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伤寒例(二)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话说有一天,一个好奇心爆棚的小弟子跑来找张仲景仙师,眨巴着大眼睛问:“师父啊,我总听人说四时正气会让人生病,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您能给我讲讲不?”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笑眯眯地说:“哎呀,你这问题问得好!要想知道四时正气怎么让人生病,还有那些时不时冒出来的疫气,咱们得先看看天上的斗历,那可是大自然的秘密档案哦!”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心想:斗历?这不是天文台的活儿吗?怎么跟看病还有关系?

张仲景仙师看穿了他的心思,哈哈一笑:“别急,听我慢慢道来。你看啊,到了九月霜降之后,天气就开始慢慢变冷,一直到冬天冷得跟冰窟窿似的。但是呢,到了正月雨水节,冰雪就开始融化,变成雨水滋润大地,这时候天气就开始回暖了。所以啊,雨水节就是大自然的解冻日,懂了吧?”

小弟子挠挠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张仲景仙师继续说:“再往后,到了惊蛰二月节,那天气就更是和煦得不得了,跟夏天的热情似火有一拼。不过呢,一到秋天,凉风习习,又让人倍感舒爽。所以啊,从霜降到春分前,你要是不小心碰了霜露,身体受凉,那就容易得伤寒病。”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伤寒病跟季节还有关系呢?”

张仲景仙师点点头:“那是自然。九月十月的时候,寒气还不是很重,得了伤寒也就轻点儿;但到了十一月十二月,那寒气跟小刀子似的,得了伤寒可就严重了;到了正月二月,寒气开始消散,得了伤寒也就又轻了。所以啊,冬天要是身体调养不好,赶上伤寒病毒来袭,那就得病了。”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师父啊,那冬天有时候也会暖和啊,这又是咋回事儿?”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这就叫冬温。冬温跟伤寒可不一样哦,它的毒性大着呢!要是冬天先中了寒气再得冬温,那就还是伤寒。不过呢,冬温也有轻重之分,治疗起来也得对症下药。”

小弟子挠挠头,心想:这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啊!

张仲景仙师看他一脸迷茫,又接着说道:“咱们再来说说立春以后的事儿。立春之后啊,要是突然来个大寒天,那可不简单!有的人这时候会突然发高烧,这其实是冬天潜伏在体内的寒气被春天的阳气给逼出来了,变成了温病。所以啊,这时候得赶紧治,不然可就麻烦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都亮了:“师父啊,那春分以后到秋分前呢?”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这段时间啊,要是突然来场暴寒,那就是时行寒疫了。不过呢,三月四月的时候阳气还弱,被寒气一折,病也就轻点儿;到了五月六月,阳气旺盛,被寒气一折,病可就重了;七月八月阳气衰退,被寒气一折,病又轻了。所以啊,这病虽然跟温病有点像,但治疗起来可不一样哦!”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心想:这中医的节气理论也太复杂了吧!不过呢,听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张仲景仙师看他一脸呆萌,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你这小子啊!中医的学问可深着呢,得慢慢学!不过呢,只要你用心去学,就一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小弟子一听,顿时信心满满:“师父啊,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张仲景仙师满意地点点头,心想:这小子还挺上道的嘛!于是他又接着说:“你知道吗?其实啊,我们中医看病就像看天象一样。天上的斗历变化无穷,我们人体的气血也是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化的。所以啊,要想治好病,就得先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所处的季节。”

小弟子一听,眼睛又亮了:“师父啊,那您是怎么根据季节来治病的啊?”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这个嘛,就得靠我们的望闻问切了。你看啊,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在表现,再结合病人的症状、病史和所处的季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就能找出病因和病机了。然后根据病因和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就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了。”

有一天,一个满脸求知欲的小弟子蹦跶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师父啊,我总是搞不明白,这气候咋就能让人生病呢?您给讲讲呗!”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胡子,笑眯眯地说:“好小子,这你可就问对人啦!气候啊,它有时候该来不来,有时候不该来偏偏凑热闹,还有时候来了还使劲儿闹腾,这些都是能让人生病的坏家伙哦!不过呢,咱们这天和地啊,就像俩大高手在打架,一个出拳一个格挡,那就是阴阳在互相较劲儿呢!这较劲儿的结果,就是咱们平时感受到的各种气候啦!”

“你看啊,春天那温柔的暖风,就像是给夏天那热情似火的酷暑打了个前哨;秋天那凉爽中带着点儿小脾气,冬天就直接怒吼着寒风凛冽了。这冬至一过,阳气就像个小嫩芽,悄悄往上升,阴气呢,就乖乖往下降;夏至一到,阳气到了顶峰就开始往下溜,阴气就趁机往上爬。所以啊,冬至夏至这两天,阴阳就像是一对恋人,终于拥抱在了一起;而春秋分呢,就是他们小吵小闹,暂时分开的日子。”

“这阴阳一闹腾,咱们人的身体可就跟着倒霉啦!所以啊,聪明人就知道,春天夏天得养阳,秋冬呢,就得养阴,这样才能顺着天地的节奏,活得健康滋润。要是哪个愣头青,不懂得这些,非得跟大自然对着干,嘿嘿,那他可就等着挨病痛的板子咯!”

“说到这病啊,咱们得好好聊聊。春天你要是被风给欺负了,到了夏天,就得拉肚子拉到怀疑人生;夏天你要是被暑热给烤熟了,秋天准得得疟疾,忽冷忽热地跟坐过山车似的;秋天你要是被湿气给缠上了,冬天就得咳咳咳,咳到肺都要出来了;冬天你要是被寒气给冻透了,春天就等着发温病吧,那滋味可不好受哟!”

“所以啊,这气候跟生病的关系,那可是铁定的。咱们得睁大眼睛,瞧清楚了,别等到病找上门来了,还一脸懵圈呢!说到治病啊,这伤寒病可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你得每天观察它的变化,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把它搞定。”

“可现在的人啊,要么就是一开始不当回事儿,拖着不治;要么就是治的方法不对路,跟病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要么就是拖拖拉拉,等到病情严重得跟山一样高了,才慌慌张张去找医生。结果呢,医生一看,这病拖得也太久了,治疗的步骤全乱了套,那就更难搞了!”

有一天,一个满脸好奇的小弟子蹦跶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说:“师父,师父,弟子我一直有个问题,特别想知道治病的那些门道,您能给我讲讲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胡子,说道:“哎呀,我的乖徒弟啊,你这问题可是问到点子上了!治病这事儿啊,学问大了去了,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跨界治病讲座”:“你知道吗,咱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啊,它可不是一块平平无奇的大饼。有的地方热乎乎的,像个大火炉;有的地方呢,又冷冰冰的,仿佛冬天永远不会过去。还有啊,这地势也是有高有低,跟人生一样,起起伏伏的。这就跟咱们人体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质和气场。”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师父,您说这土地跟治病有啥关系啊?”

仙师微微一笑,神秘兮兮地说:“关系大了去了!你想啊,土地温凉不同,长出来的作物也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种出来的西瓜甜得跟蜜似的,有的地方呢,黄瓜都长得跟苦瓜似的。人也是这样啊,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体质自然就不同啦。这就是为什么南方人普遍爱吃清淡的,北方人却偏爱重口味的原因。体质不同,需要调理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小弟子挠挠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您说这‘物性刚柔,餐居亦异’又是啥意思呢?”

仙师摸了摸小弟子的头,耐心地解释道:“这个啊,说的是世间万物都有它的秉性。有的东西刚硬,有的东西柔软;有的喜欢晒太阳,有的却喜欢躲在阴凉处。人呢,也一样。有的人性格刚烈,像火一样;有的人呢,温柔如水。还有啊,大家吃的东西、住的地方也不一样。你看那大草原上的人,天天吃肉喝奶,身体壮得像头牛;咱们中原人呢,五谷杂粮啥都吃点儿,身体就相对均衡一些。所以啊,治病的时候,咱们得考虑到这些差异,不能一刀切。”

小弟子一听,恍然大悟:“师父,您说得太对了!那黄帝和岐伯他们又是怎么跟这事儿扯上关系的呢?”

仙师一听,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知音:“哈哈,你问到了关键!黄帝啊,那可是咱们中医的老祖宗之一。他当年为了搞清楚治病的道理,特意跑到四方去请教各路高人。岐伯呢,就是其中一位大神医。他们两个人一合计,就提出了‘四治’的理论,就是要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环境和季节来制定治疗方案。这可是咱们中医的瑰宝啊!”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师父,那‘四治’具体是啥呢?您能给我讲讲不?”

仙师笑了笑,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四治”讲座:“这‘四治’啊,简单来说就是‘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病制宜’。咱们先说‘因人制宜’。你看啊,同样是感冒,有的人喝点姜汤就好了,有的人却得吃一堆药。这就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嘛。所以治病的时候啊,咱们得先摸清楚病人的体质,才能对症下药。”

“再说‘因地制宜’。这个啊,就跟咱们前面说的土地温凉、高下不同有关了。你看那南方潮湿,人们就容易得风湿病;北方干燥呢,就容易上火。所以啊,咱们在不同的地方治病啊,也得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

“然后是‘因时制宜’。这个啊,就是得考虑季节的变化。春天万物复苏,人们就容易得肝病;夏天炎热呢,就容易中暑;秋天干燥呢,就容易咳嗽;冬天寒冷呢,就容易感冒。所以啊,咱们在不同的季节治病啊,也得有不同的方法。”

“最后是‘因病制宜’。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就是根据不同的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嘛。比如说啊,你要是得了肺炎呢,就得用清热解毒的药;要是得了关节炎呢,就得用祛风除湿的药。总之啊,得对症下药才行。”

小弟子一听,拍着手掌笑道:“师父,您说得太好了!这下我终于明白治病的道理了!”

仙师看着小弟子那兴奋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乖徒弟啊,你能明白就好。不过啊,光明白还不够哦,还得多实践、多积累经验才行。毕竟啊,治病这事儿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师父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争取早日成为像您一样的大神医!”

仙师一听这话,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哈哈,好徒弟啊,有你这份心就足够了!不过啊,想成为大神医啊,还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行哦!加油吧!”

说完这话,仙师便挥挥手让小弟子去实践了。而小弟子呢,也带着满心的欢喜和期待踏上了他的学医之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64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