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58章 江南观察团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眨眼间便已临近岁末,回首这一年,大夏可谓是好事不断,令人欣喜若狂。

首先,夏王妃身怀六甲,这无疑是一件大喜事,为整个大夏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其次,在军事方面,大夏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成功地开疆拓土,基本将云贵之地纳入了版图之中。

尽管云贵两地的战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彻底终结,但目前主要城市已基本被攻克,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极大地鼓舞了众人的士气,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时光荏苒,如今已是腊月二十,大夏二年即将画上句号,在这重要的时刻,整个大夏的高级官员们纷纷齐聚成都,共同进行最后的年终总结。

在这里,无论是相识已久的老友,还是素未谋面的同僚,都在热情地交谈着,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毕竟,大夏国势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每个人都为能身处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而感到无比自豪。

新建的夏国大会堂穹顶高阔,巨大的玻璃窗引入冬日暖阳,将内部映照得明亮辉煌。

五百余位夏国官员、贵族身着利落的官服或军装,精神抖擞,会场内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自信。

然而,在靠近前排的一处区域,气氛却显得有些凝滞。

以顾云泽为首的近五十名江南来客,虽然也穿着华贵的锦袍,但不少人脸上却带着一种审视甚至挑剔的神色。

他们环顾着这座风格迥异于传统殿堂的建筑,看着那些不像大明官员一样行跪拜大礼、而是互相行握手礼或简单揖礼的夏国官员,听着会场内直白高效的讨论用语,眉头越皱越紧。

尤其是其中几位皓首白须的老儒,眼神中的轻蔑几乎要溢出来。

“哼!”,一声不大不小的冷哼,清晰地从一个身着紫檀色暗纹直裰的老者口中发出,让这个小团体的人都能听到。

此人正是江南名宿,吴中书院的山长,姓沈名文渊。

他捋着长须,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江南特有的雅言腔调,在喧闹中竟也传开不少:“堂堂年终大典,百官汇聚,竟如此喧哗无状,毫无静穆威仪可言”。

“君臣之别何在?上下尊卑何存?夏国虽疆域日广,然其立国之基,竟弃圣贤礼法如敝履,实乃本末倒置!此等‘不知礼’之国,纵有开疆拓土之功,终究是蛮夷之治,难登大雅之堂!”。

这番话如同冷水泼入热油,瞬间让周围安静下来,夏国官员们脸色微变,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沈文渊。

他们中大多数人出身寒微,对这套“礼法”背后的等级森严深恶痛绝,更有人是战场归来的悍将,眼神中已带上怒意。

顾云泽脸上的笑容淡了下来 他此行肩负着沟通江南与夏国的重任,深知这些老家们顽固守旧,却也没想到会有人在这种公开场合、如此不给面子地发难。

他缓缓站起身,没有看沈文渊,而是环视了一圈会场,最后目光落在那位老儒身上,声音沉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沈老此言,恕顾某不敢苟同。何为礼?何为雅?难道非要学那大明京师,让百官寅时即出,顶风冒雪,提着灯笼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鬼市里穿行半个京城,只为在宫门前瑟瑟发抖地排队,等候那一声‘点卯’,才算知礼?”。

顾云泽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辛辣的嘲讽:“诸位都是江南贤达,想必家中也有子弟在明朝为官。敢问他们冬日上朝,可曾冻僵过手脚?”。

“可曾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失足摔伤?可曾因一次小小的迟到便被廷杖伺候,皮开肉绽,斯文扫地?紫禁城那巍峨的金銮殿,百官跪拜山呼万岁,场面确实‘威仪’!”。

“可那威仪,是用多少官员的健康、尊严乃至性命堆砌出来的?是用多少本该用于民生国策的时间,白白耗在那漫长的路途和等待中?”。

他作为秦思源的老丈人,这个时候肯定要站出来驳斥,毕竟他已经和夏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且他也是这群江南来人的首领,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也必须站出来。

顾云泽继续道,“夏王此等安排,省却了多少无谓的奔波与折磨?节省了多少可用于实务的精力与时间?”。

“沈老口中的‘喧哗’,正是夏国官员为国事积极建言、热烈讨论的生机!您所谓的‘不知礼’,恰恰是我夏国‘以人为本’、‘务实高效’之礼!”。

顾云泽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在那些江南来客的心上。

他们想起了自家子弟在京为官的艰辛:寒冬腊月,天不亮就要挣扎着离开温暖的被窝,顶着刺骨寒风,在漆黑的胡同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往皇城。

想起那些因雪天路滑摔断腿的,因体弱早朝晕厥的,甚至因迟到一次就被当众羞辱责打的往事。

那巍峨皇权下的“礼”,确实浸透了无数士大夫的血泪与辛酸。

反观夏国这边,与明朝相比可谓是别具一格。

秦思源作为夏国的首领,他对于会议的安排十分独特,他并非像明朝那样频繁地召开朝会,而是每十天举行一次列会。

这样的频率既不会让官员们过于忙碌,也能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更值得一提的是,秦思源所召集的并非全体官员,而是主要的官员。

这种精准的召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会议的效率,还能让核心决策人员更加集中地讨论重要事务。

而会议的时间设定也相当人性化,定在九点左右,这个时间既不会太早影响官员们的休息,也不会太晚耽误正常的工作进度。

对于普通官员来说,他们的上班时间同样合理,早八晚六的工作制度,给予了他们充足的休息时间,使他们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附近的大夏官员听到顾云泽这样说,大家都微笑着投以赞赏的目光,对这个国丈也非常认可。

不过他们也没有站出来驳斥江南来人的话语,实在是夏国的这一套和明朝已经割裂,连文化都不同,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563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