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55章 激烈讨论

书名: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作者:第八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4

成都,今年的成都罕见地被一场浩大的风雪彻底覆盖,银装素裹之下,昔日喧嚣的锦官城陷入一片肃穆的寂静。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压弯了府河边的垂柳,也覆盖了青石板路上的车辙。

然而,这冰封的天地间,已经没有了旧时大明王朝每逢酷寒便随处可见的“路倒尸”,道路上还有很多人在游玩,足见这个新王朝的气象。

夏王府书房内,铜兽香炉吐纳着清雅的龙井茶香,丝丝缕缕,试图驱散窗棂缝隙渗入的凛冽寒气,四周的火盆让整个书房温暖如春。

秦思源端坐于上首紫檀木椅,宽阔的身躯包裹在黑色蟒袍之中,他目光如炬,正在审视一份前方传回的军报。

在他下首左右,分坐着大夏的两根擎天之柱,文官之首苏明哲和军方首脑雷虎,两人正襟危坐,都在等待自己大王的审阅。

“好!”,秦思源猛地一拍扶手,他放下军报,眼中精光四射,“这‘山地之狼’,果然名不虚传!贵州十万大山,林深如海,瘴疠横行,都成了他们大展拳脚的猎场”。

“大王圣明!”,雷虎立刻接话,“那些明军仗着地利,不停的袭扰我们,以为我大夏王师奈何不得”。

“这山地部队一出,就成了他们的末日!攀绝壁,渡激流,夜行百里如鬼魅,打得叛军肝胆俱裂!此战大捷,全赖大王高瞻远瞩,组建了这支精兵!贵州全境肃清,指日可待!” 。

秦思源瞟了他一眼,心想这家伙现在拍马屁都这么有深度了吗?已经有做佞臣的潜质了。

不过他并没有接招,而是喝了一口茶,“组建这支山地部队可是花费了大代价的,有这样的战果也是应该的”。

就在两人商业互吹的时候,苏明哲缓缓站起身,向秦思源深深一礼:“大王,贵州战事顺利,实乃夏国之福”。

“但是,臣却非常忧虑,战火平息之后,黔、滇二地千里江山,如何治理?百废待兴,重中之重,便是‘人’!” 。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直视秦思源,“两省之地,地广人稀,汉民本就稀少,经此战乱,更是凋敝”。

“若依现行之策,对当地诸部族一味强硬驱逐、剿杀、拆解其族裔,恐非长久之计”。

“臣斗胆,恳请大王,或可……酌情放宽对归顺异族的政策?以安其心,以实其地!”。

“放宽?”,秦思源眉头骤然锁紧,新生的夏国,自保宁府起兵伊始,对西南、西北乃至东北的诸多非汉部族,便奉行着一条铁律般的强硬路线。

这份强硬,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史书上斑斑血迹:强汉盛唐时,羁縻州府俯首帖耳。

一旦中原板荡,这些“顺民”便瞬间化身豺狼,呼啸山林,攻城掠地,屠戮汉民,裂土称王!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畏威而不怀德,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本性!夏国现行的政策,已是秦思源自认为的“仁慈”——不搞无差别屠戮,而是精准打击。

擒其青壮为劳役,散其妇孺配汉家,收其孩童教汉化,虽手段酷烈,却行之有效,如同用滚烫的烙铁强行弥合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剧痛之后,方能新生。

“苏总理这话我就不赞同了!”雷虎说道,“深山里的异族不服王化,不通礼义!今日迫于我军兵锋归降,明日便能因一口酒、一头牛再反!”。

“只有雷霆手段,犁庭扫穴,将其青壮收为苦役,女子配与有功将士,孩童收归官学教化,方能一劳永逸!”。

“而且那些在西南瘴疠之地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朝廷给不了金山银山,给一个暖被窝的婆娘,应该不过分吧!”。

“雷将军!”,苏明哲的声音陡然拔高,“你只道一劳永逸,可曾想过后果?两省之地人口稀少,到时候田地荒芜!谁来耕种?谁来戍守?谁来缴纳赋税?”。

“靠谁去维系我大夏在那片土地上的统治?要知道这两省的汉民可不多,要想维持统治还要迁徙汉民过去” 。

说完朝秦思源拱手道,“大王,依政务院的估计,战后的云南、贵州两地汉民应该不会超过两百万”。

“其余的全都是异族,而这些异族起码有三百万左右,如果还继续用以前的政策,那么我们至少还要从四川迁徙五十万青壮过去才能维持统治”。

“但四川这些年虽然人口激增,可大多还是婴儿孩童,还不是用得上的时候,还请大王三思啊!”。

秦思源眉头紧锁,严格来说,夏国是继承了一个完整的四川,自从他在保宁府崛起后,四川的人口就没有大的损失。

但是这些年征调的青壮也不少,其中团练就征调了五十万,这里面有三十万已经安置到了川内山区,以维护那里统治。

还有二十万在贵州和云南征战,他们也是要要就地安置的,除了这些,还有正式军队,四海商行等等,这里又去了二十万以上。

如果真的再抽调五十万青壮去云贵之地,夏国还真的要陷入人口紧张的境况,这却是个大问题。

秦思源思考了一下,这才缓缓开口,“之所以对异族实行这个政策,一是在山区维持一个稳定的统治,二是解决川内大量青壮无妻的情况”。

“这是国策,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否定,而且以这几年实行的情况来看,还是行之有效的”。

“山区各地都已经平静,还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牲畜和劳力,要不然现在正进行的大工程就没人做了”。

秦思源这话说得直白,要改变这个政策是不可能的,别的不说,现在正有几十万异族青壮在四川各地劳作。

他们要修建道路、疏通水路,更不用说里面有近二十万人在挖矿,这是夏军的军事保证,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能够长久的使用他们,秦思源还给他们减少了工作时间,粮食方面也给他们增加了份量,至少不会让他们饿死,只会累死。

可以说夏国有现在的欣欣向荣,都是用各地的地痞流氓、反抗者、异族的血肉堆出来的,那些宽阔的官道,畅通的水路,堆积如山的矿石可不会自己出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80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