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07章 呈报崇祯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梁廷栋不慌不忙的说道,“即使要开战,也是在几个月后,不如让他们加紧剿匪,然后再抽调出来”。

周延儒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但脸上仍带着些许忧虑:“嗯,这法子倒也可行,只是那两三万兵力着实不算多呀”。

“两位,你们可有其他良策?”,他注视着两人,期待着更多的建议。

这时,梁廷栋站出来说道:“首辅大人,您莫忘了,永宁那边尚有几万雄兵呢!再加上贵州的兵马,他们常年与奢安两家浴血奋战,其战斗力定然不容小觑”。

然而,周延儒却不停地摆手摇头道:“万万不可啊!保宁府固然是心头大患,但奢安两家又岂是善茬儿?陛下断不会应允如此行事的”。

梁廷栋见状,连忙向周延儒拱手施礼,进言道:“首辅大人,咱们不妨这般跟陛下禀报,待到剿灭保宁府之后,索性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派出大军围剿奢安那帮叛匪”。

“如此一来,岂不是一箭双雕之计?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调遣四川、贵州之军前来增援,又可一次性彻底清除西南之乱,从此高枕无忧”。

他越说越兴奋,继续补充道:“只要此计一成,陛下必然龙颜大悦,西南之大患既除,我大明便可腾出双手,集中精力应对其他事务”。

“而且,此番征战亦可当作一次绝佳的练兵之机,让我朝将士得到充分锤炼,日后必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周延儒皱起了眉头,仔细的盘算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他要把自己的责任降低一点,一旦战败,他就麻烦了。

过了许久,周廷睿方才缓缓地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嗯,如此说来倒也未尝不可”。

“据老夫所知,江南一带起码能够调动十万之众,其中精锐之士定然不少于三万”。

听到此言,洪承畴双眼猛地一亮,急忙拱手施礼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下官突然想到,这保宁府尚有一支实力不俗的水军”。

“只是不知可否从福建再调遣一支水军前来支援?若能得此助力,想必胜算又会增添不少啊”。

“自然可以”,周延儒毫不犹豫地颔首应道,“江南方面对于获取那些珍贵配方可是觊觎已久”。

“只要他们如愿以偿,出兵出钱都没有问题,老夫估计,郑芝龙那里也会派一些人来”。

他这番话语确实不假,江南之地不仅手工业极为昌盛,其海运贸易亦是繁荣异常。

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以及稀有的物品一经运往海外,即刻便能换来大量白花花的银两。

正因如此,江南地区对此事表现得尤为积极主动,无论是出兵还是出资,他们皆毫不吝啬。

而此次针对保宁府之事,更是由他们率先发起串联。

周延儒见两人不再言语,轻轻摆了摆手,“好了,目前有这些兵力和资源应当已足够应对局势”。

“景泉啊,接下来便烦请你依照此计撰写一份详细的奏折,待完成后,你我三人一同入宫面圣,向圣上禀明此事”。

梁廷栋马上答应,他是兵部尚书,调兵遣将的事情本来就是他份内之事,但是他现在的权力可是没有多少。

主要原因是,崇祯时期的兵部尚书处境艰难。

一是,当时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威胁。崇祯性格多疑,频繁换人,十七年换了十七个兵部尚书。

二是,朝廷党争激烈,兵部尚书易被卷入,工作受阻,而且军事资源匮乏,军队缺饷少装备。

再加上崇祯急于看到成果,一旦战事不利,兵部尚书就成替罪羊,例如王洽就因战败被下狱,重重困难导致这个职位责任重却极难担当。

梁廷栋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为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兵部尚书,即使知道周延儒没有安好心,他也认了。

诸事已定,梁廷栋和洪承畴两人就连忙告辞,今晚已经在这里待了很长时间。

要是传了出去,即使皇帝不怪罪,还是有些不好影响的,再有什么事情,就可以去紫薇阁讨论了。

三日后,计划书终于出炉,周廷睿带着两人一起急匆匆的进宫面圣。

很快,他们就得到了崇祯的接见,山呼万岁之后,周延儒就把奏折给呈了上去。

崇祯接过折子,仔细的看了起来,一边看还一边点头,显然非常认可,能够调动这么多兵马,还不为粮草担心,由不得他不高兴。

“此策甚善,朕心甚慰”,崇祯看完之后金口开启,声震殿堂。

周延儒趋前,拜倒奏道:“陛下圣鉴,此皆仰仗陛下洪福,臣等不过略尽绵力,只为荡平保宁府逆贼,保我大明西南安稳”。

崇祯轻抬龙手,示意平身,继而问梁廷栋:“梁卿,永宁及贵州之兵留守防范奢安叛匪,此安排是否稳妥?兵力分配可有精细筹谋?”。

梁廷栋垂首恭答:“陛下,臣已悉心规划,依地势与贼情布防,永宁之兵扼守要冲,贵州之师机动策应,彼此呼应,可保无虞”。

“抽调一批军队没有问题,且臣等亦会密切关注保宁府战局,若需驰援,可即刻调遣”。

崇祯微微颔首:“奢安二贼狡诈多端,切不可掉以轻心”。

旋即,崇祯目光投向洪承畴:“洪卿,保宁府战事,你观我大军胜算几何?”。

洪承畴深施一礼:“陛下,我大军士气高昂,且有此周密部署,胜算颇大”。

“况江南十万之众可资调用,精锐亦有三万,又有福建水军应援,水陆并进,定能克敌制胜”。

“然保宁府地势复杂,贼寇或负隅顽抗,臣等仍需谨慎应对,随机应变”。

崇祯双眸闪烁锐光:“朕许卿等便宜行事之权,但莫要忘了,此乃国之大事,干系大明根基”。

“朕在京城拭目以待,盼卿等凯旋,若有差池,国法森严,绝不宽贷!”。

三人闻言,伏地叩首,齐声道:“臣等必效死力,不辱使命,扬我大明天威!”。

此刻,殿内仿若凝聚着千钧之力,只待西南战鼓擂响,硝烟弥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870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