市、奴仆成群的景象相比,显得无比凄凉。

马车缓缓启动,车轮在石板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每一声都像是敲在众人的心上。

队伍稀稀拉拉地前行,扬起的尘土仿佛是他们被吹散的命运,在这灰暗的天空下,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助,逐渐消失在成都府的街巷之中。

秦思源带着林云在不远处看着离开的人群,缓缓道,“记住今天这个时刻,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做好”。

“那么我们也会被这样赶走,或许连这样被赶走的机会都不会有”。

他身后的一个小吏手持一本册子,专心的把这些话记录了起来。

这人就是他的随侍文书,也就是记录他重要话语的吏员,也可以说这人就是以后的史官,会记录他的很多重要事情。

秦思源没有取消这个制度,反而是加强了,现在他的随侍文书有六人,三人负责长期跟随,三人负责整理。

“大人,蜀王也就是遇到了您,要不然可没有这全身而退的机会”,林云在旁边道。

秦思源叹了一口气,“蜀王这一行的人好像不多?有很多人不愿意跟随吗?”。

“是的”,林云道,“除了有级别的属官和他们的家属,还有蜀王有品级的妃子外,都没有跟随”。

秦思源点点头,“不愿意离开的就好好安排一下,把能用的用起来”。

林云马上答道,“已经在甄别中,保证不会出什么问题”。

“嗯,辛苦了”,秦思源笑了笑,又看了一下天色,“时候不早了,我该去迎接母亲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759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