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 分类:游戏 | 字数:0

平脉法(十七)

书名: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 作者:风云八百里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5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群求知若渴的弟子围坐在张仲景仙师周围,准备聆听一场关于脉诊的奇妙讲座。

小弟子举手发问:“仙师,都说寸口脉诊神奇无比,那寸口脉浮而大的情况,背后藏着什么玄机呢?”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髯,笑眯眯地说:“哈哈,小徒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咱们就来一场脉诊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吧!”

“首先,寸口脉,那可是中医把脉的‘黄金地段’,位置就在手腕那儿,轻轻一按,就能感受到气血的流动。现在,你说这脉浮而大,咱们就来细细剖析。”

“浮脉,就像是河里的浮萍,轻轻飘飘,随波逐流。在中医眼里,它代表的是虚,就像是你连续熬夜追剧后,第二天精神不振,脉象也就跟着‘虚’了起来,仿佛在说:‘主人,我累了,需要休息!’”

“而大脉呢,则像是吹足了气的气球,圆滚滚,饱满有力。它代表的是实,可以理解为体内有股子‘洪荒之力’,要么是正气凛然,身体倍儿棒;要么是邪气太盛,正在里面闹腾呢。”

“但寸口脉浮而大,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有点儿意思了。想象一下,你一边虚得跟只刚从冬眠里醒来的熊一样,另一边呢,身体内部却像是开了锅,热气腾腾。这不就是‘外虚内实’的矛盾体嘛!”

“接下来,咱们再玩个小游戏,叫做‘尺寸大冒险’。在中医里,寸、关、尺三部,就像是身体的三个小分队,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寸脉呢,就像是家里的老大,负责头部和心肺;关脉,老二,管着脾胃;尺脉,小弟,负责肾和下半身。现在,寸口脉浮而大,如果这股力量往上冲,到了寸的位置,那就是‘格’了;要是往下沉,到了尺的位置,那就是‘关’了。”

“格,就像是家里老大发脾气,门都关不住了,气血往上冲,结果呢?吐逆!想想看,你吃了顿大餐,结果脾胃受不了,老大(寸脉)一激动,直接给你来了个‘现场直播’,那画面,啧啧,真是太‘美’了!”

“而关呢,就像是老二(关脉)堵在厨房门口,食材进不来,饭菜出不去,对应到身体上,那就是小便不畅了。想象一下,你明明喝了好多水,却愣是找不到厕所的感觉,是不是急得直跳脚?”

“所以啊,寸口脉浮而大,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它告诉我们,身体内部正在进行一场‘内忧外患’的大戏,咱们得赶紧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恢复身体的和谐与平衡。”

嘿,小伙伴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话题——中医里的脉诊!想象一下,你坐在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中医面前,他轻轻搭上你的手腕,闭目凝神,仿佛在跟你的血脉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不是觉得超级有范儿?好啦,言归正传,今天咱们要揭秘的是“寸口脉微而涩”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头大的术语背后的秘密。

一个求知若渴的小徒弟,眨巴着大眼睛问他的师父,也就是传说中的医学大神张仲景:“师父啊,我常常听您说寸口脉微而涩,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是不是我身体哪里又要‘罢工’了?”

张仲景仙师一听,微微一笑,那笑容里藏着千年的智慧和对小明的疼爱。“小徒啊,这寸口脉呢,就像是咱们身体内部的一条秘密通道,它反映了咱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微而涩,听起来就像是高速公路上车子开得慢悠悠,还时不时来个急刹车,对吧?”

“微者,卫气不行。”仙师缓缓道来,“卫气,那可是咱们身体的‘边防军’,负责抵御外邪,保护咱们不受风寒暑湿的侵扰。卫气不行,就像是边境的士兵们懒洋洋的,敌人一来,连个警报都不拉,你说这身体能不虚吗?”

“涩者,荣气不逮。”仙师接着说,“荣气呢,就是咱们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给各个器官输送营养和能量。荣气不逮,就像是后勤补给线出了问题,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你说这仗能打赢吗?”

“所以啊,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仙师叹了口气,“荣卫就像是一对好搭档,一个管防御,一个管补给,他们俩要是闹别扭不合作了,咱们身体的三焦系统(可以理解为身体的能量分配中心)就乱了套,结果就是身体各处感觉迟钝,像是被冻僵了一样。”

“荣气不足,那可就热闹了,你会觉得浑身烦疼,就像是被无数个小蚂蚁咬,还张不开嘴抱怨;卫气虚呢,嘿,你就成了‘怕冷星人’,整天打哈欠,仿佛永远睡不醒。”仙师边说边模仿起小徒可能的样子,逗得小徒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更绝的是,三焦不归其部,上中下三焦各有各的‘小脾气’。”仙师继续道,“上焦不归,你会觉得胸口堵得慌,时不时还打嗝反酸,好像胃里的酸水都要冲出来跟你打招呼;中焦不归,那可就惨了,吃啥都不香,感觉胃就像个罢工的工人,连饭都不想消化了;下焦不归,嘿嘿,恭喜你,成了‘漏勺体质’,上完厕所还得回头检查一遍,生怕漏了什么重要东西。”

“寸口脉微而涩,说到底,就是卫气衰了,荣气也不足了。”仙师总结道,“卫气衰,你的脸就像秋天的树叶,慢慢变黄;荣气不足,你的脸就变成了青苹果,看着都让人心疼。荣为根,卫为叶,荣卫都弱了,那就是根枯叶落,整个人都会感觉冷得直打颤,咳嗽起来像是要把肺都咳出来,吐出来的痰啊,沫啊,都带着一股子腥味。”

“所以啊,小徒,学中医不仅要会看病,更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仙师拍拍小徒的肩膀,“下次你再摸到自己的脉,不妨想象一下,那是一条正在奔跑的河流,还是一条快要干涸的小溪?记住,身体的每一个信号,都是它在向你求助呢!”

话说有一天,咱们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弟子,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好奇地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问号,就像那迷路的小兔子一样,蹦跶个不停。您说说,这寸口脉微而缓,到底是个啥道理呢?是不是就像咱们吃饭,有时候胃口好,吃嘛嘛香;有时候胃口差,看着红烧肉都提不起劲?”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长须,仿佛能看到弟子心里那只迷路的小兔子。他慢悠悠地说:“你这问题啊,问得有意思!寸口脉微而缓,这事儿啊,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先说这‘微’吧,微者卫气疏。卫气是啥?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咱们身体的守卫大将军,它负责在体表巡逻,抵御外邪入侵。要是这卫气大将军疏于职守,变得懒洋洋的,那咱们的肌肤可就遭殃了,变得跟筛子似的,风一吹就透,寒气、湿气啥的,都容易趁机溜进来。”

“再说这‘缓’呢,缓者胃气实。胃气实啊,可不是说你的胃跟石头一样硬邦邦的,而是说你的胃功能杠杠的,消化能力超强!就像咱们吃下去的米饭、面条、红烧肉,到了胃里,那叫一个秒变营养小精灵,嗖嗖地就被吸收了。水呢,也跟着一块儿进入经络,参与血液循环的大家庭,血就这么生成了。你说,这胃气实不实?简直就是咱们身体的营养加工厂嘛!”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哎呀妈呀,师父您这一说,我感觉自己瞬间变成了人体小百科!那……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这又是咋回事呢?”

张仲景仙师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你这问题啊,一个接一个,跟那连环炮似的。荣盛啊,就是说咱们身体的营养小精灵们太多了,多到一定程度,肌肤就开始变得疏松了,就像是装满了气的气球,稍微一碰,就要爆炸似的。但这可不是好事哦,因为接下来,三焦绝经的问题就来了。”

“三焦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咱们身体的交通网络,上焦、中焦、下焦,各个部位都得靠它来联系。要是这交通网络出了故障,比如绝经了,那可就乱套了。特别是跟血有关的,一旦出现问题,那简直就是大出血的节奏,中医里头管这叫‘血崩’。想象一下,你身体里的血,本来规规矩矩地在血管里跑,突然之间,血管破了,血就像脱缰的野马,哗哗地往外流,那场面,啧啧,想想都吓人!”

弟子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师父,您这解释,简直是太生动了!我感觉自己像是坐了一趟人体探险的过山车,既刺激又涨知识!”

张仲景仙师笑眯眯地点点头:“所以啊,学中医啊,不能光背书,还得会想象,会联想。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才能学得又快又好。就像你现在这样,不仅能理解寸口脉微而缓的道理,还能举一反三,想到三焦绝经和血崩的事情,这就是进步嘛!”

有个勤奋好学的小弟子,他啊,对中医的脉诊那是痴迷得不行,整天就琢磨着手指头底下那些跳动的秘密。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张仲景仙师发问了:“仙师啊仙师,弟子我有个问题,一直想不通,就是那个寸口脉,如果摸起来既弱又缓,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玄机呢?”

张仲景仙师一听,哈哈一笑,那笑容温暖得就像是春日里的阳光,瞬间照亮了小弟子求知若渴的小脸蛋。仙师慢悠悠地说:“哦,这个问题嘛,可是个大学问呢!寸口脉啊,那可是中医诊断的‘金钥匙’,通过它,咱们能打开人体健康的秘密宝库。”

接着,仙师开始娓娓道来:“寸口脉弱而缓,弱啊,就像是冬日里寒风中的小火苗,摇摇晃晃,随时可能熄灭,这代表的是阳气不足。阳气啊,就像是咱们身体的小太阳,阳气不足,人就容易感到冷飕飕的,没精打采,就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焉儿了。”

“至于缓嘛,这可得好好说说。缓脉呢,就像是老奶奶散步,不紧不慢,悠然自得。在中医眼里,这可不完全是坏事哦,它往往意味着胃气有余。胃啊,那可是咱们身体的‘粮仓’,胃气足,说明消化吸收功能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不过呢,这里有个转折,就像是一部喜剧电影里的反转情节。”

仙师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卖了个关子,小弟子急得抓耳挠腮,生怕错过了什么精彩的部分。仙师见状,笑眯眯地继续道:“这缓脉要是配上弱脉,那可就不妙了。想象一下,你肚子饿得咕咕叫,面前摆着一桌山珍海味,可你就是吃不下去,为啥?因为啊,那股气儿,也就是咱们说的‘气’,它堵在胸口,上不去也下不来,就像是吃了块大年糕,噎得慌!”

“所以啊,寸口脉弱而缓的人,往往会觉得胸口闷闷的,时不时还打嗝,酸味直往上涌,就像是嘴里含了个柠檬,酸得让人直皱眉。吃东西呢,也是吞咽困难,明明饿得要命,食物却像是被什么神秘力量阻挡在了门外,就是进不去。这其实是胃气虽然充足,但因为阳气不足,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和气儿都堵在了膈肌上面,下不去。”

听到这里,小弟子恍然大悟,原来寸口脉弱而缓的背后,藏着这么一段有趣又富有哲理的故事。他忍不住笑道:“仙师,您这一讲,可真是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脉象不仅仅是手指下的跳动,它还藏着这么多生活的智慧和哲理呢!”

仙师欣慰地点点头,说道:“没错,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脉象,就像是人体的语言,通过它,我们可以听到身体的声音,了解它的喜怒哀乐,从而给予最恰当的关怀和照顾。记住,学中医,不仅要学会听诊,更要学会倾听,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生命的声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5778s