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05章 新四川见闻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顾云章猛地一把掀开帘子,向外望去,目光中满是复杂,不禁感慨道:“汉中归入保宁府才短短一年,竟已改天换地,往昔大明的痕迹,竟已难寻半分!”。

这声音里,有惊叹,更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怅然,好好的大明国土,这才短短时间里就变了样子。

王悟也随着他的动作,将目光投向外面,只见官道上熙熙攘攘,行人如织,显然都是前往城里赶集的百姓。

一辆辆牛车、马车缓缓前行,车上满载着各类货物,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路上的人们,个个精神抖擞,脸上绽放着自信的笑容,与其他地方百姓那满脸愁苦、畏畏缩缩的模样截然不同。

王悟不禁脱口而出:“保宁府能有这般能耐,崛起乃是必然,只要保宁府之主秦思源不犯错,不出十年,这天下怕是就要改姓秦了!”。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这是他几十年人生阅历得出的结论,自己也非常相信。

这话一出,其余两人皆沉默不语,无人反驳,事实就摆在眼前,秦思源稳扎稳打,保宁府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江南那些大大小小的世家,正是看到了这不可阻挡的趋势,才派出他们三人前来探路,说白了,就是想谋求合作,为家族争取到最好的条件。

至于之前双方还打得你死我活,秦思源会不会心存忌讳,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

在他们看来,作为政治人物,利益才是根本,那些过往的恩怨不过是过眼云烟。

他们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秦思源想要的是统治,是众人对他道路的认同。

在他眼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死多少人并不重要,但若是牺牲太过惨重,那些与他作对的人,也必然不会有好下场,不死也得脱层皮,这正是他们急匆匆赶来的原因。

看了片刻,王悟又心生疑惑,开口问道:“这官道都已经如此宽阔了,为何另一边还在规划道路?”。

陈孟华缓缓解释道:“根据咱们掌握的情报,保宁府规定官道宽度为二十米,而且还要分左右”。

说着,他伸手指向道路,“二位请看,咱们的马车走的是右边,也就是靠右行驶。边上是行人走路的地方,再往外则是排水沟,整个设计十分合理”。

保宁府以前的官道宽度并没有这么宽,这已经是三次修改之后的结果,为的就是一次性把道路规划出来。

至于分左右行走也是秦思源制定的,这样可以很好的分流,不至于把道路堵塞,可以说很多地方都有后世的影子。

“需要这么宽吗?”,王悟满脸疑惑,“还有,这个‘米’是什么意思?难道保宁府重新制定了度量衡?”。

陈孟华点了点头,郑重说道:“没错,保宁府重新制定了度量衡,而且全部采用十进制,我找了许多行家研究过,他们都说这是一套极为成熟的度量衡体系”。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那是保宁府村学的课本,里面对这些内容有详细的介绍。

王悟一直在家族中深居简出,对外面的变化了解甚少,他迫不及待地接过册子,刚一入手,便不禁惊叹。

这哪是什么普通册子,分明就是一本装订精美的书籍,字迹工整清晰,纸张质地优良,一看就是印刷而成。

王悟没有立刻翻开,而是将书拿在手中,反复端详,嘴里啧啧称奇:“先不说保宁府的武功如何,单看这文治,就已然超凡脱俗,令人望尘莫及”。

陈孟华接着说道:“保宁府有规定,所有孩子,无论男女,都必须在村里学习五年,要学会识字和算学”。

“我们商议之后觉得,保宁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能写会算,具体还有什么更深的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王悟微微点头,这个情况他之前有所耳闻,只是当时听说孩子们在沙子上写字,如今亲眼见到如此精美的课本,心中震撼难以言表。

由此可见,保宁府的科技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也难怪会有那么多新奇的玩意儿不断涌现,让江南的那些人趋之若鹜。

王悟缓缓翻开课本,这是一本算学教材,上面是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还有各种度量衡的标准。

比如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等于一千毫米,一斤等于五百克,一公斤等于一千克,一千公斤等于一钧等等。

这本书虽然是给小孩子看的,但对日常生活却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

不难想象,这批孩子长大后,人人都能读懂官府的公告,能写会算,这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社会进步。

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读书识字一直是少数人的特权,如今保宁府这一举措,彻底打破了朝廷和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

王悟随意翻了几页,心中却愈发忧虑,忍不住问道:“我听说保宁府以后要废除科举,这是真的吗?”。

“并非如此”,陈孟华摇了摇头,“他们只是对科举进行了改革,使其更符合保宁府的发展需求”。

“如今,保宁府已经在成都府建立了高等学校,从那里毕业的学生,将成为未来的官吏,只不过,儒学不再是唯一的考学内容,如今是百花齐放”。

说着,他又指了指课本,“就拿这算学来说,学得好的人可以进入一个叫研究院的地方,不仅待遇优厚,社会地位也极高”。

“总之,保宁府几乎推翻了大明的大部分体制,建立起了自己的全新体制。想要加入他们,就必须认可这一套体系,否则……”。

王悟自然明白他未尽之言的含义。认可,便能融入这个新的体系,获得发展的机会,不认可,就会被视为敌人。

而保宁府对待敌人,绝不会心慈手软,即便不将其彻底消灭,在这个新的王朝中,也绝无立足之地。

这是一场新旧体制的激烈碰撞,也是时代变革的必然趋势,保宁府已然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引领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11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