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35章 大朝会下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周延儒再次出列,回道:“陛下,可令各路大军的主帅定期互通军情,设立专门信使传递消息,一旦有情况,能及时做出应对之策”。

“朝廷这边也可派出监军,督促各路大军按计划行事,确保整个围剿行动有条不紊进行啊”。

崇祯帝微微点头,道:“此事就依众卿所言去办吧,不过保宁府地势复杂,易守难攻,大军进攻之时,可有应对之法?”。

温体仁出列,说道:“陛下,可提前派出探子,潜入保宁府周边,摸清他们的兵力分布、粮草储备等关键信息,以便我大军有的放矢”。

“步兵可依山势而行,稳扎稳打;水军利用河道探查敌方布防,必要时突袭”。

“骑兵作为机动力量,关键时刻冲击敌方防线,打乱其部署啊”。

崇祯帝听后,心中稍感宽慰,说道:“众卿用心良苦,但愿此次围剿能一举成功,平定这保宁府之乱”。

“待大军出征之时,朕在此等候众卿捷报,望众卿莫要让朕失望”。

崇祯今天非常高兴,这是他登基几年来最顺利的时候,事情之顺利,超出了他的想象。

什么事情只要他他提出来,马上就有人来补上,而且这些朝臣也没有互相拆台,尤其是周延儒和温体仁这两人,今天都在尽职尽责的谋划。

群臣这时齐声高呼:“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而后,崇祯帝便宣布退朝,然后召周延儒、温体仁、张凤翼等人去了内书房。

几人就诸多细节细细商讨,从大军行军路线到各部队具体职责,从战后如何稳定民心到恢复生产等,众人各抒己见。

直至日头西斜,这场关乎大明国运的商议方才散去,而围剿保宁府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入了筹备之中。

周延儒三人疲惫的走出皇宫,温体仁主动说道,“首辅大人,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坐坐?”。

“哦?温大人还有这种雅兴?”,周延儒打趣道,他以为温体仁说的是去教坊司。

“呵呵,本官的意思是找个酒楼喝一点,毕竟我们还要商讨一下后面的事情”,温体仁笑眯眯的说道。

周延儒沉想了一下,虽然他很疲惫,但还是答应了温体仁的请求,点点头之后就上了自己的马车。

温体仁笑笑,和亲随低语几声,他也上了马车,然后马车启动,率先离开,周延儒和张凤翼的马车在后面跟随。

三人来到一处颇为雅致的酒楼,温体仁熟稔地跟掌柜打了招呼,便要了个清静的包间。

待进了包间,各自落了座,小二很快便将酒菜布好,退了出去,顺带带上了房门。

包间里一时静谧,只余烛火跳跃的声响。

周延儒率先打破沉默,目光沉稳而坚定,缓缓开口道:“今日朝堂之上,咱们所谋之事,想必二位心里都清楚,那保宁府之乱,绝非小可,关乎我大明存亡啊”。

说着,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眉头微微皱起,似是那酒入喉也难化心头忧虑。

温体仁亦是一脸严肃,放下手中筷子,重重地点头应道:“首辅大人说得极是,这场仗若赢了,大明可暂得安稳,咱们也算是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

“可若输了,这天下必将陷入更深的动荡,你我都难辞其咎,哪还有什么好下场可言呐”。

张凤翼在旁,一直静静听着,此时也忍不住接话道:“二位大人所言甚是,当下局势严峻,咱们可不能有丝毫的差池,必须得齐心协力,摒弃往日那些个嫌隙才好”。

周延儒微微颔首,目光在温体仁和张凤翼身上一一扫过,而后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

沉声道:“我今儿个就把话撂这儿,只要此番能赢下这场战争,我周延儒定当自动请辞”。

“首辅之位,我绝不贪恋,拱手相让便是,只愿这大明能重回正轨,社稷安稳呐”。

这话一出,温体仁先是一愣,旋即脸上满是惊喜之色,忙不迭地起身,朝着周延儒一拱手。

言辞恳切道:“首辅大人如此高风亮节,实在令我等汗颜呐,大人放心,我温体仁在此发誓,往后必与大人、与张大人团结一致,绝无二心”。

“咱们齐心协力,定要把这保宁府之乱平定,为大明闯出这一条生路来”。

至于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周延儒所说的,那就不得而知了,至少表面上像那个样子。

张凤翼见状,也跟着起身,举起酒杯,朗声道:“好,有首辅大人这般气魄,又有温大人这等决心,我张凤翼也愿同二位大人共进退”。

“咱们今儿个就在这儿盟个誓,往后不论如何,都一心只为这战事谋划,只为大明效力”,说罢,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周延儒和温体仁见状,也纷纷举杯,一饮而尽,那酒水顺着喉咙而下,似是将三人此刻的决心也一同浇灌进心底深处。

酒过三巡,三人又就那围剿保宁府的诸多细节细细商讨起来,从粮草的运输路线,到各路大军的配合时机。

再到万一遭遇变数的应对之法,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言辞之间,皆是对这场战事的重视,对大明国运的牵挂。

直至夜色渐深,窗外的街巷都没了行人的声响,三人才带着几分醉意,却又怀揣着满满的壮志,各自起身,准备离去。

周延儒是最后一个离开的,看着两人离开的马车,脸上露出一丝冷笑,他怎么可能是真心的。

只要战争胜利,他就是最大的功臣,谁都不能威胁到他首辅的地位,暂时联合也就只是权宜之计。

不过能结成联盟也好,至少在这一件事上不会掣肘,一切都是为了这场战争。

很快,朝廷动了起来,已经腐朽的官员体系开始高速运转,无数的文书开始发往全国各地。

无数的传令兵去往各个军营,开始调集士兵,也有无数人在串联,要在这一场盛宴里分一杯羹。

也有人前往了关外,给建奴传递大明的消息,总之,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运作中,整个大明都在高速运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514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