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05章 周府密谋中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洪承畴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首辅大人啊,要想对保宁府采取招安安抚之策,那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如今的保宁府已然发展到如此规模和程度,就算是秦思源有心想要抚,恐怕其他那些人也决然不会应允的呀”。

周延儒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洪承畴的观点,紧接着问道:“那么依彦演你之见,那位熊宁元是否会响应朝廷的征召前来京城呢?”。

洪承畴略微沉吟片刻之后,方才回答道:“这个嘛……下官确实难以确切知晓”。

“按理来说,熊宁元应当也是被逼无奈之举,但下官个人觉得倘若他能够应诏入京,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周延儒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连忙追问道:“哦?愿闻其详,请快快说来听听”。

洪承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首辅大人您不妨仔细思量一番,如果熊宁元愿意奉诏进京述职,那不正好说明他内心深处依然向着我们大明朝廷么?”。

“如此一来,咱们这边就能多出一个真正了解保宁府内情之人”。

周延儒再次微微点头表示赞同,随即话锋一转,继续问道:“那你刚才所说的剿灭保宁府需要动用十万精锐以及二十万辅兵,这话究竟又是何意呢?”。

洪承畴不禁轻叹一口气,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组织好言辞之后,这才开始将自己所掌握的关于保宁府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讲述给周延儒听。

甚至连一丝一毫的增减都未曾有过,只因他实在担心稍有差池便会误事,影响了周延儒的判断。

这一说就是半个时辰,周延儒还时不时的提问,问得非常仔细。

说完之后,屋子里顿时就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消化这些信息,实在是太震撼了。

特别是听说这是一个十几岁孩子几年时间做出来的事情后,都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良久之后,周延儒面色凝重地开口问道:“这些情况可都是真的吗?”。

他的声音听起来略微有些干哑,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情绪明显有些激动,甚至显得有些上头。

洪承畴则不紧不慢地回应道:“首辅大人若是对此心存疑虑,大可派遣人手前去调查核实”。

“如今的保宁府已然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其威胁程度比起那建奴和农民军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对当前的局势深感忧虑。

“啪!”只听得一声巨响,周延儒猛地用力拍了一下面前的桌子,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好个朱燮元,犯下如此重罪,就是让他死一万次都难以饶恕其罪过,实在是该死至极!”。

他满脸怒容,额头上青筋暴起,显然已是愤怒到了极点。

一旁的梁廷栋见状,也连忙附和着说道:“的确如此啊!若不是四年前他刻意隐瞒实情,保宁府又怎会演变成今日这般局面?他着实难辞其咎!”。

听到这话,洪承畴不禁微微一怔,但随即还是忍不住替朱燮元辩解了一句:“朱总督后来想必也曾试图打压保宁府的势力”。

“只是无奈被那奢崇明和安邦彦死死拖住,无法全力施为罢了”。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便感觉到周延儒冷冷地向自己投来了一瞥。

其实,对于朱燮元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周延儒心里自然是再清楚不过的。

但此时此刻,形势逼人,他们必须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朱燮元的身上,哪怕明知其中或许存在一些冤屈,也只能先顾全大局了。

毕竟,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这份责任,才能给朝廷上下一个交代。

洪承畴不愧久经沙场、心思机敏之人,他几乎瞬间就洞察到了当前局势背后隐藏的深意——这分明就是要给朱燮元定下罪名!

如此重大的失误,若没有一个位高权重且有足够影响力的人物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如何向朝堂之上以及整个朝廷交差呢?想到此处,他不禁在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其实对于朱燮元这个人,洪承畴内心深处一直怀着敬意,若非受到来自各方势力的重重逼迫与压力,他实在不愿走到今天这般田地。

此时,梁廷栋插话道:“倘若所言之事皆属实情,那保宁府的问题可真是棘手得很”。

“咱们手中现有的兵力若是过少,恐怕此番前去只会落得个大败而归的下场”。

周延儒微微皱起眉头,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道:“这的确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啊!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国力艰难”。

“几十万大军每日所需粮草辎重消耗巨大,简直就是个无底洞……”,说到这里,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洪承畴坐在一旁始终沉默不语,对于周延儒所言,他自是心知肚明。

这种情况下,若是兵马数量不足,这烫手山芋般的任务他是断断不会接手的。

毕竟谁都不愿意去做那种明知必死无疑还要硬着头皮往上冲的傻事。

梁廷栋见洪承畴毫无回应之意,便又低头暗自仔细琢磨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对着周延儒说道:“首辅大人,依下官之见,洪总督方才所说不无道理,如果出兵剿灭保宁府,若兵马太少,只怕难以成功”。

他身为堂堂兵部尚书,对于战事自然有着颇为深厚的了解和经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精心盘算之后,对于洪承畴所提出的参战人数表示较为认同。

倘若派出的人马过少,一旦遭遇战败之局,那后果必将不堪设想,届时所要承担的战败责任,绝非任何人所能轻易承受得起。

周延儒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然而,他同样面临着自身难以言说的苦衷。

众人皆眼巴巴地盯着保宁府这块肥肉,妄图从中分得一杯羹,但真到了需要他们有所付出之时,却一个个面露难色,百般推脱。

话虽说得漂亮动听,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这可是牵涉到数十万人参与的浩大战争,其中所需耗费的银两简直不计其数。

粗略估算下来,少说也得数百万两银子,甚至很有可能会高达上千万两之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185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