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4章 燧发枪中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王冶钢向前一步,恭敬地向面前那位大人介绍道:“大人,经过多次试验,这把新研制出来的枪械威力惊人”。

“它能够在五十米的有效射程内轻易穿透铠甲,给敌人造成重创”。

“不仅如此,若是在一百米距离内准确击中目标要害部位,其杀伤力足以致命”。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目前技术所限,这把枪的发射速度较慢,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每分钟最多也只能成功发射三次而已”。

秦思源在过去的四年里可谓是殚精竭虑、埋头苦干,完成了诸多重要事务。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成果当属他对天文历法的精准测定和重新定义。

他大胆地将夏朝建立的年份设定为公元元年,并以此为基准推算出后续各朝各代的具体纪年。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个全新的纪年方式来计算,如今已然来到了崇祯五年,对应的则是公元 3702 年。

此外,他还往前追溯了整整一千年,将当时那些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部落也纳入了纪年体系之中,并赋予它们相应的名称——公元前。

秦思源之所以要这样大费周章地去重新制定历法,其背后的目的其实相当明确且单纯。

他深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后世长期却一直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彰显出华夏民族拥有着极其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传承。

待到日后国家繁荣昌盛、再度崛起之时,便能够一举取代西方现行的公元制度,让全世界都开始采用华夏历法作为标准,从而确立起华夏在世界舞台中央的核心地位。

不仅如此,还对度量衡进行了全面且彻底的统一。

将传统的“斤”定义为现代的五百克,而一百斤则被设定为一石。

同时,还确立了最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并依次往上规定了厘米、分米以及米等单位。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单位之间均采用了后世所通行的十进制计量方式,即五百米恰好等于一里。

之所以要做出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原因就在于想要推动工业的蓬勃发展,那么统一度量衡对于构建坚实的工业基础设施而言,其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从生产这个角度来深入剖析,统一的度量衡所能带来的最直接好处便是可以有力保障各类工业零部件的规格保持高度一致。

举个例子来说,在机械制造业当中,螺母与螺栓二者间的尺寸必须实现精准无误的相互匹配。

倘若缺乏一套统一明确的度量标准作为支撑,那么不同工厂各自生产出来的螺母和螺栓很有可能会由于尺寸方面存在偏差而难以顺利完成装配工作。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势必会给生产效率造成严重拖累,并且使得最终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

再从贸易及交流的层次展开探讨,统一的度量衡无疑为原材料以及各类产品的交易活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

当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在进行货物交割时,无需再为度量衡的不统一而烦恼,可以基于共同认可的标准迅速完成交易流程。

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和交易风险,从而有效促进了商业流通的顺畅运行。

不同地区只有在度量衡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准确评估商品的数量、质量等关键指标,从而促进工业经济的流通。

总之,没有统一度量衡,会在交易中产生大量混乱和纠纷,就比如大明南北一石的重量就不相同。

明朝北方一石大概一百二十多斤,但是南方却是一百五到一百八十斤,换算很不方便。

与此同时,秦思源大刀阔斧地对时间计量体系进行改革,摒弃旧制,引入小时与分钟等概念。

这些计时单位在后世通行数百年,早已发展成熟且被广泛应用。

为推动这些变革,秦思源特意抽调刘青松,又广纳贤才,招募数十人,耗费整整两年时光,终于确立新规。

这一举措让保宁府的基础工业有了统一标准,犹如为其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其向前迈进一大步,也成为秦思源心中的坚实依仗。

毕竟,以工业之力对抗农业文明,那优势堪称碾压,绝非单纯武力层面的打击,而是全方位的降维打击。

就拿生产来说,手工打造与工业批量生产相比,后者不仅效率高,且能遵循统一标准,误差极小。

秦思源仔细端详手中的燧发枪,眉头微皱,眼中难掩不满之色。

他抬手向不远处的阿方索示意,阿方索见状,赶忙一路小跑过来,满脸谄媚,抚胸行礼问道:“尊敬的大人,您有何吩咐?”。

阿方索的汉语如今已学得相当不错,简单交流已无障碍。

秦思源面色严肃,直接问道:“我之前提及的后膛步枪研制进展如何?”。

阿方索面露难色,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

王冶钢见状,上前解围道:“大人,您说的那款枪,我们也曾一同钻研过”。

“只是目前暂时难以取得突破,尚有几个棘手难题未能攻克,还有您提到的子弹相关问题也亟待解决”。

秦思源微微点头,他心里也清楚,基础工业薄弱的现状摆在眼前,这方面只能交给他们解决,他也不是万能的。

他目光扫过周围众人,高声说道:“试枪吧,结束后再去车间查看”。

“遵命!”,雷虎闻令,立刻敬了一个标准军礼,随后引领众人前往高台等候。

不多时,一个整编连的士兵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鱼贯而出。

他们以排为单位,迅速排成三列,个个昂首挺胸,英姿飒爽。

士兵们人手一把华夏三号燧发枪,身上挂满各类装备,腰间别着明晃晃的刺刀,只是未着甲胄。

“停止前进!”,带队连长声如洪钟,队伍瞬间立定。

连长转身,面向高台庄重行礼。

雷虎大吼一声:“演练开始!”。

连长再次行礼后,指挥连队站定,士兵们立即开始装填弹药,动作娴熟,忙而不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143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