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06章 朱燮元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刘文斌闻言,立刻从袖中取出两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书,双手郑重其事地递给了文师爷。

文师爷接过文书,仔细审视了一番,确认无误后,他的脸色严肃起来,招来一名衙役,语气坚定地命令:“你,立刻将这两份文书送往都指挥使府,不许有丝毫延误!”。

那衙役领命,像是手中捧着的是千斤重担,脚步匆匆,不敢有半点停留。

随着衙役的离去,大厅内的气氛愈发紧张。李战林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今日,他将要完成一项重大的使命——将保宁卫指挥使的职位,传承给秦思源。

仪式开始,早就准备好的钟鼓齐鸣,震耳欲聋。

李战林走到大厅中央,那里摆放着象征权力与荣耀的指挥使印鉴。

秦思源紧随其后,他的脸上虽平静,但眼中难掩激动之色。

“众位见证,”李战林的声音洪亮,回荡在大厅的每一个角落,“今日,我将保宁卫指挥使之位,传于我的外孙秦思源”。

在场众人齐刷刷行注目礼,以示尊敬。李战林从怀中取出一条精美的丝绦,系在印鉴之上,然后亲手将印鉴递给了秦思源。

秦思源双手接过,他的手微微颤抖,这不仅是因为激动,更因为肩上突然加重了的重量。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稳住了心神。

“秦思源,今日起,你便是保宁卫的指挥使”,李战林的声音更加庄重,“愿你秉承正义,守护百姓,不负使命”。

秦思源紧握印鉴,朗声回应:“外公教诲,思源铭记在心,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众望”。

此时,外面响起了鞭炮,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在空中响起,如同战鼓激昂,为这场传位仪式增添了无尽的火爆气氛。

仪式的最后,熊宁元带领众人向秦思源行礼,以示对新任指挥使的敬意。

秦思源站在那里,接受着众人的礼拜,他脸带微笑,尽显威仪。

仪式之后,不相关的人尽数退去,首座上坐着的换成了秦思源。

经过一番商议,保宁府正式进入军管状态,所有的事情都要为接下来的战争让路。

为此,大家还商量出了一套应急计划,将整个保宁府二州八县划分开来,每一个地方都派去了一人主事。

他们拥有一言而决的权力,当地的守备营也会配合他行事,一句话就是就是县令都可以直接控制。

然后秦思源带着属下回了秦家庄,商议保宁卫的事情。

苏明哲首先站了出来,“大人,属下建议将家丁抽出来填补进卫所,将保宁卫的架子撑起来”。

秦思源点点头,“现在家丁的军制我不准备换,但是连以上的军职不用改变”。

“马上组建五十个连进入卫所系统,雷虎为我的副手,就任代副指佥事,刘文斌就任代卫镇抚”。

“赵猛、郑强、周浩、孙杰、吴胜利,这五人各自就任代千户,每人指挥十个连的兵力”。

“刘文斌负责组建督察队,负责纠察、审判、督战队,你们可有异议?”。

“我等无异议,谨遵大人之命”,众人齐齐行礼。

大家都非常高兴,这相当于是升官了,还是大明的正式官员,虽然前面还有一个代字。

当然,最高兴的当属吴胜利,这个才十六岁的孩子,直接跪在了地上,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头,话都说不出来。

众人都是大笑,不过并没有恶意,吴胜利年龄虽小,但是架不住人家有战功啊,又是保宁卫的军户出身,所以大家也都能接受。

秦思源这是故意为之,军队是需要新鲜血液的,也需要竞争和升华,让他们不至于不思进取。

诸事议定之后,整个保宁府开始动了起来,熊宁元在知府衙门一次发出数十道命令,无数的衙役快马将这些命令传到各州县。

秦家庄这边也走出九支队伍,开始往两州七县出发,跟随他们而去的还有一车车粮食。

总之,整个保宁府活了过来,随处可见奔走的人群,还有戴着脚镣修桥补路、挖水库修水渠的犯人。

成都府,府城外三十里处,一支浩大的队伍正缓缓的朝着府城方向行去。

在宽阔的官道上,五省总督的仪仗正缓缓前行,旌旗飘扬,如一片绚烂的彩云在风中舞动。

那绣着威武图案的大旗,彰显着总督的尊崇地位与赫赫权威。

前方,英姿飒爽的卫兵们身着锃亮的铠甲,手持长枪,迈着整齐的步伐,为都督开道。

他们目光如炬,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仿佛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中间一辆华丽宽大的马车,正在缓缓向前行驶,跟随的侍从们各司其职,有的扛着象征都督权力的仪仗器物,有的牵着备用的马匹。

这支仪仗队伍所过之处,百姓们纷纷驻足,投来敬畏的目光,感受着大明高级官员的威严。

中间的马车里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人身着庄重的官服,蟒袍玉带在透过车窗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尽显威严与尊贵,这人正是西南五省总府朱燮元。

至于另一人身着白衣,一副儒雅书生的打扮,深秋的天气中手里还拿着一把折扇,时而展开。

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多职。

天启元年,他受命平“奢安之乱”,坚守成都,大败叛军。

后多次击败叛军,招抚流民,广开屯田,于是被任命为四川巡抚。

崇祯元年,也就是今年,出任兵部尚书,总督云、贵、川、湖、广西军务兼贵州巡抚。

朱燮元上任之后驻节贵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招揽流民、恢复生产、招降纳叛等,为平叛做准备。

这次他之所以回成都府就只有一件事,扫平保宁府,让四川为他的平叛大业出钱出力。

他之所以这么重视四川,一是他在四川任巡抚多年,有深厚的基础,二是这里是他平叛的重要支撑。

为此,他不得不亲自回来一趟,保证自己的后院不会起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1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