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75章 布局江南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周延儒此刻已是心如止水,顺着话头道:“陛下高瞻远瞩。孙大人练兵有方,由他坐镇江南财赋重地,确乃万全之策”。

崇祯点点头,不再看他,直接转向侍立一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大伴,拟旨!”。

“奴婢遵旨!”,王承恩立刻趋前跪下,早有准备好的小太监捧上文房四宝。

崇祯之所以耐着性子与周延儒周旋,都是因为涉及军国重事的圣旨,若无内阁首辅附议,便只是效力不足的“中旨”。

今日之事,周延儒这副任君施为的态度,倒也省却了许多麻烦。

圣旨很快拟好,用印,周延儒不再停留,象征性地躬身一礼,便随着传旨的小太监快步退出了压抑的乾清宫。

看着周延儒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外,崇祯疲惫地揉了揉额角,对王承恩沉声吩咐:“王大伴,派个机灵可靠的人,速去郑芝龙处传朕口谕:若能击败夏国水师,确保江南财赋之地无虞,朕绝不吝惜侯爵之赏!”。

“奴婢明白,即刻去办”,王承恩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应下。

崇祯沉吟片刻,又道:“再给孙传庭去一道密旨。告诉他,国难当头,务须与地方文武精诚合作,以大局为重,江南……再也经不起任何闪失了”。

“奴婢明白,万岁爷您还是歇歇吧,您都多久没合眼了……”,王承恩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咽。

崇祯疲惫地摆摆手,语气却异常坚决:“朕不能歇,大明如今风雨飘摇,朕哪有心思歇息?去,把新到的奏折都搬来,朕要亲自批阅”。

“万岁爷……”,王承恩还想再劝。

“速去!连你也要抗旨不成?”,崇祯猛地抬眼,目光锐利如刀,狠狠刺向王承恩。

王承恩心头一紧,不敢再多言,只得躬身应下。

退出去时,他心中反倒升起一丝宽慰:至少万岁爷的精神头回来了,不再像前阵子那般消沉,这总归是件好事。

然而,王承恩所不知的是,此刻的大明朝廷,早已千疮百孔,形同筛子。

自从夏国建立“暗夜”改制,刘风便升任情报一局副局长,全权负责大明京城的所有情报事务。

凭借夏国日益强盛的威势和银弹攻势,他在京城内外网罗了大批人手,其中不乏朝廷官员和宫中内侍。

刘风自己甚至用银子铺路,谋得了京兆府捕头的实职,对京城内外已是了如指掌。

因此,崇祯皇帝发出的圣旨和密旨,往往不出多久,一字不差的誊本便会悄然出现在刘风的案头。

其情报网在京师之嚣张,可见一斑。

刘风深知事态紧急,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动用最快捷的渠道,将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传回了夏国都城成都。

整个过程,仅仅耗费了十天。当情报送达时,朝廷派出的传旨太监,恐怕才刚离开京师地界不久。

夏王秦思源收到密报,当即召集总理苏明哲、陆军统领雷虎、水军统领吴忠国前来商议。

众人快速传阅完情报,秦思源率先开口:“大明皇帝这是要对我们夏国的商船动手了,看来是下了大决心”。

苏明哲沉吟片刻,问道:“大王,郑芝龙此人,有无可能拉拢?”。

秦思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侍立一旁的军情局长林云:“林云,你来说说”。

林云躬身行礼,汇报道:“回禀大王、总理,情报局曾尝试从侧面接触郑芝龙,但收效甚微,此人……似乎已萌生异心”。

“异心?什么异心?”,雷虎不解地问。

“他可能目睹我夏国崛起,也起了自立门户的念头”,林云解释道,“据查,郑芝龙麾下势力急速膨胀,目前拥众约七万,大小船只近五千艘”。

“不过,其中多为适合内河作战的小型江船,是近一年内仓促搜罗的,种种迹象表明,他意在染指长江水道的控制权,与我夏国一争高下”。

苏明哲说道,“如果他真的能够击败我们,以大明现在的情况,他还真的有可能成功”。

说完转向水军统领吴忠国:“吴统领,我夏国水师,能否抵挡?”。

吴忠国信心十足地抱拳:“总理放心!只要他的水军胆敢进入长江,末将定叫他有来无回!”。

“切莫轻敌!”,秦思源立刻出言提醒,“郑芝龙常年与西洋人交锋,其战船装备火炮火枪,战力不容小觑”。

“末将明白,绝不敢轻敌大意!”,吴忠国赶忙郑重应诺。

秦思源微微颔首,他知道己方水军已装备新式大炮,辅以弩炮强弩,同等规模下胜算很大,提醒只是出于谨慎。

林云接着补充情报:“近一年来,郑芝龙与朝廷往来甚密,若真被朝廷说动,他极可能派出四万左右的水军进入长江”。

“同时,孙传庭带去江南的两万朝廷精锐必然配合行动,再加上江南本地兵马,威胁确实不小”。

雷虎在心中快速盘算后开口:“大王,若敌方如此部署,我军至少需调派两万正规军前往江南,否则兵力恐处劣势”。

秦思源却摆了摆手:“不必,本王的禁卫军已有一万人列装了新式步枪,就派他们去吧”。

“他们成军之后还没有经历过大战,此战目标,是将朝廷在江南的精锐力量,一举歼灭!”。

此言一出,众人皆面露喜色,要说夏国哪支军队最精锐,那就非王室禁卫军莫属。不仅装备精良,其训练和战术皆由夏王亲自督导。

“嘿嘿”,雷虎搓了搓手,眼中闪着热切的光,“大王,臣……臣可是许久未上阵了,这次可否让臣统领禁卫军出征?”。

秦思源看了他一眼,雷虎作为军方重臣,能力毋庸置疑,但他长于陆战,对水战却近乎外行。

若他去了,难保不会对水军指手画脚,如果真是这样反而会误事。

于是秦思源明确部署道:“此役分水陆两线,陆战目标,是彻底歼灭大明在江南的精锐主力”。

“水战目标,则是消灭郑芝龙入江舰队及朝廷水师,为日后进军江南扫清障碍。两军需紧密配合,但指挥权必须独立,各自专注完成自身任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479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