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有一天,小弟子,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好奇地问他的师父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一直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伤寒这个病吧,它为啥有时候就不传变呢?是不是它也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是怕咱们中医的法宝太多,不敢轻易露怯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顿时被小弟子这脑洞大开的问题给逗乐了,他捋了捋长须,笑眯眯地说:“小徒啊,你这问题问得真是有趣。伤寒不传的道理,其实并没那么复杂,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啊,你得明白,伤寒这个病,它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它一进入咱们的身体,就开始四处捣乱,妄图占据咱们的身体高地,成为主宰。但是呢,咱们的身体也不是吃素的,有着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时刻准备着抵御外敌入侵。”

“伤寒这家伙,它一开始可能会选择在咱们的阳明经或者少阳经这两个地方搞点事情。阳明经啊,就像是咱们身体的主干道,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而少阳经呢,就像是旁边的一条小巷子,虽然偏僻点,但也藏着不少宝贝。伤寒要是能在这两个地方站稳脚跟,那它就能进一步攻城掠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但是呢,咱们的身体也不是吃干饭的。它有着一套敏锐的侦察系统,一旦发现伤寒这家伙有搞事情的苗头,就会立刻调动起阳明经和少阳经的防御力量,把它们团团围住,不让它们有丝毫的喘息之机。”

“所以啊,如果伤寒在咱们的身体里待了两三天,还没能在阳明经或者少阳经这两个地方搞出什么名堂来,那就说明咱们的身体已经成功地把它给压制住了。这就好比是两个高手在比武,一方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占据上风,那另一方就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了。”

“小徒啊,你现在明白了吧?伤寒不传的道理,其实就是咱们的身体成功地把它给挡住了,没让它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这可不是什么难言之隐,也不是它怕咱们中医的法宝太多,而是咱们的身体本身就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和防御能力。”

小弟子一听,顿时恍然大悟,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笑着说:“哎呀,师父您这么一说,我就全明白了。原来伤寒这家伙也不是那么可怕嘛,只要咱们的身体足够强大,它就只能乖乖地认输投降了。”

张仲景仙师看着小弟子这副得意的样子,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语重心长地说:“小徒啊,你虽然现在已经明白了伤寒不传的道理,但是中医这门学问啊,可是博大精深的。咱们要想真正掌握它,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仙师啊,我一直有个问题想不明白,太阳病怎么就会发展成温病呢?这里面有啥奥秘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说:“哎呀,这个问题嘛,说来话长,但既然你问了,那我就给你讲讲吧。不过,你得保证听完之后别笑得肚子疼哦!”

小弟子一听,连忙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讲解:“首先啊,咱们得知道什么是太阳病。太阳病呢,就像是你的身体大门——太阳经,被外邪给堵住了。这时候,你就会发热、恶寒、头疼、身痛啥的,就像是被冬天的寒风吹得直哆嗦一样。”

“但是呢,如果这时候你的身体里还有一股热邪在捣乱,那情况就不同了。这股热邪会让你在发热的同时,还感到口渴,而且啊,你居然不恶寒了!嘿,你说奇怪不奇怪?这就像是你突然从冬天穿越到了夏天,一边烤着火,一边还喊着热,要喝冰镇饮料呢!”

小弟子一听,哈哈大笑起来:“仙师,您这比喻太形象了!那这就是温病了吗?”

仙师点了点头:“没错,这就是温病的初期表现。温病啊,就像是身体里的火炉被点燃了,熊熊燃烧,热得你受不了。而且啊,这股热邪还会到处乱窜,搅得你身体不得安宁。”

“那要是这时候发汗会怎么样呢?”小弟子好奇地问。

仙师轻轻扬起了嘴角,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说道:“嘿,小家伙,要是这时候你选择发汗,那可就好比是给熊熊燃烧的火炉里头,猛地浇上了一盆凉水。你想想看,那火炉里的火苗,碰到了水会是个啥反应?没错,火势非但不会减弱,反而会嗖的一下子,烧得更加猛烈了!所以啊,一旦发汗不当,你就会觉得身体里头像是有一团火在呼呼地烧,热得你直哼哼,这便是中医里常说的风温之症了。”

这风温啊,它可不是个善茬儿,一来就是气势汹汹的架势。要是你去找个老中医把把脉,嘿,那脉象准是阴阳都浮,浮得跟大海里的波浪似的,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起伏不定,看得老中医都得皱皱眉头。

不仅如此,得了这风温啊,你还会发现自己动不动就出汗,那汗水就跟不要钱似的,哗哗地流。身子呢,也变得沉甸甸的,像是背了个大包袱,走路都费劲。还有啊,你会发现自己变得特别嗜睡,一整天都迷迷糊糊的,像是永远都睡不醒似的。更有趣的是,你睡觉的时候啊,鼻子还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响声,跟个小猪似的。至于说话呢,更是别提了,就像是被热邪折磨得筋疲力尽,连张开嘴巴说句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声音小得像蚊子一样,得凑近了才能听清。

所以啊,小徒,这发汗啊,可不是随便就能发的。得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不然啊,就容易惹上风温这个难缠的家伙。到时候,可就别怪我没提醒你哦!咱们中医啊,讲究的就是个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啥都得恰到好处才行呢!”

小弟子听得目瞪口呆:“哇,这么严重啊!那要是被下了泻药呢?”

仙师摇了摇头:“那更糟糕了!被下了泻药之后啊,你的小便会不利,眼睛会直视无神,甚至还会失禁。这就像是你身体里的水管被堵住了,水排不出去,结果到处泛滥成灾。而且啊,你的精神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变得呆呆傻傻的。”

“那被火烤呢?”小弟子又问。

仙师叹了口气:“被火烤啊,那就是雪上加霜了。轻的话呢,你的皮肤会微微发黄;重的话呢,你就会像惊痫一样抽搐不止。这就像是你被火烤得受不了,身体开始痉挛反抗一样。要是再被火熏一下啊,那就更惨了!一次逆治还能勉强撑过去;两次逆治啊,那就离见阎王不远了!”

小弟子听完之后,笑得前仰后合:“仙师啊,您这讲解真是太逗了!原来中医理论也可以这么有趣啊!”

仙师看着小弟子笑得开心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中医理论嘛,本来就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要是把它讲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那岂不是暴殄天物嘛!所以啊,以后咱们讲中医理论啊,就要像这样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才行!”

说到这里啊,仙师又话锋一转:“不过话说回来啊,虽然咱们讲中医理论要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啊,咱们还是得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才行!毕竟啊,中医可是关乎人命的大事啊!咱们可不能马虎大意、敷衍了事哦!”

小弟子一听,连忙点头称是:“仙师教训的是!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中医理论、认真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仙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嗯!孺子可教也!只要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啊,你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大夫、造福苍生!”

说到这里啊,仙师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对了!关于温病啊;我还得再给你补充一点。温病啊;除了上述的症状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容易伤阴。所以啊;在治疗温病的时候啊;咱们一定要注意保护阴液、养阴生津才行!这就像是在火炉旁边放一盆水一样;让身体里的火炉不至于烧得太旺、把身体里的水都烤干了!”

小弟子一听;又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仙师您真是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啊!我以后一定要多多向您请教才行!”

仙师一听这话;又开心地笑了起来:“哈哈!好小子!有你这份心就行了!不过啊;你要记住一点:学无止境、医海无涯!咱们啊;都得活到老学到老才行哦!”

有一天,有个小弟子,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一脸好奇地问:“师父啊,我听说温病还有发于阳和发于阴的说法,这是咋回事儿啊?您能给我讲讲不?”

张仲景仙师一听,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须,笑眯眯地说:“哎呀,这事儿啊,说来话长,不过既然你求知若渴,那我就给你细细道来。”

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中医课堂”:“咱们先说这温病啊,它可不是一般的感冒发烧。温病这家伙,狡猾得很,它会根据你的体质、环境、心情等等,变幻出各种花样来折腾你。但是呢,万变不离其宗,它总逃不过阴阳这两个大佬的手掌心。”

小弟子一听,眼睛更亮了:“阴阳?那不是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吗?难道中医也用这个?”

仙师哈哈大笑:“你说得对,也不全对。阴阳啊,确实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它不光能指导武侠小说里的内功修炼,还能帮我们认识身体、治疗疾病呢!”

接着,仙师正经起来:“好了,言归正传。咱们说这温病发于阳和发于阴啊,其实就是看症状。你要是得了温病,还发着烧,怕冷得直哆嗦,那就是发于阳了。为啥呢?因为阳啊,就像个小太阳,热乎乎的,有活力。你体内阳气太盛,温病一来,就跟火星撞地球似的,火花四溅,烧得你浑身发烫。”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那发于阴呢?”

仙师接着说:“发于阴啊,就相反了。你得了温病,但不发烧,就是怕冷得厉害。这就像冬天里的一盆冷水,浇在你心头,让你从里到外都透着寒气。为啥会这样呢?因为阴啊,就像个冰块儿,冷冰冰的,没活力。你体内阴气太重,温病一来,就被你体内的寒气给镇住了,烧不起来。”

小弟子挠挠头:“那……发于阳和发于阴,哪个更严重啊?”

仙师摇摇头:“这事儿啊,得看具体情况。发于阳呢,虽然烧得厉害,但只要你阳气足,抵抗力强,很快就能把温病给打跑。就像个小太阳,虽然热,但能把病菌都给烤死。发于阴呢,虽然不发烧,但寒气太重,病菌容易在你体内潜伏起来,慢慢折磨你。所以啊,哪个更严重,得看你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法。”

小弟子又问:“那您说,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这是咋回事儿啊?”

仙师微微一笑:“这事儿啊,跟咱们老祖宗的阴阳五行学说有关。阳数七,阴数六,这是天定的。你发于阳啊,就像个小太阳,得七天才能把病菌都给烤死,病就好了。发于阴呢,就像个冰块儿,得六天才能慢慢融化,病菌才被消灭干净,病也就好了。”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这样啊!那……师父啊,您说我们平时应该怎么预防温病呢?”

仙师摸了摸小弟子的头:“预防温病啊,关键还是得养好身体。你要多锻炼、多喝水、多吃蔬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东西。还有啊,要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这样你体内的阳气才会旺盛,阴气才不会太重。这样温病就算想找你麻烦,也找不到机会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548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